第三章 托马斯·莫德(第4/6页)

“这件事过后,”可汗先生继续说,“我想当出版人的梦想消失殆尽。老实说,这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我开出版社烧了将近一千五百万比塞塔。我沮丧不已,投注了时间、金钱,尤其是所有的梦想。相信我,不只是这样而已。

“现在有许多出版社发行著名作家的书,尽管是差劲的作品;看来金钱远重于一切。一切都要数据化:销售多少本、在多少时间内、在几个国家,得了什么奖……当初我们创立鹦鹉螺出版社的部分精神已经丧失。可是市场是充满竞争的,你如果卖不出去,就会被踩在下面。或许我们出版社的名字已经预告了一切,我就是那个梦想家船长尼莫。

“某个礼拜五早上,有个信差叫门,当时我穿着一件脏衬衫,捧着一杯不知滤过几次的咖啡,正在家里翻报纸找工作。那是个大概一公斤半的大包裹。包裹寄到我开出版社的楼层,新的房客把包裹用货到付款寄给我。说真的,那一刻我差点拒收。真的差那么一点。幸好我打开皮夹,拿出剩下的钞票。我把包裹放在桌上然后打开。于是我发现里面是这个。”

可汗先生打开他办公桌后面的保险柜,把一叠用玻璃纸袋包着、已经泛黄的纸摆在桌上。戴维从表面可以看到书名,于是不自觉地伸出手抚过那几个字,仿佛手指下是某个心爱的人墓碑上的刻字。

“这是一本大概六百页的小说。书名是《螺旋之谜》,签名的是个叫托马斯·莫德的人,当然这是个假名。我把书放在桌上继续找工作。那天晚上,一个礼拜五的夜晚,我无事可做,也不想打电话给任何人。我想要独酌自己的不幸,不想与任何人分享。于是我开始读小说。只是想找点事做,并没料到那是一本精彩的小说。我读了第一章。接着第二章。然后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那天晚上我读了差不多四百页。天亮后我继续读,直到全部读完。

“戴维,我想我不需要对你描述我的感受。我和所有读过的人感受都一样,只不过更加深刻,这是因为小说指名寄给我。我是出版人,虽然一败涂地,终究还是出版人。这本小说胜过手中留着的现金,这是一个能出版大书的机会。我有把握一定能成功。我无法想象读过的人没有一丝丝和我一样的感受。

“于是我得再贷款出版小说。我的兄弟拿出他的屋子作担保品。你知道我怎么说服他的?很简单:我把小说丢给他读。所以他毫不迟疑。现在他住在一栋非常大的别墅,每个礼拜六晚上举办烤肉派对。我们一起发行首印的四千册。我费尽千辛万苦联络我的人脉,留给他们样书。我想我应该是打遍了联络簿上所有人的号码。从报刊到评论家和其他出版人。到后来我不必再打任何电话。我不认识的陌生人,来自国内报纸、广播节目、大众刊物,都打来要我寄书给他们。佳评如潮,最后我家里的书都送光了(没花太长时间),我告诉所有继续打电话来的人:‘这里不是图书馆,请花钱买。’于是他们就掏钱。当然大众也跟着评论家掏钱。

“第二版不到两个月就推出。改名叫可汗出版社的鹦鹉螺出版社第一次发行第二版。慢慢地,我们越印越多,卖了超过两百万册。我们带着这个数字参加法兰克福书展,和全世界有兴趣买翻译版权的出版社见面。我除了是托马斯·莫德的出版人,也是他的经纪人,所以我从他海外版权销售中拿到一定比例。我拿着所有赚到的钱,想分给我的兄弟,不过他不要。我们一起创立了可汗出版社。对,我让他成为股东。毕竟他拿出身家财产跟我做最后一搏。我也不必改公司名字。我们可以搬到比以前还大的地方,两年后,搬到这栋位于塞拉诺街的大楼。

“与此同时,我们开始招募人才;秘书、编辑、阅读委员会……一个出版社需要的所有人手,来签下新的作家,出版他们的作品。我们把发行第一部小说赚的钱投资在推销有天分的新秀上。不只如此,其他出版社和评论家已经对我们刮目相看。我们在市场上站稳位置,变成这个国家文学界举足轻重的出版社。

“第一部发行的两年后,第二部寄来了。依旧是大获成功。读者想要更多,这是自从格莱斯顿缺席国会会议,只为了读威尔基·柯林斯的《白衣女人》新一章就不曾有过的现象。小说出了许多周边产品,有T恤、杯子,未来甚至将拍成电影。我们也都拿到一定比例的分成,至于托马斯·莫德拿多少不用说了。他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有钱的作家之一。我们靠一个作家,从谷底爬到了山头。

“尤其是我们发行的书不但销售亮眼,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每个时代的伟大作品一样。自从《三个火枪手》或是《魔戒》后,就不曾有过销售量这么惊人的故事。我创造了这个数字。第二部出版的两年过后,就这样依照同样的间隔出版第三部、第四部和第五部。大众渴望继续看下去。”

戴维不知道老板说这些是想告诉他什么,尽管非常有趣,却跟他一点关系也没有。可汗先生似乎发现了他的不知所措。“戴维,有耐心点。我想先告诉你前因。当我讲完以后,你会明白我的意思。”

“当然,可汗先生。”戴维回答,他决定有必要的话先拿出耐心,按捺住紧张。

“好,那么,就像我告诉你的,我们每两年出版一部,到现在总共五部,但是还没到完结篇。已经四年了,我们还没发行下一部,大家都在引颈翘望。电影公司、文学期刊、电台,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读者,他们在等待四年后不断施压,要我们赶快出版第六部。我迫于压力,不得不宣布这本书会在六个月内上架,你也知道这个消息。到这里,轮到你上场:这一部还没好。”

“什么意思?还没润色吗?还是审稿?”戴维问,他按捺不住好奇心。

“戴维,不完全是那样。”

“所以?托马斯·莫德提不起劲写作,要我跟他谈谈吗?”

“可恶,戴维,我想说的是我还没有这本书。我没书。我们只有六个月就要出版一本我根本不知道内容的书。你了解这个压力有多大吗?你知道我们若没及时拿到书会有什么后果?我们已经把版权卖给半个世界了。大家都在等书稿进行翻译。要是没拿到书稿,我们就完了。”

他在叙述故事时暂时放松的脸孔再次回到原本的模样,双眼挂着明显的黑眼圈,脸上刻画着疲倦的皱纹。至于凌乱的发丝则垂在他的额头前。戴维不太懂可汗先生究竟想说什么,但是他身陷困境,似乎需要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