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九 范雎蔡泽列传第十九(第3/4页)

秦昭王听说魏齐在平原君家里,一定要替范雎报他的仇,就假情假意地写了一封友好的信送给平原君说:“我听说您的崇高正义,希望同您结成平民般的朋友,如有幸得到您过访我,我愿意同您作十天的长饮。”平原君害怕秦国,又认为信中所言为是,就进入秦国会见秦昭王。秦昭王同平原君喝了几天酒,秦昭王对平原君说:“从前周文王得到吕尚,把他当作太公,齐桓公得到管夷吾,把他当作仲父,现在范先生也是我的叔父。范先生的仇人在您的家,希望您派人回去拿他的头来;不然的话,我不让您出关。”平原君说:“显贵以后结交朋友,是为了不忘卑贱的时候;富裕以后结交朋友,是为了不忘贫穷的时候。魏齐是我赵胜的朋友,就是在我家里,我当然不会交出来,何况现在又不在我家里。”秦昭王就写信给赵王说:“大王的弟弟在秦国,范先生的仇人魏齐在平原君家里。大王派人马上拿魏齐的头来;不然的话,我就起兵攻打赵国,又不让大王的弟弟出关。”赵孝成王就出兵包围平原君的家,情况危急,魏齐连夜逃亡出去,见到赵国的宰相虞卿。虞卿估计赵王终究不能说服,就解下他的相印,同魏齐一道抄小路逃跑,考虑到各诸侯国没有一个能够马上抵达的,就又跑回大梁,想通过信陵君而逃到楚国。信陵君听说这件事,害怕秦国,犹豫不决,不肯接见,他说:“虞卿是怎样的人呢?”这时侯嬴在旁边,说:“人本来不容易了解,了解人也是不容易的。虞卿穿着草鞋,打着伞,第一次见赵王,赵王赏赐他一双白璧,一百镒黄金;第二次见面,赵王任命他作上卿;第三次见面,赵王终于授给他相印,封他为万户侯。就在这个时候,天下争相了解他。魏齐在穷困的时候过访虞卿。虞卿不敢以爵位俸禄为重,解下相印,放弃万户侯而秘密外逃。他以士人的穷困为急来归附公子,公子说‘是怎样的人’。人本来不容易了解,了解人也是不容易的!”信陵君非常惭愧,驾车到郊外迎接他们。魏齐听说信陵君起初要见他感到为难,愤怒地割脖子自杀了。赵王听说这件事,终于割下魏齐的头送给秦国。秦昭王于是释放平原君回国。秦昭王四十三年,秦国进攻韩国的汾陉,攻占了它,趁机在黄河边的广武山上筑城。

五年以后,秦昭王采用应侯的计谋,用反间计欺骗赵国,赵国因为这个原故,命令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代替廉颇担任将军。秦军在长平把赵军打得大败,接着包围了邯郸。不久,应侯同武安君白起有嫌隙,进谗言而杀了白起。应侯举荐郑安平,让他去进攻赵国。郑安平被赵军包围,危急之下,带着士兵两万人投降了赵军。应侯坐在草垫上请罪。依照秦国的法律,举荐了人而被举荐的人如果犯了罪,分别根据被举荐人的罪状给他们定罪。于是应侯罪当收捕三族。秦昭王恐怕伤害了应侯的心,就下令全国:“有敢于谈论郑安平事件的,就按郑安平的罪给他定罪。”而且增加赏赐相国应侯的食物日益丰厚,以便顺应他的心意。两年后,王稽担任河东郡守,因为跟外国勾结,犯法被处死,因而应侯一天天地不高兴。秦昭王坐朝时唉声叹气,应侯上前说:“我听说‘君主有忧愁,臣子感到耻辱;君主受耻辱,臣子应当身死’。今天大王在朝中发愁,我愿意请求给我定罪。”秦昭王说:“我听说楚国的铁剑锋利,但艺伎笨拙。铁剑锋利那么士兵勇猛,艺伎笨拙那么谋略就深远。用深远的谋略统率勇敢的士兵,我恐怕楚国要图谋秦国。事情如果不在平常作好准备,就不能够应付突然的事变。现在武安君已经死去,而郑安平等人叛变,国内没有良将,而国外多敌国。我因此发愁。”秦昭王想以此激励应侯。应侯恐惧,想不出办法来。蔡泽听说这件事,就到秦国去了。

蔡泽,是燕国人。他通过游学向许多大大小小的诸侯国谋求官职,都不能得到赏识。就找唐举看相,说:“我听说先生给李兑看相,说他‘百日之内会掌握国家政权’,有这回事吗?”唐举说:“有这回事。”蔡泽说:“像我这样的人怎么样?”唐举仔细地看了他以后笑着说:“先生的鼻子向上翘,肩膀耸起脖子短,大面孔,凹鼻梁,双膝蜷曲。我听说圣人是不以相貌为然的,大概是说的先生吧。”蔡泽知道唐举是讪笑他,就说:“富贵是我本来就有的,我所不知道的是年寿,希望听到这一点。”唐举说:“先生的年寿,从现在起而往后还有四十三年。”蔡泽笑着辞谢后离开了,对他的驾车人说:“我端着精米饭,吃着肥肉,骑马奔驰,藏着黄金印,把紫色印绶结在腰上,在君王面前打躬作揖,吃肉富贵的日子,四十三年够了。”他离开后就到赵国去,但被驱逐。又前往韩国、魏国,在路上碰到抢夺炊具。听说庆侯举荐的郑安平、王稽在秦国都犯了大罪,应侯内心惭愧,蔡泽就向西进入秦国。

蔡泽准备会见秦昭王,就派人扬言来激怒应侯说:“燕国游客蔡泽,是天下英俊、善辩、明智之士。他一见到秦王,秦王一定会难为您,然后夺取您的职位。”应侯听了说:“五帝三代的事情,百家的学说,我已经知道了;众人的辩言,我都能驳斥它们。这个人怎能难为我并夺取我的职位呢?”应侯派人召见蔡泽。蔡泽进来了,便向应侯作揖。应侯本来就不高兴,待见到他,又很傲慢,应侯便指责他说:“您曾经扬言要代替我当秦国的宰相,可有这回事吗?”蔡泽回答说:“是这样。”应侯说:“请让我听听您的说法。”蔡泽说:“唉,您的见识多么落后啊!四季的交替,有了成效就过去了。人活着全身结实强壮,手脚利索,耳聪目明,心灵贤慧,难道不是士人的愿望吗?”应侯说:“是。”蔡泽说:“以仁为本,秉持正义,遵循公道,广施恩德,在天下实现自己的理想,天下人心里高兴、敬爱和拥戴他,都希望他做君王,难道不是雄辩明智者的期望吗?”应侯说:“是。”蔡泽又说:“富贵荣耀,治理一切事物,使它们各得其所;生命长寿,享尽自己的天年,而不夭折;天下继承他的传统,保守他的事业,使它永远流传;名声和实际一致,德泽流传千里,世世代代称道他个不停,简直跟天地同终始:这也许是符合道德又是圣人所说的吉祥善事吧?”应侯说:“是。”蔡泽说:“至于像秦国的商君,楚国的吴起,越国的大夫种,他们的结局也可以希望吗?”应侯知道蔡泽想使自己困窘来说服自己,又诡辩地说:“为什么不可以?公孙鞅事奉秦孝公时,终身没有二心,尽忠于公益而不顾私利;设置刀锯来禁止奸邪,落实赏罚来达到安定;披肝沥胆,显示情怀,蒙受怨恨,欺骗老友,活捉魏公子卬,安定秦国,有利于百姓,终于替秦国擒获敌将,大败敌军,拓地千里。吴起事奉楚悼王时,使私利不能妨害公益,谗言不能蒙蔽忠心,说话不采取苟且附和的态度,行为不采取苟且取容的态度,不因为危险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履行正义而不回避困难,这样为了使君主称霸,国家强大,不躲避祸害。大夫种事奉越王的时候,君主虽然遭受困厄凌辱,但是他竭尽忠诚而不懈怠,君主虽然绝代亡国,但是他竭尽所能而不离开,成功了不矜持,富贵了不傲慢。像这三个人,真是正义至极,又是忠诚的楷模。因此君子为了正义而殉难,视死如归;活着蒙受耻辱,不如死后光荣。士人本当杀身以成全名节,只要是正义之所在,即使是死了,也没有遗憾的地方。为什么不可以呢?”蔡泽说:“君主圣明,臣子贤良,是天下最大的幸福;君主英明,臣子正直,是国家的幸福;父亲慈祥,儿子孝顺,丈夫诚信,妻子贞节,是家庭的幸福。因此比干忠诚却不能保存殷朝;子胥明智却不能保全吴国;申生孝顺,可是晋国大乱。这些都是忠臣孝子,可是国亡家乱,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没有英明的君主和贤良的父亲听从他们,所以天下认为他们的君主、父亲可耻可辱,而怜惜这些臣子和儿子。商君、吴起、大夫种作为人臣,是对的;他们的君主,是错的。所以世人说这三个人成就功业却不得好报,难道羡慕他们生不逢时而死吗?等待死了以后才能够立忠成名,这样微子不配是仁人,孔子不配是圣人,管仲不够伟大。人们建立功业,难道不期望成全吗?性命和功名都能成全的,是上等。功名可以效法,但牺牲了性命的,是次一等。声名蒙受耻辱,但性命保全的,是下等。”这时,应侯称是。蔡泽略微得到机会,就趁势说:“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作为人臣,竭尽忠诚,成就功业,当然值得羡慕了,闳夭事奉周文王,周公辅助周成王,难道不也忠诚圣明吗?就君臣关系而论,商君、吴起、大夫种同闳夭、周公哪一个值得羡慕呢?”应侯说:“商君、吴起、大夫种比不上。”蔡泽说:“这样,那么您的君主慈善仁爱,任用忠良,纯朴厚道地对待老朋友,他贤能明智,同有道德的人亲如胶漆,坚持正义,不背弃功臣,跟秦孝公、楚悼王、越王相比,怎么样呢?”应侯说:“不知怎么样呢。”蔡泽说:“现在您的君主亲近忠臣,不超过秦孝公、楚悼王、越王。您施展才智,能替君主转危为安、修明政治;拨乱反正,加强军队;排除忧患,解决困难;扩大耕地,种植稻谷;使国家富强、家庭充足;加强君主,尊崇社稷,显扬宗庙,天下没有谁敢欺骗、冒犯您的君主。君主的声威可震撼四海之内,声名光辉流传千秋万代,您跟商君、吴起、大夫种相比怎么样呢?”应侯说:“我不如他们。”蔡泽说:“如今君主亲近忠臣、不忘老友比不上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句践,而您的功绩和受到的宠爱、信任又比不上商君、吴起、大夫种,然而您的俸禄盛多,职位高贵,私人的财富超过他们三个人,如果自身不隐退,恐怕后患会比他们三个更厉害,我私下替您感到危险。俗话说:‘太阳正中以后就偏斜,月亮满圆以后就亏缺。’事物极盛以后就要衰落,这是天地间的自然规律。进退伸缩,随着时势变化,这是圣人通用的办法。所以‘国家政治清明就做官,国家政治黑暗就隐居’。圣人说:‘龙飞腾在天,利益就会出现在伟人面前。’‘不合道义而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如同浮游的云彩一样。’现在您的怨仇已经报复,恩德已经报答,心愿已经实现,但没有应变的计谋,我私下认为这是您不可取的。再说翡翠、鸿鹄、犀牛、大象,它们所处的形势并不是不远离死地,但之所以死亡,是因为被钓饵迷惑。苏秦、智伯的智慧,不是不足够来避免侮辱,远离死亡,但之所以死亡,是因为他们不断地被利欲迷惑。因此圣人制订礼法,节制欲望,向人民索取而有限度,使用民力而根据时节,征用民财而有止境,所以心志不自满,行为不骄横,总是同道义相符而不失却道义,所以得天下而能传承不断。从前齐桓公多次会合诸侯,一举匡正天下,到了葵丘会盟的时候,因为有骄傲自满的心志,背叛他的国家有好几个。吴王夫差的军队无敌于天下,自恃勇敢强大而轻视各诸侯国,欺陵齐国和晋国,所以终于导致自己被杀,国家灭亡。夏育、太史轍一声叱咤呼唤,惊骇三军,然而自己死在一个平常人手下。这些都是因为他们处于极强盛的地位而不顾道义,不保持谦卑,不厉行节约的祸患。商君替秦孝公申明法令:禁止奸邪的根源,尊贵的爵位一定要用来奖赏,有罪的人一定要受到处罚;统一权衡、平正度量,调整轻重,废除田间小道,以便安定人民的事业,统一人民的习俗;勉励人民从事农耕,使地尽其利;一个家庭没有两种职业,大家都勤于种田,积蓄粮食,练习攻战兵阵的军事,因此军队一出动,土地就扩大,按兵不动,国家也能富强。所以秦国无敌于天下,在各诸侯树立了威望,成就了秦国霸业。功业已经完成了,商鞅却终于受到五马分尸的刑罚。楚国土地纵横几千里,武装士兵上百万,白起率领几万军队来跟楚军交战,第一战役就攻下了鄢郢,并烧毁了夷陵,第二战役南下兼并了蜀国和汉中。又越过韩国和魏国去进攻强大的赵国,北上活埋了马服君的军队,屠杀了四十多万士兵,把它们全部歼灭在长平城下,血流成河,声沸如雷,接着入侵围攻邯郸,使秦国拥有帝业。楚国、赵国是天下的强国,也是秦国的仇敌,从此以后,楚国、赵国都畏惧屈服秦国,不敢进攻秦国的原因,是因为白起的威势。白起亲身征服七十多个城邑,功业已经完成了,却受赐用剑自杀而死在杜邮。吴起替楚悼王制订法令,削弱大臣的权势,罢免无能的,废黜无用的,裁减无关紧要的官员,杜塞私家的请托,划一楚国的习俗,禁止游荡的人,奖励务农力战的士民,南下收服杨越,北上兼并陈国、蔡国,破坏离间合纵连横的主张,使游说的人无法开口,禁止朋党,勉励百姓,安定了楚国的政局,军队震撼天下,声威慑服各诸侯国。功业已经完成,吴起却终于被分解肢体。大夫种替越王深谋远虑,避免了会稽亡国的危险。化危亡为生存,变耻辱成光荣,开垦荒地,扩充城邑,开辟土地,种植五谷,率领四方的士民,团结上下的力量,辅佐贤能的勾践,向夫差报了仇,终于征服了强大的吴国,使越国成为霸主。功勋已经显著确凿了,但勾践终于负心杀了他。这四个人,功业完成之后不离去,祸害到了这个地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能伸而不能屈能进而不能退。范蠡明白这一点,超脱地回避世俗,长期作陶朱公。您难道没见过那赌博的人吗?有时要下大赌注,有时要分次下注,这都是您所清楚知道的。现在您作秦国的宰相,出计谋不用离开坐席,定策略不用走出朝堂,坐着就能控制各诸侯国,展拓三川地区,来充实宜阳,截断羊肠坂的险塞,阻塞太行山的要道,又斩断范氏、中行氏的通途,使六国不能合纵相亲,栈道千里之远,直通蜀国和汉中,使天下都畏惧秦国,秦国的欲望实现了,您的功劳到极点了,这也是秦国分次下注的时候了。如果这个时候还不隐退,那么就是商君、白起、大夫种之类了。我听说,‘借水为镜的人只见到自己的面容,借人为镜的人知道自己的吉凶’。古书上说:‘成功之后,不能长久停留。’面临四人的灾祸,您怎样选择呢?您为什么不在这个时候归还相印,让贤能的人来接受它,自己隐退以后,居住山岩,观赏流水,一定有伯夷一样的廉洁美名,长期做应侯,世世代代为王,又有许由、延陵季子一样辞让的美名,王子乔和赤桥子一样的长寿。这跟以灾祸为终局相比怎么样呢?那么您怎样选择呢?如果不能忍心自己离开,迟疑而自己不能决断,一定有四人一样的灾祸了。《易经》说‘高飞的龙一定有后悔’,这是说能上却不能下,能伸却不能屈,能进却不能退的人。希望您仔细考虑这件事!”应侯说:“好。我听说‘欲望如果不知道满足,就会失却构成欲望的条件,占有如果不知道休止,就会失却构成占有的条件’。幸蒙先生指教,我范雎恭敬地听命。”这时就请蔡泽入席,尊为上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