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统一之战(第3/7页)

杨森有背景,刘湘也找到了自己的后台:段祺瑞。

段祺瑞虽以下野姿态寓居天津,但刘湘很清楚此老的潜力,为此专派特使前去拜访。

一见面,段祺瑞首先问特使:“四川人才以谁为最?”

特使自然要抬举自己的“主公”,于是回答:“川中人才实在很多,不过像刘湘那样大度包容的,只有一个。”

特使要表达的意思是,四川的诸侯尽管多如牛毛,如今风头最劲的也不是刘湘,然而刘湘能容得下这些人,所以他才会成为最后的王者。

段祺瑞沉吟片刻,答道:“能容不能断,此一大病。”

每个人都是对方的一面镜子。段祺瑞执政,如他的姓氏一样,以刚愎著称,擅长于“断”,而这正是刘湘的弱点和不足之处。

刘湘就像刘备那样,有时表演太过,魄力不足,往往会因此错过时机。段祺瑞怕就怕刘湘重蹈覆辙,演出当年皇叔取蜀时优柔寡断的那一幕。

当年段祺瑞把赌注放在刘存厚一人身上,可是刘厚脸犹如刘阿斗,总是扶不起来,枉费他一番苦心,如今务必要慎重一些了。

尽管段祺瑞仍不放心,但事实上也只有刘湘这里能下注了:刘存厚已成废人,杨森又投了吴佩孚,剩下的大多是小泥鳅,翻不起大浪。

段祺瑞肯收刘湘为将,是因为他正蓄势复出。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吴佩孚南逃,段祺瑞以临时执政名义主持国事。一朝天子一朝臣,随后便是对四川的人事调整,其中杨森为“四川军务督办”,刘湘为“川康军务督办”,邓锡侯被免去省长职务,专任师长。

任命一下,杨森无动于衷,认为督办跟督理没什么区别,不管是“办”是“理”,地盘都得靠自己去抢,于是想也不想就在成都就任了新职。

邓锡侯则认为自己白“忍”了。之前杨森大动干戈,他之所以一直束手束脚,连保定系的小弟弟都不敢收留,说到底还是舍不得他的省长乌纱帽。现在把猴子的帽子摘掉,他可就又要恢复原形了。

他们都不知道,这份调整方案,正是出自于刘湘的手笔。

杨森认为没区别,其实区别大了去。在职权上,这两个督办很难划分,实际就把刘湘提到了至少与杨森相当的地位,他可以和杨森平起平坐了。至于免掉邓锡侯的省长,毫无疑问就是要解放猴子的思想,卸除他的包袱,使其能舍得与杨森一搏。

要说阴险,还数刘湘最阴险,川人对此有评语:“邓锡侯奸而不雄,杨森雄而不奸,刘湘又奸又雄。”尽管杨森通过灭掉一些小诸侯,使防区得以大大扩展和延伸,但一打仗,所需粮饷马上成倍增加,财源问题又变得严峻起来——要知道,即便造币厂能够滥竽充数,以次充好,毕竟你还得提供用以制造的银铜材料吧。

钱,得找钱,杨森两眼发红,看上了自流井盐税。

自流井盐税是民国年间四川最大的财源,每年都达千万元之巨,远超其他一切税收,原为刘湘的叔父刘文辉所控。

要取自流井,必然要与刘湘为敌,这是肯定的,但杨森已顾不得这许多了。在他出兵取下自流井后,刘湘果然大受震动,并发电报质问,杨森就轻描淡写地回了一句话:“饥军就食,别无他意。”穷极了,弄点饭吃吃,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你这个饭是抢别人的,刘湘当然要大惊小怪了。他立即密电段祺瑞,段祺瑞随后电令杨森交出兵工厂和盐税,随调入京,并授命刘湘“秉公查办,严行制止”。

杨森根本不予理睬,他自恃有钱有枪,要在川中横扫一切:诸侯不论大小,我给你们来个全灭。

原先杨森对“统一四川”并没有明确蓝图,也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打到哪算哪,但这时他账中多了一位一流谋士。

此人叫黄毓成,滇军名将,是尹昌衡、罗佩金、刘存厚的陆士六期同学,曾任云南讲武堂教官,给朱德当过老师。早期滇军中有“四气”之说,即蔡锷的“骨气”、唐继尧的“福气”、罗佩金的“二气”(意谓傻气,跟现在的“二”差不多),属于黄毓成的是“勇气”。

缘于在决定是否讨袁之前,唐继尧犹豫不决,众人也多持观望态度,黄毓成当即说,要么讨袁,要么把我毙了,别无他法。在黄毓成以死相谏的勇气感召下,唐继尧才下决心呼应蔡锷,加入护国运动,遂成滇军之名。

对杨森而言,黄毓成则是恩公。当年,正是他把杨森从俘虏堆里叫了出来,又加以照顾和提拔,甚至没有黄毓成的鼎力推荐,杨森也不可能被赵又新所重用。

黄毓成跟顾品珍他们是一拨的,唐继尧复出后,黄毓成自知难免,就跑到四川来找杨森。

因为杨森曾杀掉赵又新,所以外界觉得他忘恩负义,黄毓成到川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念头,若杨森肯念旧恩旧情,就助他一臂之力,反之则另投他处。

那时杨森正在发愁,他的“秘书连”全是留洋学生,修马路搞新政在行,唯独不懂打仗,身边缺乏高人。黄毓成一来,让他眼前一亮,立刻待之如上宾,不仅一口一个“斐公”(黄毓成字斐章),还再三推黄毓成高居首席。

黄毓成素知杨森个性,什么时候把别人放在眼里过,如此礼遇,令其大受感动,遂决定留下来,在辅佐杨森削平群雄,统一四川后,再组织“定滇军”打回云南。

意外中得高手相助,杨森也欢喜雀跃,专授黄毓成为督署总参谋长。

杨森勇武有余,缺的就是智谋,现在终于有人帮他来填这个坑了。

1925年4月12日,杨森发起了四川历史上著名的“统一之战”。

在战事的第一阶段,杨森依黄毓成之计,采取远交近攻兼分化拉拢的办法,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即接连击败了刘成勋、赖心辉、刘文辉等各部,占领七十二县,部队规模也进一步扩大,达到了胜利的最高峰。

在这一阶段,黄毓成的计谋相当务实有效。当杨森出击时,各个诸侯都互不支援,尽看别人的西洋镜。赖心辉气得不行,发求援电时张口就骂:“衮衮诸公,盘盘大才,拉我上去,一个不来,我若垮了,你怎下台?”

被杨森打垮的,可不是刘斌那样的小虾米,全是大鱼大虾,接下来矛头便直指刘湘。

面对杨森的步步进逼,刘湘急忙派人前去议和,但杨森置之不理。

刘湘在做了“主公”之后,已不会也不可能再像“刘莽子时代”那样亲自上阵搏杀,他最擅长的也由力战移到心计。讨饶不成,他只好采取打进去拉出来的策略,利用速成系的关系和影响,转而策动杨森的部下,分化其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