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一章 庙堂(二)(第4/4页)

他在说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

一个成年的、身处太平之时,却无法收服人心、让天下臣民无法期待的皇帝,比英明神武的李世民都难得。

现在的赵煦,完全是毫无忠心的臣子们十几年来努力培养的结果。就像是盆景中的怪松残梅,从小就被困扎着,扭曲了正常的生长方向,长大之后,便成了一副怪异的模样。

但韩冈一点都没有觉得亏心。就是把赵煦培养成明君又如何?再是明君,掌权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清除宰相在朝堂上的影响力。好一点的,就像韩琦,还能回家养老,差一点的,可以看看唐高宗怎么对待长孙无忌和褚遂良。

就算没有当年的那桩意外,韩冈也没打算做一个忠心耿耿的纯臣。站得越高,就越想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不是交托给一个凭血缘获得权力的小儿。

而韩冈的想法,也正是皇帝“弑父弑君”之后,章惇的想法。

正是经过了那一桩悲剧,在两人刻意推动下,赵煦才变成了如今这副不得人心的模样。

韩冈和章惇好不容易培养出了这么一个君主,正要派上大用场的时候,怎么可能就随便抛弃掉?

皇帝的地位和存在,只取决于需要——宰相的需要,都堂的需要,议政大臣们的需要。

现在韩冈和章惇正需要这样的皇帝。

“现在是少不了他,权衡轻重,有他在比没他在要好。”

章惇还记得自己当年读书的时候,每天的日常起居也是够刻苦了,但还是比不上皇帝这般极为规律,尽管皇帝能有这样的毅力,应当是都堂和太后管得太死的缘故。不比普通的读书人,跟朋友喝酒聊天,上青楼解闷,没有那么多娱乐活动的皇帝,自然只有规律的生活。

但结论是建立在结果上,而不是起因上。对章惇和韩冈来说,一个性格坚毅的皇帝,已经证明了他的危险性。

现在章惇权衡轻重,认为还是留着皇帝更有用一点。但他的言外之意,已经不言自明。

韩冈嘴角向上翘起了一个微妙的弧度,“那就请皇帝再多辛苦一阵子好了。”

“嗯,一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