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一章 庙堂(二)(第2/4页)

更衣的外间,有一面半人多高的银镜。赵煦脱光了衣服,在镜子里面看见的,已经不是几年前那个瘦骨嶙峋的可怜人了。

看着自己的镜中影,赵煦的眉眼缓和了一点下来,神色间更多了些许期待。

再过一段时间,筋骨和五脏六腑都调理好了,他也该有子嗣了。若他始终无后,那群奸贼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把养在宫里的那两个小孩子过继到自己的名下。

赵煦嘴角微微扯动,冰冷地笑了一下。只是为了不让章惇、韩冈这两个奸贼如愿以偿,他就不会放下这日常的锻炼。

在浴室中,赵煦被服侍着简单地冲了一个澡,擦干头发,换了身干净衣服,来到日常起居的偏厅。

赵煦的皇后和嫔妃们,都已经在偏厅等候多时。赵煦一进来,便齐齐向他行礼。

皇后庄重,下面的嫔妃又不甚得宠,冷冰冰的礼数之后,嫔妃们退了出去,而皇后则留下来陪赵煦用膳。

比起过于丰满的嫔妃们,赵煦也更觉得,还是皇后在眼前不至于倒胃口。

但也仅仅是“不至于倒胃口”罢了。

在桌旁落座,赵煦读报,皇后喝粥,两人相对无言,仿佛陌生人一般。

论起皇后的相貌,自然是极好的,一点没有遗传到她的祖父那张黑面孔,看见她,就仿佛看见了江南水乡的秀色。

但她是王安石的孙女,赵煦在她面前总有几分抬不起头,而皇后本人,也不是体贴亲近的性格,成婚不久,赵煦便对她敬而远之。在几次争执之后,皇后更是变得冷漠如冰。

赵煦经常在想,选后时,如果是更胜皇后一筹、也更得母亲喜爱的狄氏女入宫为后,那他在她面前就不必心虚气短。只可惜王安石的面子太大,而宰相们又说枢密使家的女儿为人做妾室,有失大臣体面,硬是阻了这桩姻缘,也不知如今花落谁家。

今天的报纸一叠放在桌上。

赵煦落座后,就熟练地拿起了放在上面的第一份。

本来福宁殿里,不说报纸,就连普通的杂书都找不到几本,只有经传可看。那段时间,赵煦憋闷得差点发了疯。

直到后来大婚,皇后嫁进来后,经过她的争取,才得到了读书看报的权利。

赵煦每天要看的报纸,总是两大快报放在最上面。

今天摆在最上面的是齐云快报。

齐云快报有个特点,不论是哪里的天灾人祸,不论是皇帝皇后的寿诞,这些新闻,永远都成不了头条,如果没有来自都堂的操纵,齐云快报的头条就只有一个,蹴鞠。不仅仅是头条,一年里的大部分时间,齐云快报连整个头版空间都是为蹴鞠留下的。相对而言,它的同行兼对头,倒不至于如此专注于专业上。

赵煦对蹴鞠毫无兴趣,高行云再一次独中三元又能如何?他甚至因为蹴鞠联赛公认的创始人是韩冈,而对这业已传承千载的运动而深恶痛绝。平常看这家报纸,都是直接翻过头版,而且绝不会看内容更加丰富的第五到第八版。

但今天赵煦的注意力却出奇地停留在了头版上,看得极为专注。攥着报纸的双手手背上,青筋都迸了起来,头都埋进了报纸中。

半晌之后,他飞快地丢下手上的齐云快报,拿起了另一家联赛的报纸,接着一份又一份,最后,他怔怔地抬起头,“竟然是真的。”

赵煦瞟了眼坐在对面的皇后,皇后恍若未闻,依然平静地喝着杂米粥。

赵煦的眼神更冰冷了一点。

虽然是他的皇后,却不是站在他这一边。原本还因为需要王安石庇护,不得不忍让,现在连王安石也死了,这个女人,如今对他一点用都没有。

心中发了一阵狠,赵煦的注意力再次回到报纸上。

报纸上面的文庙二字尤为显眼。

奉王安石入文庙!而且还是正殿诸哲之一!

如果在昨天,不,就是一刻钟之前,有人跟他说,韩冈将会奉王安石进入文庙正殿,赵煦会笑上整整一刻钟,直到喘不上气来,这真是今年最有趣的笑话。

在听多了新学和气学道统之争的故事后,谁会相信,韩冈会给王安石这份礼遇?

“好大方,这是要改宗了?”赵煦冷嘲热讽。

皇后还是仿佛没听到。

但赵煦的兴致反而高昂起来。

天下谁人不知文庙的贵重?比起药王庙那等不成气候的供奉,文庙才是天下人公认的正道。

韩冈能点头同意王安石入文庙正殿,不用多想,他肯定是别有私心,保不住就是给自己预留个位子。日后也能找借口,王安石进去了,难道韩冈还进不去?!

“当世圣人做得久了,这是当真想要成圣了?”

赵煦自言自语地嘲讽,换来了皇后冷淡的一瞥。

但赵煦不在意。因为他看到了自己的好处。

弑君之人,怎么可能进文庙?别说文庙、太庙了,药王庙都不可能。

韩冈为了自己能入文庙,日后怕是不敢来害自己了。甚至章惇等贼子要谋害,他还得阻止。

再回想之前韩冈那贼子的大不敬,如今来看,不过是不咬人的狗在乱吠罢了。

赵煦嘴角不自觉地翘了起来。想到得意处,拿了一块胡麻烧饼,开心地一口咬下去。

这顿饭,很久没有吃得这么放松了。

……

王安石停灵已届七日。

宰相训斥皇帝的事,还未成为焦点,便被人抛到了脑后,没什么人还在纠缠不休。

王安石奉入文庙正殿,才成了如今世人最为关注的焦点。

虽然这件事还没有正式公诸于世,但按照各家报纸上刊载的说法,奉迎王安石的神主入文庙正殿,就等议政会议通过了。

公开场合,许多人在争论王安石该不该被供入文庙正殿,私下里,更多的人在议论韩冈这是不是为日后的自己做铺垫。

如今配享正殿的孔门十二哲,十位是孔子的亲传弟子,剩下两位是子思、孟子,一个是孔子之孙,另一个是世所公认的再兴儒门的先哲。都是千年前的古人,而且还是最近被供入正殿。

王安石才去世,就要入文庙正殿,在许多人看来也太急了些。自然顺理成章地就怀疑起是否是韩冈为自己打算了。

气学一脉的,都在说,“韩相公肯定是够格了,但王太傅就未免太勉强了一点。”

更亲近于韩冈的,私下里还问了他,“相公是否有意文庙?”

“现在说这个还太早了。”韩冈笑道,“能送进庙里的只有牌位,我还没死,这是咒我么?”

不知趣的问了这个问题的家伙,离开时脸色苍白。

“玉昆是否有意文庙?”

回过头来,章惇这么问起来的时候,韩冈就只有翻眼睛了,“子厚兄,这个玩笑不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