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4/6页)

“越朝南走越好。”

“埃拉特?埃塞俄比亚?开普敦?别在意,我只是开个玩笑。难道你就不能悄悄地对着我的耳朵说——说你们今晚要在哪儿揍他们?我保证马上就忘掉。”

约拿单笑了笑,什么也没说。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了,天空越来越蓝。低矮的小山开始转绿,麦地发出柔和的光芒。沉沉的麦穗,暗暗的柑橘园,亮亮的果园,成群的绵羊和穿着土黄色衣服、戴着遮阳帽的羊倌——整片田园展现在他的面前,宁静而可爱,白色的村庄点缀其间,里面还有纵横交错的小路。四周环绕着幽幽的青山,习习的凉风从海上吹来——一切都那么的可爱,渴望他能驻足。我们必须去爱,去原谅,约拿单想。我们必须要好好的。如果我要离开这一切,那么我不会忘记,也不必害怕归家的渴望。但是,见鬼,我去哪儿呢?

“你在那儿打盹吗,年轻人?”

“没有,我清醒得很呢。”

“你是从格莱诺特基布兹来的吗?”

“当然。”

“那儿怎么样了?”

“棒极了,好极了。乍得的魔力。”

“什么?”

“没什么,是我刚从《圣经》上看来的词儿。”

“你在我们的椅子中间找找。你可以从那儿的水壶里倒一些咖啡,然后继续给我念《圣经》吧。你不会碰巧是个荒原爱好者吧?”

“我像吗?也许是吧。干吗不呢?谢谢你的咖啡,真是不错。”

这时,一阵沁人心脾的欢快传遍他的身体,像火焰一般迅速。这种感觉自从他在袭击赫伯特·托菲克时受伤以后就再也没有体验过了。极度的欣喜渗入他全身的每一个细胞,直至神经末梢。这使他感到膝盖在愉快地轻颤,喉咙因激动而哽咽,整个胸部都在膨胀,眼中蓄满了泪水——就在此刻,他终于明白了他要去哪儿,明白了在等待他的是什么,以及他为什么会拿枪朝南走。他要去这大山以外的地方,据说到那儿去的人没有一个能活着回来。他将成为第一个这样做的人,不仅活着回来,而且还会因胜利而喜形于色。他已经做了他不得不做的事情,因为内心深处有个声音在召唤他去做这件事,现在他将跨过海洋,翱翔天空。他怎么早些时候没有这么做呢?他要独自一人穿越边界,避开约旦边境上的巡逻队,躲过穆萨干河上贪婪的贝都因人,到达古老的佩特拉[105]玫瑰色的悬崖。

【注释】

[1] 基布兹:以色列的集体居民点,由成员拥有(或租用)和管理。收益首先用于对成员提供社会服务、医疗服务以及所有的必需品,剩余用于对居留地的再投资。成人有私人住所,但儿童则集体居住和由人照看。炊事和用膳都是共同的。

[2] 哈尔科夫:乌克兰东北部城市。

[3] 上加利利:巴勒斯坦北部一多山地区。

[4] 以利亚撒是《圣经》中亚伦的儿子和继承人,以色列的大祭司。

[5] 西里尔字母据称为西里尔人在9世纪创制的,为俄语、保加利亚语等斯拉夫语的本源。

[6] Twój komediant.波兰语,意为“你这个小丑”。

[7] Ty zboju.Ty morderco.波兰语,意为“你是强盗。你是杀人犯”。

[8] Mazel tov:希伯来语,意为“恭喜恭喜”、“可喜可贺”。

[9] 鲍里斯·戈东诺夫(1551——1605):俄国沙皇(1598——1605)。

[10] 吉库尤:东非肯尼亚中部的居民。

[11] 乌班吉沙立:中非共和国的旧称。

[12] 海法:以色列港口城市。

[13] 约尼:约拿单的昵称。

[14] Mea culpa:拉丁语,意为“是我的过错”。

[15] 的黎波里塔尼亚:利比亚西北部一地区。

[16] 亚力酒:一种用椰子汁、米或枣等酿成的烈酒。

[17] 本·茨维(1884——1963):伊休夫著名的领导人之一,以色列国第二任总统。

[18] 帕尔米拉:叙利亚一古城,现为一村庄。

[19] 大卫王:古以色列国国王(前1000——前962),建立了统一的以色列王国。

[20] 拔示巴:《圣经》人物,大卫王杀其夫而娶之,生了所罗门。

[21] 泰加群落: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北方平原的大面积针叶林。

[22] 女子娴雅学校:西方社会为富家女子进入社交界作准备的一种私立学校,教授音乐、仪态等课程。

[23] 斯威士兰:非洲东南部国家。

[24] 斯宾诺莎(1632——1677):荷兰哲学家,唯理论的代表之一,提出“自因说”,认为只有凭借理性认识才能得到可靠的知识,著有《神学政治论》、《伦理学》等。

[25] Pozhalusta:俄语,意为“请”。

[26] 迈蒙尼德(1135——1204):犹太教法学家、哲学家、科学家。

[27] 以斯拉:公元前5世纪的以色列文士、先知和宗教改革者。

[28] 尼姆佐维奇(1886——1935):拉脱维亚国际象棋大师、国际象棋理论家,多次参赛但均未获世界冠军,却以所著《我的着法》闻名于世。他在1925年所著的《我的着法》中所提出的理论,后人称为超现代派学说,至今仍是权威。

[29] 布哈拉:乌兹别克斯坦西部城市。

[30] 桑给巴尔:非洲东部一小岛,属坦桑尼亚。

[31] 贝都因人:中东沙漠,特别是阿拉伯、伊拉克、叙利亚和约旦等地讲阿拉伯语的游牧民族。在中东总人口中只占一小部分,却占有大部分土地。

[32] Yingele:意第绪语,意为“小男孩”。

[33] 纳赛尔(1918——1970):埃及总统(1956——1970),现代最有影响力的阿拉伯领导人之一。

[34] 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作曲家。其作品多为非标题音乐,既继承古曲传统,又有情思蕴藉、富于想象的个人风格,代表作有交响曲四部、合唱曲《德意志安魂曲》等。

[35] 迦勒底语:古巴比伦王国南部一地区迦勒底人使用的闪语。

[36] 赫梯:公元前17世纪左右在小亚细亚及叙利亚建立的强大古国,后为亚述人征服。

[37] 斯维德里盖洛夫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罪与罚》中的一个灵魂空虚、卑鄙无耻的恶霸地主,是人面兽心的好色之徒,他毒死了自己的妻子,逼死了用人,糟踏了自己的使女,又进而觊觎女家庭教师。

[38] 伊万·卡拉马佐夫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老卡拉马佐夫的次子,当老卡拉马佐夫被自己的私生子斯梅尔佳科夫谋杀后,伊万感到是自己宣扬的那种“人可以为所欲为”的极端利己主义理论唆使斯梅尔佳科夫走上了弑父的犯罪道路,因而受良心的谴责陷入神经错乱。

[39] 霍拉舞:东南欧地区一种活泼的圆圈形民间舞蹈。

[40] 阿廖欣(1892——1946):1927至1935年、1937至1946年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以善攻多变闻名。俄国出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入法国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