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3/7页)

小野木走出机关。外面夜色正浓,附近一片昏黑,而银座方向的天空却亮似极光。

其他同僚,有的在等公共汽车,有的朝市营电车车站或地铁方向走去。小野木平时也乘坐地铁,但今天却没有加入他们的行列。他推说有事,独自朝日比谷公园走去。

黑魆魆树林对面的天空,交相辉映着霓虹灯绚丽的光芒。

小野木很想一个人走走,边走边思索一下。虽然今天也进行了审讯,但没有见到结城庸雄。这不仅因为分工不同,也是由于自己有意避免见到他。他实在不忍再见到结城,需要他的口供的时候,便同供词记录打交道,或者听分工负责的检察官介绍情况。

奇怪的是,连走过结城受审房间外面的走廊,他都感到胆怯。小野木蔑视结城庸雄,对于使赖子陷入不幸的这个男人,他感到愤慨。然而,他却害怕见到这个男人。

这原因难道仅仅在于对方是赖子的丈夫吗?比起结城之流,自己更有权利爱赖子,结城只是在一点一点吞噬赖子的生命,仅仅因为人世间公认的夫妇关系,自己就无端地害怕见到结城,这理由对小野木是根本说不通的。

那么,从法律观点来看会是怎样的呢?小野木根据以往调查的案件,每每感到,法律解释总是与现实相脱节。不过,法律永远是建立在常识基础之上的。大约把常识规定于某种强权之下,便是法律吧。可是,常识更属于带有公约数性质的、普遍性的东西。

然而,普遍性的东西往往不适用于各自有别的具体场合。服从普遍性的东西,反而是不自然的。小野木曾多次痛切地感到,用最带常识性质的法律去决定对现实的解释,这是多么的不公平。

赖子的情况便是如此。赖子很早就想离开结城,结城则一直不予同意。这一对夫妻遂乖离为互不相干的独立存在。

小野木认为,赖子的感情与自己结合得最紧。可是照现在的形式来看,小野木对赖子的感情却得不到承认,社会也会进行谴责,二战前甚至还有过为此而制定的法律。

结城庸雄如果是个普通人,这还可以说得过去,但他是小野木最厌恶的那号人物。无论从哪方面看,结城庸雄都是心灵丑恶、人格卑劣的。

就是这么一个结城,自己竟不得不惧怕到如此程度。对于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小野木自己都感到气愤。

小野木在路上走着。公园里的路曲曲弯弯,照明灯光映在漫步的人们身上。由于是这种场所,年轻的男女很多。所有的人都高高兴兴地说着话,与小野木擦身而过。

好像有谁朝自己喊了一声。尽管他已经听到了,但还是继续朝前走去。这时,又传来了一声:“小野木检察官先生。”

这次听清楚了,而且喊声与后面跟随而至的皮鞋声同时传来。他回过头去,原来是某报社专门负责采访地检的新闻记者,小野木对他的面孔很熟。

“您实在太辛苦啦,小野木检察官先生。”

记者是位稍显发胖的矮个子,平时就很会交际。

“啊,是你呀!”小野木淡漠地说。

这位记者并排走在小野木身旁。他不是自然而然来到跟前的,而是明显故意采取的行动。记者一边走,一边吸起香烟。

“检察官先生,案件到高潮了吧?”他提问的语气是漫不经心的。

“怎么说好呢,我不大清楚呀。你还是到更上一级去问吧。”小野木回答说。

“不过,搜查已经取得相当的进展了吧?怎么样,会搞到R省的田泽局长头上吗?”

“哎呀,这我可不知道。”两个人闲聊似的走着。

“可是,某方面正吵吵嚷嚷地说,传唤局长是势在必行啦!”

“是吗?我可什么也不知道。”

“然而,在目前阶段,当然会到这一步的吧。我认为,检察厅如果不深入搞到这一步,首先在国民里就通不过,因为大家都在注视着这个案件。”

新闻记者仍在步步紧逼,小野木却不作回答。

“贪污案件往往调查到中途就偃旗息鼓,这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鉴于这种情况,希望这一次可要坚持到底呀,这是国民的呼声。小野木先生,没问题吧?”

小野木对记者的这番话也没有回答。他眼前浮现出轮香子的形象,就是这位记者所提到的田泽局长的女儿。

一片仿佛在闪光的初夏的麦田。田里有一位少女亭亭玉立——每当想到轮香子,小野木脑海里总是浮现出这个场面。

翠绿的麦田,湛蓝的湖面,洁白的花梨树花,盐尻山口一带缓慢起伏的山峦……站在这如画风景中的少女,在小野木的眼里,宛如倩影生辉,光彩照人;又似碧玉无瑕,纯洁天真。

即使后来又见到过轮香子,当时的印象也没有褪色。她即将由少女期过渡到成年期,正保留着如此程度的天真无邪。良好的家庭教养,从她那落落大方的举止上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小野木不愿使这样一位少女陷入悲伤的境地。每当想到田泽局长的问题,这件事都最使他感到苦恼。这次案件,时时都在小野木周围投下阴影。

走在身旁的新闻记者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那位新闻记者离开小野木以后,在公园里朝相反的方向走去,叫住了一辆出租车。

他要去的地点很近,在银座的一家吃茶店前下了车,新闻记者用肩膀推开店门。

他站在入口朝店内眺望了一会儿,便立即登上二楼。

“让你久等啦。”

新闻记者走近正在那里等候的边见。

“辛苦啦。”边见满面笑容迎接自己的朋友,接着连忙问道,“见到了吗?”

“我是盯在他回家的路上的。总算成功啦!”

新闻记者用蒸过的毛巾连连擦着脸。

“麻烦你啦。”

边见向一个年轻女招待员替朋友要了一份茶点。他盯着这位记者朋友的脸,问道:“那么,结果如何?”

“一概是‘无可奉告’。”朋友回答说,“不过,这从一开始就是明摆着的。我本来就打算从他的表情来进行判断。”

“你提出田泽先生的名字问的吗?”

“提了。当然,只有这样才能谈得起来。”新闻记者点了点头,“可是,他对此的回答是一概不晓得。当然这也难怪,因为他毕竟是个初出茅庐的检察官,不了解上边的方针,大概这也是符合一般常识的。不过,调查工作已经进展到这一步了,他那一级也该了解情况的。”

“他的反应怎么样呢?”边见很热心。

“事态会发展到田泽局长头上的。”新闻记者确实是毫不介意地作了回答。可是,边见听到这句答话以后,脸上却现出一副事关重大的严肃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