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 不在作案现场的证明(第2/6页)

“关键在名叫石井的这个朋友,”山路在返回的途中说,“如果石井和村越是一丘之貉,他可以轻易地作出相差一两个小时的假证。深夜从东京走东名高速公路到厚木顶多一个小时(当时东名高速公路尚未和首都高速公路连通。)。只要证人为他隐瞒一个小时,就等于他没作案时间了。”

“干脆,我们去问问石井吧。”

俩人决定立刻去厚木。去厚木可以从新宿乘火车走小田急线,快车大约45分钟就能到。

为了不白跑道,他俩用公用电话与共荣汽车零部件公司取得了联系,知道了石井在班儿上。

这时不是上下班时间,车上较空。当列车过了相模川可以望到一座大山(这山属于丹泽山的一部分)时,也就到了厚木市街区。

从厚木市街去共荣汽车零部件公司还要坐10分钟的汽车。他俩下了火车后,正巧赶上一趟公共汽车。

汽车离开市区,爬上山丘,走着走着,前面出现了一片宽阔的工厂区,共荣公司的厚木工场就建在这里。在这里大山更加清晰了。

他们来到传达室,说要面见石井。考虑到石井并非嫌疑者,他俩只说了自己的姓名,而没对传达室的人讲他们是警视厅的。不一会儿,一个戴着黑套袖的人走了过来。看样子他是个办事员,不是工人。石井以诧异的神情望着他俩。刚才他们打电话时,只问了一下石井在不在,没和他本人约定见面。

“你是石井吧。我是警视厅的山路。”山路说完后,对方一惊。不论谁突然受到警察的来访,都会出现这种表情。

“突然打搅你,很抱歉,我们想问你一件事。”为了消除对方的紧张情绪,山路尽可能温和地说。

“到底什么事?”石井仍没摆脱紧张。他是比村越晚一届的同学,接理应该只有二十多岁,可看上去足有三十五六岁。他头发蓬乱,脸上也布了不少皱纹,胳膊上套着破旧的套袖,更显得一副老相。

“上星期六的夜晚,不,星期天的早上,凌晨2点钟左右,中台兴业的村越到你这儿来过吗?”’

“星期六夜里?啊,来过呀。他半夜2点钟突然赶来,我是被他叫醒的。”

“突然来的吗?村越可说他星期五曾通知你他要在星期六来。”

“他经常说来又不来,我以为那天又是这样,就在10点钟左右躺下了。我不能熬夜。”

石井没领他们到别的屋去,就在传达室说了这些话。山路感到他们已经了解了石井的生活内容。这个在公司管理帐目或别的什么的职员,一定是过着一种一成不变的刻板生活的人。山路从石井戴着的套袖上想到他可能是那种即使让他反复地做枯燥无味的工作,也会忠于职守,像小仓鼠一样奔忙,而绝对不会自己主动动脑筋去独辟蹊径的人。

“这么说,村越来的时候,正是你睡得最香的时候啦?”辻插了一句。

“是的。”

“在你睡的最熟的时候,他把你叫醒,你怎么会知道是凌晨2点钟呢?是村越告诉你的吗?”

如果是村越告诉他的,他的证词就是村越编造的。山路明白了这一提问的重要性,眼睛里发出光彩。

“嗯,这个……”石井思索着。他刚想回答,突然纳闷儿地皱起眉头问:“可是,你们为什么问这些呢?”

“没什么,村越卷进了一宗小案件,如果你能证明那段时间他在你这里,将对他有很大帮助。”

“你们是要搞什么不在作案现场的证明吧?”

“不,没那么严重。”辻以轻松的语调敷衍着。

“只要能帮助村越,我可以证明。那天夜里,村越是来给我送收音机的。村越一把我叫醒就说:‘你瞧,我给你带来了你想要的半导体收音机。’他打开了收音机,收到的正好是FM电台播送的凌晨2点的节目。”

“凌晨2点的节目?”

“半导体收音机?”山路和辻对看了一下。

“以前村越说过要送给你半导体收音机吗?”辻觉得半夜送收音机实在有悖常理。

“哎,我早就想能有台半导体收音机了。村越说他参加公司的年终聚会,抽签得到了一台收音机,过些日子拿给我,他自己有一台立体声收音机,不要这台了。”

“因而,他就在星期六的深夜特地给你送来了,是不是?”

“是这样。”

“2点钟开始的节目是什么?”

“是关东调频广播电台每星期六深夜1点开始的轻音乐节目的第二部分,恩格尔贝鲁特·芬培迪肯的独唱音乐会。”

“什么什么?你再说一遍。”山路的眼睛上下翻动,不解地问。对音乐他只知道一些歌谣小曲什么的,那些绕嘴的人名他一无所知。

“恩格尔贝鲁特·芬培迪肯,一位很受人欢迎的有名歌手。”

年轻的辻知道那位歌唱家的名字,他问:“他的独唱音乐会是星期六夜里,啊,不,是星期日早上2点开始吗?”

“不,在调频电台,即便过了零点,也把它算作前一天的节目。”

“不错,那么说那个星期六深夜2点,关东调频广播电台确实播送的是恩格尔贝鲁特的专题节目。”

“是的,我很喜欢流行音乐,看报纸往往只看广播预告栏。我早想得到一台收音机,正好村越说给我一台,我便等着他的那台,自己另买就没必要了。因为没想到村越会在那天晚上拿来,我便照常睡下了。我是从报纸上知道专题节目从凌晨2点开始的。”

“那么你所听到的不会是录音机录下来的歌曲吧?”

“不,这绝对不可能,那台半导体收音机还在我手里。”石井一口否定。虽然他一副窝囊相,但在说这句话时,表情是严肃的。

“他不会轻易为别人作伪证。”山路和辻同时认识到这一点。他们瞧着汸佛在脸上刻着“认真”二字的石井,觉得村越可能的确不在作案现场。

“你能不能让我们看一下那台收音机?”

“我放在家里了,不过再有半小时我们就下班,如果你们要去看,在这儿稍等一会儿就行了。”

“可以,我们等你。”

30分钟后,他们来到石井家。从工厂到他家步行要走5分钟左右。石井的住房是两居室一套的房间,属于房产公司。

进屋后,石井难为情地笑道:“原打算娶媳妇,才买了这套房,可是至今媳妇还不知在哪儿呢。”

这座房子名义上是房产公司的,实际上是先付押金,以后再分期付款的长期出售住宅。

屋内家具基本齐备。石井才二十几岁,便为自己建筑了安乐窝。他为人显得很小气,连收音机都要别人的就是证明。

“就是这台。”石井拿来的是S厂制造的普通半导体收音机,没有录音装置。他打开开关,室内顿时响起悠扬的音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