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汝之名(第4/6页)

相貌堂堂、留着小胡子的运动员强装笑颜。他心里开始打退堂鼓了,后悔当初听了珍的话上这来。

“好,你可以叫我阿瑟。”

达内接着说:“您和在我们这儿的这位约翰想必很熟悉了。《海滨》杂志的编辑格林豪·史密斯先生可能随后就到。哎,夏洛克·福尔摩斯不巧出差去乌法岛了,那里有地下活动需要去调查。可能你们也听说了,那里出现了类似蓝约翰洞穴妖怪的怪物。不过依我看,他早已逃回伦敦,等风声过去之后再现身。毕竟,他本人是这场风暴的fons et origo(28)。”

阿瑟·柯南·道尔和约翰·H.华生将扶手椅拉近泽布伦·达内,后者仍旧坐回红色真皮长椅。

他接着说:“正如你们的外科医生桑代克大夫所说,让我们来揭示真相。真相一:多年之前,约翰劝说经济拮据的阿瑟,允许自己使用A.柯南·道尔作为笔名,发表大家所熟知的《夏洛克·福尔摩斯探案集》。我说‘大家所熟知’是因为我深知福尔摩斯对于‘探案集’这个沾满了铜臭气息的词儿畏之如虎。

“真相二:久而久之,《海滨》杂志编辑赫伯特·格林豪·史密斯开始启用A.柯南·道尔为多部小说署名,而且不加节制,结果无论是历史爱情小说还是反映当代生活题材的作品,甚至是世态小说,都署上了A.柯南·道尔的大名。

“真相三:我私下与珍·勒奇小姐谈过,从中了解到,读完A.柯南·道尔署名的《出双入对》之后,她悲痛欲绝。显然,这本书采用自传的体裁,用了很大篇幅描述婚后的幸福生活。珍·勒奇小姐认为该书影射了阿瑟与已故妻子露易丝,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托伊的生活。

“真相四:阿瑟对勒奇小姐辩称他本人并非《出双入对》的作者,而且事实上该书的作者是格兰特·艾伦。这一假设也是不正确的。格林豪·史密斯告诉我,真正的作者是玛丽·科雷利。无论如何,当进一步问询之后,勒奇小姐得知她的,呃,朋友事实上从未以A.柯南·道尔的名义发表过任何作品。

“真相五:勒奇小姐是一位颇具道德公正心的年轻人。她发现自己怀着仰慕之情所交往的某绅士一直生活在自己所编造的谎言中,对此极为震惊。她告诉我,她只会尊重,她极富文采的原话是,‘真实如钢、耿直如剑’的男人。总而言之,勒奇小姐威胁断绝与阿瑟·柯南·道尔先生的一切关系,除非他‘改邪归正’。我觉得威胁这个词用得并不过分。话已至此,她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对‘A.柯南·道尔’这一署名不分青红皂白地滥用和——在她看来——捏造该署名的行为必须立即停止。

“至此,我们触及了该问题的核心,请允许我总结接下来的事件。不过,您需要一杯白兰地吗?不需要?或者来杯波特?雪利酒怎么样?”

“随便来一杯就行,泽布。”华生说。

“那么,阿瑟——”达内向这位身材魁伟的运动员扫了一眼。“显然遇到了严重的问题。这不仅仅事关他的社会地位,而且关系到他以‘A.柯南·道尔’品牌发表的作品的一大部分收入。我这里借用了美国西部牛仔常用的一个词‘品牌’。此事若公开出去,他将沦为世人笑柄,从此穷困潦倒、一贫如洗,为此,他向勒奇小姐提出新建议。阿瑟,能说给我们大家听听吗?”

柯南·道尔表现得非常不自在。“辞令非我所长,但我郑重向珍,也就是勒奇小姐保证:从今往后,除了我本人,任何人再不能以A.柯南·道尔作为笔名。我跟她说,过去的事就算了,也无法挽回。但是我保证今后A.柯南·道尔这个名字只会用于正道。”

“正道?此话怎讲,阿瑟?”华生问道。

“约翰,我愿为冤假错案辩护,支持法律与民事改革,最重要的是,致力于推广珍引导我去相信的一切。”

“你说的这些,我猜,不会是唯灵论吧?”华生打断了他的话,“你怎么可以信这种荒谬的东西啊,阿瑟?你是有教养的人啊,爱丁堡医学院的高才生,还是外科医生……”

“是的,我就知道你会这样嘲讽我,约翰。你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但是我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让我不得不相信还存在着另一个世界,通灵是可能的,还有——”

“随你怎么说吧,阿瑟,那是你的自由。不过在我看来,只要A.柯南·道尔还能在行医记录上签名,他当然还可以用另一个名字发表小说。”

此时,一扇门静静地打开了,一位年长的侍者把走路略微有些不稳的格林豪·史密斯领进了房间。“孩子们,你们好。我知道他已经把坏消息告诉你了。此后,骄傲的A.柯南·道尔,曾经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叙事者,将惠赐辩证神学、护教神学和唯灵论史各种荣耀。我个人毫不怀疑,同样受惠的还有关于未知世界的书,说不定还包括童话书和讲小矮人的书。”

“得了,别说风凉话。”华生说,“赫伯特,这样说就有点过了。你策划用柯南·道尔卖一些比不值钱的惊悚小说好不了多少的作品,这么做已经非常过分了。事到如今,不要得了便宜还卖乖。比方说,你出过木乃伊复活的小说,没记错的话是叫《249号拍品》。但是童话?你真的够了!阿瑟绝不会走这么极端的。”

柯南·道尔看上去更加如坐针毡了,虽然他装作漫不经心地朝俱乐部的窗外望去。

“好吧,也许你是对的。”《海滨》杂志编辑答道。“我们走着瞧。不管怎么说,”格林豪·史密斯继续道,“我与勒奇小姐谈过了,她允许我们已经印刷成册堆积如山的《挑战者教授》系列上市。你知道这套丛书的,华生,其中有三本还是四本是吉卜林和哈格德写的,描绘了他们去英格兰打高尔夫球时和一只百灵鸟的故事。可勒奇小姐坚持要她未来的丈夫在《挑战者》里面生硬地加上唯灵论说教的内容。作为一名科学家,哪怕是写小说,加入唯灵派显然会对该宗教运动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可惜,’她说,‘《挑战者》要真像斯科特队长或者哈里·弗莱什曼爵士(29)就好了。’”

“那我怎么办?”华生抗议道,“我自己署名的那些福尔摩斯探案小说怎么办?”

“是这样的,约翰,”柯南·道尔笑道,“既然你宅心仁厚,愿意与我分享你所写的那些故事,只有让你得到相同的份额作为报答才算公平——只要你让我续写贝克街的传奇。我承认我的文笔不及你万一,不过,只要借给我你的笔记,例如《王冠宝石案》还有《三角墙山庄》的,我就会全力以赴,把故事写得比《斑点带子案》或者《“银色火焰”赛》还要惊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