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第3/10页)

  ①武遂:今山西垣曲东南。河东:今山西北部。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河内:今河南西部黄河之北。

  缪贤道:“既然如此,大王何不答应秦国的条件,派人将和氏璧送去秦国?”赵惠文王道:“寡人就怕将和氏璧给了秦国后,秦国失信,不肯交付十五座城池。”

  缪贤道:“臣有一计,大王可选派一名有勇有谋的使者,命他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若是得到十五座城池,就把和氏璧给秦国,否则就带璧回赵国。”

  赵惠文王道:“这倒确是两全之策,但此次出使秦国非同小可,到底派谁去呢?今日朝堂上的情形你也看到了,大臣中怕是难以找到合适的人。”缪贤道:“臣门下舍人蔺相如智勇双全,如果选派去秦国的使者,没人比他更合适了。”

  赵惠文王道:“蔺相如?不过是你门下一个舍人,他能胜任吗?”缪贤道:“蔺相如虽然名不见经传,但却机智过人。大王还记得有一次在大殿上开玩笑问的上下东西之事吗?”

  某日赵惠文王闲来无事,忽然童心大起,问群臣道:“什么在上?什么在下?什么在东?什么在西?”有大臣答道:“天在上,地在下,东城在东,西城在西。”虽也合景,赵惠文王却总觉得不大满意。缪贤记在心里,回家后有意拿这个问题去问门客。蔺相如正在菜园中摘菜,应声答道:“黄瓜在上,茄子在下;冬瓜在东,西瓜在西①。”缪贤一看,果是如此,预备进宫去告诉赵惠文王。蔺相如得知究竟后忙道:“臣身在菜园里,所见尽是瓜果蔬菜,所以才如此应答。令君到了朝堂,看到的情形完全不一样,如果再这样回答,就有辱骂大臣的意味了。应对也须得因时而宜、因地而宜。”又教缪贤道:“令君不妨这样答:大王在上,群臣在下;文臣在东,武将在西。”缪贤如此告诉赵惠文王后,果然大得赞赏。

  ①此段故事根据邯郸当地的民间传说改编。事实上,某些瓜果蔬菜当时还没有传入中国,譬如西瓜。虽然古埃及在四千年前已开始种植西瓜,但直到四五世纪时,才经西域传入中国,由此得名“西瓜”,意为西来之瓜。

  赵惠文王听说缪贤的应答其实是蔺相如教的,沉吟道:“人倒是够机灵,可究竟只是雕虫小技。不知蔺相如见识如何?”

  缪贤道:“当初臣一时糊涂,贪恋和氏璧,没有及时呈交大王。事发后臣本想逃走,亏得蔺相如及时制止住了臣,说大王胸襟广阔,只要臣真心向大王请罪,大王一定会饶恕臣。事实也果真如此。仅此这一件事情,便可知此人眼光过人,胸中大有丘壑,是个难得的人才。”

  缪贤竭力推荐蔺相如,倒不是有什么忠君爱国之心,也不是有举贤荐才之意。在他内心深处,其实舍不得推荐蔺相如,以蔺相如的才干,一旦显露头角,必能出人头地,为赵王所用后,他门下就再也没有见识不凡的舍人了。但自从和氏璧一事后,赵王虽待缪贤如故,平原君等重臣看他的眼神却疏远冷淡了许多,他感到危机深重,急需向赵王献媚固宠,不得已,只好亮出蔺相如了。

  赵惠文王与其父坚毅的性格完全相反,耳朵根子软,因而虽然才干平庸,却有善于纳谏的贤名,虽然对缪贤的话半信半疑,还是道:“既然如此,明日寡人再召众大臣议论此事,你就带着蔺相如一起来,让寡人和众大臣一起看看他的本事。”

  蔺相如听了事情的经过,无忧无喜,一时沉吟不语。

  缪贤忙道:“天色已晚,蔺先生,你早些安歇吧,明日一早你我一起进宫拜见大王。”

  04

  次日一早,群臣到东城大殿议事,行礼之后,赵惠文王神色焦虑,不断地往门口张望。

  平阳君赵豹微觉诧异,问道:“王兄是在等什么人么?”

  话音刚落,便见宦者令缪贤带着一名三十来岁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一起拜见赵王。

  赵惠文王道:“免礼。你就是缪卿门下的舍人蔺相如?”蔺相如道:“正是下臣。”

  赵惠文王问道:“秦王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先生认为可以答应吗?”

  大臣们见大王居然谦虚地征求一个官位低微的舍人的意见,不禁议论纷纷,品头论足。平原君赵胜和田部令赵奢虽认得蔺相如,却见他忽然气定神闲地出现大殿上,也极为惊异。

  蔺相如答道:“回大王话,而今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答应不行。”

  赵惠文王道:“倘若把和氏璧送了去,秦国取了璧,却不肯交出十五座城,那该怎么办?”蔺相如道:“秦国用十五座城池来换一块玉璧,即使是和氏璧,这价值也足够高了。要是赵国不答应,理屈在赵国。赵国不等十五城池到手就先献上玉璧,礼节上已对秦国非常恭敬。要是秦国不履行诺言交付十五座城池,那么理屈在秦国。下臣认为宁可答应秦国的条件,让对方去担这个错。”

  赵惠文王暗中留意蔺相如的神态,见他从容不迫,侃侃而谈,比起朝堂上那些大臣,自有一番风度,心中暗喜,忙道:“寡人想找一个人出使秦国,保护和氏璧,先生能为赵国去一趟吗?”蔺相如道:“如果大王实在没有合适的人选,臣愿意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

  忽有侍卫匆忙进来禀报道:“边关急报,秦将白起突然带领三万大军屯兵我国边境。”赵惠文王又惊又怒,道:“秦国到底是要做什么?”

  大将军廉颇忙出列奏道:“臣以为,秦国本想以换城为名骗取和氏璧。现在又增兵边境,分明是要威逼大王交出和氏璧。大王,请让臣带兵前去迎击白起,让秦国知道我赵国不是好惹的。”

  蔺相如道:“不妥。秦国目前只是增兵,并没有主动向赵国挑战,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们不宜主动出击。”

  廉颇是赵国嬴姓贵族,忽听得一名小小的舍人当众反驳自己,登时怒气冲天,讽刺道:“那么蔺先生的意思是,一定要等到秦军打到赵国家门口,我军才能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