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第2/10页)

  赵奢道:“那墨者呢?”卓然道:“在魏国境内就死了。”

  赵奢道:“你可知道包袱里面装的是什么?”卓然摇了摇头,道:“只有主父一个人看过,他没说里面有什么,我们也不敢多问。后来回来赵国,大伙儿也就忘了这事。”

  赵奢便道了谢,出来道:“一定是那墨者将和氏璧交给主父的,他要主父答应他保密,主父也当真做到了,一直秘密将它收藏在沙丘宫中,从没有对人提过。但后来发生沙丘宫变,李兑害死主父后,搜出了和氏璧。他本来就是楚国人,以他的眼光,应当认出那就是楚国国器和氏璧,利欲熏心之下,当即据为己有。蔺先生,我的推测对不对?”蔺相如点了点头,道:“当是如此。”

  虽然终于弄清楚了事情的究竟,赵奢还是不由得感慨万分:谶语有云,得和氏璧者得天下,主父被困在沙丘宫时,抚摸着这块世间罕有的玉璧,又是怎样惆怅的心情?

  蔺相如心中亦是愈发沉重起来:自从和氏璧在楚国离奇丢失后,碰过它的人似乎都没有好下场——墨者暴毙魏国,主父饿死鹿台,李兑惨死家中。这块举世闻名的玉璧到底是祥兆,还是诅咒?得到它,当真就能得到天下么?没有了赵武灵王的赵国,还能与天下诸侯一争高下么?

  03

  回来缪府时,缪贤正在堂中徘徊,一见蔺相如便道:“先生可算回来了。”招手叫过婢女,道:“这是一套新衣裳,明日上殿穿的,先生试一试,看看合不合身。”

  蔺相如道:“上殿?”缪贤道:“我向大王举荐了先生,由你担任使者,出使秦国。”

  原来今日有秦国使者来到邯郸,称秦昭襄王听闻赵王得到和氏璧,十分仰慕,愿意用酉阳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和氏璧。赵惠文王召集群臣商议,大臣们面面相觑。

  有人道:“这一定是秦国的诡计,就跟当年张仪巧言诈楚一样。”也有人道:“而今秦国虽有秦王,实际上却是宣太后一党掌权,宣太后、相国魏冉、将军白起、向寿等实权人物都是楚国人,秦王兴许是真的想用城换得和氏璧,用楚国旧物来讨好太后。”

  虽然看法不同,但人人均知秦国强大,如不献璧,怕立即就有兵祸上门,一时苦无良策,不知该如何应对秦国。

  只有大将军廉颇慨然道:“大王不必忧虑,若是秦国有何阴谋,本将愿为主帅,抗拒秦军。”

  赵惠文王闻言却并无喜色,意态恹恹地退朝后,只捧着和氏璧坐在路寝殿中发呆。这位靠母亲得宠意外登上王位的国君,得到天下至宝后才两个月,欢天喜地即被浓密的愁思所替代。他陡然想起另一位国君来——不过并不是被他亲手逼死的父亲赵武灵王,而是那位客死在秦国的楚怀王。

  楚怀王熊槐自登上王位后,便大肆任用亲信,排斥异己,屈平等忠臣反而遭到放逐,致使国事日非。秦国相国张仪与楚国有仇,谎称秦国愿意割让六百里土地,换取楚国与齐国绝交。楚怀王中计,与齐国断交后只得到六里地。楚怀王恼怒下发兵进攻秦国,三战皆败,楚国彻底走上没落的道路。楚怀王被迫送太子横到秦国为人质,又娶秦国公主为夫人,才换来秦国退兵。

  公元前299年,即赵惠文王初登王位的这一年,秦国宣太后江芈执政,以儿子秦昭襄王的名义邀请楚怀王到武关①会面订盟。楚怀王不听大夫屈平的劝告,来到武关,结果等在那里的并不是秦昭襄王,而是秦国重兵。楚怀王被挟持到咸阳,被押送到章台朝见秦昭襄王和宣太后。宣太后对待这位异母兄长如属国臣子,不行平等礼仪,并要挟他割让楚国两郡土地。楚怀王怒不可遏,断然拒绝。宣太后便将他拘留在秦国,不断侮辱取乐。楚怀王被扣留后,楚人立太子横为王,是为楚顷襄王。

  ①武关:今陕西省商洛市境内。章台:旧址在今陕西旧城西南角。

  被拘禁两年后,楚怀王终于想方设法逃离了咸阳。秦人发现后,派重兵封锁所有通往楚地的要道。楚怀王不得已,只得逃来赵国。当时赵武灵王尚在世,正在代地巡游,赵国国政由赵惠文王主持。赵惠文王与大臣商议,最终还是畏惧秦国,没有敢接纳楚怀王。楚怀王愤恨不已,又改逃去魏国,却被秦兵追上,抓回秦国。楚怀王受尽羞辱折磨,回到咸阳后不久就病死了,最终还是死在了他所痛恨的妹妹江芈手中。他的儿子楚顷襄王不但不顾国耻父仇,而且同样娶了秦国公主为王后,并将太子完送到秦国做人质,可谓对强秦已到了畏其如虎的地步。

  当初赵国君臣商议要不要接纳楚怀王时,赵惠文王年纪还小,朝政均由相国李兑决议,而且那件事并非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似乎已经变得非常遥远,早已经成为了历史的尘埃。但此时此刻不知道为什么,赵惠文王忽然又重新想起那位可怜的落难楚国国君来,他甚至能深深体会到楚怀王的绝望与无奈——明知道秦国相邀很可能是骗局,却不敢不去。他也知道秦国所谓以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的建议是骗局,但却不敢不双手奉上和氏璧呀。

  侍奉在一旁的缪贤小心翼翼地问道:“大王是在为秦国派使者来,要用城换璧一事发愁吧?”赵惠文王叹了口气,道:“寡人虽有廉颇将军这样的猛将,毕竟秦国强大,如果不答应秦国的条件,就会得罪秦国,秦国若是借机兴兵,赵国就有大麻烦了。”

  难怪赵王如此犯愁,秦国确有锐不可当之势,风头正劲——原先的秦国只是关中之国,而今秦将司马错攻灭了巴、蜀,二国土地户口尽为秦国所有,并从此对楚国形成居高临下之势,令楚国惶惶不可终日;韩国难敌秦国,主动割让武遂二百里之地;魏国在秦国的不断进攻下,先后献河东、安邑、河内①之地。关中之国冲出了函谷关,中原局面顿时为之一变。各诸侯国生怕自身成为秦国的下一个目标,争相讨好秦国,派使者向秦王表示祝贺。赵惠文王也派了使者,到咸阳后都得不到通禀,更不要说见到秦昭襄王本人了,最终无功而返。这件事之后,赵惠文王一直很忧虑,认为这是秦将要攻赵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