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金陵三杰(第4/9页)

我忽然看见苏星海的眼角滑过一滴浑浊的老泪,不禁又想起了他刚写下的那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苏……苏老?”待得老人心情平复下来后,我试探着问道,“您刚才说什么后人,莫非……?”

苏星海拍拍我的肩,说道:“这件官窑花盆,是我年轻气盛时和人斗气所仿造的,因为急于求成,就留下了你说的那个破绽。仿好之后,我十分得意,怎料被一个人一眼就给看穿了。”

“谁?”

“你的祖父,胡青山。”

胡青山这个名字,我从未听说过。我也不是没有追查过自己的身世,但毫无头绪,我甚至一度怀疑自己到底姓不姓胡。

苏星海是个精明的人,他没有马上就把胡青山的事和盘托出,而是让我考虑一下,我若是真的准备好了,他随时欢迎我去找他。

我拒绝了陆素心开车送我的提议,一个人走在街上,有些漫无目的,阳光十分刺眼,搅得我心神不宁。

苏星海的做法是正确的,我的确没有准备好,我需要给自己一点时间。

也不知道走了多久,回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在路口碰到了两个邻居,他们没跟我打招呼,而是赶紧从我身边走过去,还一直指指点点的。我估计,大概方圆十里都知道我家被警察抄了吧。

我也懒得管别人怎么看,这两天发生的事已经够让我烦心的了。

回到那间破旧的老房子,什么也不管,直接倒头就睡。这一觉直接睡到了大半夜,肚子实在太饿了我才醒的。起床把屋里翻了个遍,翻得比警察还彻底,却也没找到什么吃的。

最后我决定出去吃夜宵,好好祭一下自己的五脏庙。

出了门,往左拐,过两条街有一个夜市,那里烧烤炒菜样样有。

到了夜市,我直奔相熟的那个烧烤摊,发现生意不错,临时摆放的简易桌椅已经几乎坐满了。这个点还会出来吃烧烤的,多半不是什么正经人,以赌徒和无业游民居多。我和老板打了个招呼,弄了十个烤串、一瓶啤酒。

等东西齐了,要坐下的时候,才发现没位置了。转了一圈,看到有张小桌子那儿坐了个人,对面没人坐。我便走过去问道:“劳驾,这位置闲着不?”

那人点点头道:“没人,你坐吧。”

我就不客气了,坐下来便开始吃,烤串配啤酒,吃得舒服。

吃着吃着,我发现对面那人在盯着我看,我瞧瞧他,他也不避讳地继续盯着我。我心里骂了句“这人有病吧”,但嘴里还是客气道:“这位师傅,你有什么事吗?”

这人摇了摇头,又啧啧道:“像,真像!”

我十分纳闷,便问道:“什么像?”

这人四十出头,四方大脸、浓眉大眼,虽然长相足够端正大气,却可惜五官太过路人,并未让人有多少好感。他说:“这位小哥,恕我冒昧啊,我是说你像一个人。”

“哦?”活这么大还第一次听人说我像什么人,我立刻有了兴趣,“那你说我像谁?”

“我能先问下你贵姓吗?”

问我的姓?我觉得有点不舒服,一个陌生人上来就神神秘秘的,还要问我姓什么,不由得让我提高了警惕,我便随口道:“我姓陆。”说出来后,我自己也有点奇怪,怎么就说了个陆素心的姓了。

这人一听,顿时流露出一丝失望的神色。“哦,哦,姓陆啊,你祖上都是姓陆?”

我点点头,装得一脸无辜地说:“是啊,我爸我爷爷都这个姓啊,怎么了?”

“是吗?那真是巧合了,巧合。”说着这人便喝了口啤酒,却不再说话。

我看他不说话,便来气了,说道:“这位老兄,没你这样的吧,话说一半就不说了,这算怎么回事啊。”

他嘿嘿笑道:“小兄弟,别生气,我本来以为你是那个人的后代,所以才和你搭话的,既然你姓陆,那就是我搞错了。当然,你若想听也行,只是说来话长。”

“这大晚上的,我也没什么事,老兄你要也闲着,不妨说说,话长就长些了,兄弟我再请你喝酒吃烤串。”

他也不客气,拱拱手道:“那我就先谢谢了。”

又让老板弄了几瓶啤酒一些烤串,我们两个便开始闲聊。我假装不在意地随口问道:“老兄,你前面说我姓陆就没关系了,那不知道姓什么才有关系?”

“姓胡!”

我的心里一凛,世上还有这么巧的事?但脸上还得不动声色地问:“姓胡怎么了?”

他没正面回答,而是反问:“不知道你对古董行业熟不熟悉?”

我点点头:“略懂一二,偶尔也会逛个夫子庙什么的。”

“哦,那你都不算行里人吧。”

我看他脸上有些得意之色,估计这人是做古董买卖的。做戏做全套,便顺势说道:“你眼力真准,我就是随便玩玩,就算把脸打肿了也充不了胖子。”

“哈哈哈,你说话真风趣。”他大笑着拿起杯子和我碰了一杯,一饮而尽后说道,“那你肯定没有听过‘金陵三杰’这个名号吧?”

“金陵三杰”?这名号我倒真没听说过,我十四岁开始在老石头的指点下去古玩市场捡漏,到现在也混了有十四年了,却从来没听过这个名号,便摇了摇头。

“没听过很正常,别说你个行外人了,就算是行里人,现在十有八九也不知道这名号了。但五六十年前的南京城,有哪个玩古董的敢说自己不知道‘金陵三杰’的。”

我一算,五六十年前,那不就是解放前了么?“这‘金陵三杰’,到底是指什么?”

“‘金陵三杰’,指的就是‘胡、苏、齐’这三个掌管着南京古董业的大家族。”

我听着有点耳熟,掌控南京古董业的家族,那不是大小苏家吗?怎么变成了什么“金陵三杰”?我把疑问一说,他先是惊讶我居然知道苏家,然后便说道:“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大小苏家,原本是一家,也就是金陵三杰中的苏家。”

“大小苏家是一家?这我可从来没听过啊。”

“嘿嘿,因为胡家和齐家的没落,就让苏家一家独大了。但这利字头上是把刀啊,‘咔嚓’一刀下去,苏家变成了两家,各管各的,时间久了,人们都以为两家刚好姓苏,其实压根就是一个祖宗。”

我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话是听懂了,但这里面包含的东西就更多了,胡家和齐家的没落导致了苏家的崛起,上了位的苏家又分裂成了两家,这其中必然发生了很多事啊。

“你也知道,从晚清开始,咱们这南京城就是个多事之秋。到了民国年间,整个中国都已经乱成一团了,所以导致了很多墓被挖,很多宝被抢,古董市场也是一片混乱。据说当时在南京政府的支持下,三个古董行业的大家族出面,组成了一个联盟,负责管理南京乃至整个江苏地区的古董市场,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金陵三家奠定了他们的地位。其中,为首的便是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