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連厚补(第6/13页)

与张悦频繁的接触引起龚晓默的不满,最激烈的一次冲突中他狠狠抽了于莲舫一记耳光,惊动了惠生老太太。她判断儿子不会无缘无故打媳妇,从媳妇捂着脸、毫不争辩的抽泣中,老太太已猜出事情的二三。于莲舫找到张悦,将青肿的脸晾在老同学面前,张悦激动地大喊:离婚!其时张悦和彩兰因无共同语言,感情也到了难以维持的地步。四目相注,顾盼情生。于是两人在东直门外的立交桥上商定,离婚是必然的,再不能这样窝窝囊囊、稀里糊涂地活下去了。为了这个决定他们去了一趟承德避暑山庄。冬季,那里清净,不会碰见熟人,去时自然以夫妻的名义住在了一起。这件事被龚晓默知道了,他没有吵也没有闹,以他的冷静和干练迅速办理了去美国进修的一切手续,临行前他问于莲舫,我们怎么办?于莲舫回答得很干脆:离。龚晓默说离就离。但惠生老太太不撒手孩子,她认为珠珠跟着这样一个母亲决学不出什么好来,所以珠珠就归了龚家,跟着奶奶住在正屋西间,受到了惠生老太太严格的教育与控制。

张悦的进展远没有于莲肪顺利,与彩兰决裂分手,做起来要比计划难得多。尽管夫妻冷得不能再冷;尽管彩兰生硬粗暴的言语与情感细腻的张悦有诸多的不和谐;尽管彩兰多年形成的难以更改的乡下人生活习惯使张悦不能容忍,但事到临头,他总说不出“离”这个可怕的字眼来。特别是看到三个生龙活虎的儿子与他们的母亲亲热时,他更觉着难以启齿。当然,离是必然的,他在等待时机。跟于莲舫在一起张悦觉得愉快,顺畅。他们有许多共同话题,他的细腻在于莲舫那儿会得到回报,无须语言,只一个眼神就够了。比如说现在,他看到于莲舫,就慼到很满足,满足的同时内心又产生一丝歉疚,这种歉疚与不安他在彩兰面前也时有发生。他感到他这一生至少对不起两个女人,一个为他做出了家庭牺牲;一个铁了心跟他这已变了心的人。他的本意是力争做个十全十美的丈夫,却怎么变成了这样的不伦不类、无信无义,这样的不是东西。

张悦问于莲舫有什么事情,于莲妨说龚晓默要回来了,带着夫人一块儿回来。张悦说回就回来吧,碍你什么,你们已经、没有关系了。于莲舫说,可是我还住在龚家,新人进家,我跟、那媳妇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算是怎么档子事?张悦说要不你就搬出来,搬到集体宿舍去。于莲舫说跟二十几岁的小青年们挤一间屋子,吵吵闹闹的,我可是奔五十的人了……张悦也没了办法,哼哼叽叽地说,关键是我这边得快……于连舫说,你知道这个就好,其实我也没有催你的意思,只是心里乱,发毛。

张悦说,你是不是还爱着龚晓默呢,要不听到这信儿你不会这样。于莲舫苦笑了一下没说什么。张悦说,有义则合,无义则去,一切顺其自然吧。晓默携妇归家你也不必太在意了,不行就临时到外面住几天。这时,荼馆里又进来几个老头老太太,掌柜的忙招呼,看样子都是常客熟人。一帮人抬桌子搬板凳,腾出一块地方拿出小鼓唱起了莲花落。有唱有和加以插科打诨,乱哄哄嚷成一团。张悦说,哪儿钻出这么些古董来,直门大嗓唱得真难听。于莲舫说唱的是什不闲,莲花落的一种,这几乎失传的玩艺儿让这帮老头老太太们捡回来还真不易呢。张'悦问什不闲算不算京韵大鼓?于莲舫说跟京韵大鼓不一样。最早是沿门托钵要饭的唱的,后来又加以锣鼓,成为民间演唱形式。张悦说看来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于莲妨说不尽然,莲花落是得了皇上龙票准许演唱的,曾几度进宫演出。光绪年间有“黄旗黄幌,万寿无疆”的什不闲拢子还经太后御览过。张悦问于莲舫何以知道得这么清楚?于莲舫说龚太爷诊病记录上都写着呢,有一回太后因在储秀宫听什不闲而着了凉,恶寒发热,召龚太医进宫,给开了药性平和的葱豉汤,以解表通阳。无奈太后闻不得葱白气昧,又换了桂枝汤,发汗太过,躺三曰不得起炕。张悦奇怪诊病记录怎么连什不闲都写进去了。于莲舫说不惟有什不闲,连诊病日的天气,病人的笑貌言语和穿着也常常见于医案之中呢。张悦听了直摇头,说这不是医学,是文学。两人正说着话,只见唱莲花落的群体中闪过一个人来,脸上涂抹得红一块白一块的,头上义和团似的扎了块红綢子,敲着手里一张平鼓坐在张悦和于莲舫中间,把两人着实吓了一跳。“义和团”原来是一块插队的叫薛宝田的邻村知青。薛宝田快人快语说,你们俩跑这儿幽会来了,倒挺会挑地方。快坦白,有什么猫腻?说者无心,听者却有意,一时两人窘得说不出话,连气儿也喘不匀了。“义和团”显然不知内情,看两人的模样笑道,开个玩笑就把你们羞成这样,都四十大几的人了,还保守。又说他老婆肚里长了个瘤,良性的,什么时候找张悦给割了。张悦赶紧说可以可以,忙把家里的电话给“义和团”留了。“义和团”对于莲舫说,龚家大少奶奶比插队时越发的年轻了,怕是吃了御医的十全大补丸吧。于莲舫说也是老了,脸上的纹路赶得上六月的黄土地了……那边叫“义和团”过去排演,“义和团”临去时对张悦和于莲舫说,下月咱们前后段家河插队知青要聚会,你们一定得来。说发起人就是他,地点在宽街老三届饭馆,在“老三届”畅叙革命友情比在“清雅”茶馆更有激情。莲花落们击着鼓在催,“义和团”跑过去了。于莲妨说怎么碰见他,真是的。张悦说,偌大个城市找不着一块属于我们俩的地界。于莲舫问这个薛宝田现在在哪儿工作,张悦说先在汽车配件公司,现在退休了,听说在潘家园倒腾古玩。于莲舫说才多大呀,就退了。张悦说老三届退的人可不少……嘈杂中无法谈话,张悦问于莲舫可还有什么事。于莲舫说没有了,就是龚晓默回来这件事。张悦说大可不必理会,又说没什么他就走了。说着站起身戴了口罩,临出门说,有事给我往单位打电话。于莲舫听了觉得这话说得甚没意思,难道只有有事才能打电话吗?还得“往单位打”!

于莲舫又坐了一会儿才出门,外面的雪更大了。

四这几天是龚家老太太最忙的几天,打扫西屋,置办钢丝床,着人改装厕所,安装热水器,古旧的大院很是添置了一些现代设备。老太太不惟自己干,还拉上珠珠和女儿龚晓初一块参加劳动。让龚晓初缝制里面三新的软缎被子,让珠珠擦窗棱和玻璃。老太太说,登梯爬高是小孩子的事,她已经七十八,上不了窗台了。至于找晓初缝被,是因为晓初是全合人,即上有父母公婆下头又儿女双全的人。如今都是独生子女,晓初一个儿子,当然比一个女儿更理想,缝被是首当人选。依着惠生老太太,洋媳妇如果将来能给龚家添个孙子,当是最好不过。可是龚老爷子对孙子不抱希望,他说一个孙女足够了,真有了孙子也是深眼髙鼻的二转子,杂种。惠生老太太说,杂种也是晓默的种,是龚家孙子就行。又批评龚矩臣老脑筋,说蒋介石的孙子也是二转子,人家都不嫌,照样疼得心肝肉似的,还不是继承了蒋家大业。珠珠压根儿就不接受洋妈,自然也想不到洋兄弟那一层,她对分配给她的任务采取消极态度。晓初在大学读中文系的儿子任楠由学校回来,见珠珠在西屋窗外擦窗户,就说,珠珠,你怎把玻璃抹得跟花瓜似的。珠珠就说她这是现代派绘画。任楠从花池里连泥带雪抓了一大把甩上窗户说是后现代,两个人就在院里笑成一团。任楠问珠珠她的洋妈什么时候到,珠珠说今天傍晚。任楠说怪不得我爸这会儿在屋里又扎领带又喷香水,大概是要去机场接了。珠珠说,你爸不去接谁去接,你爸是龚家的伙计。任楠接下来说,所以,我结婚一定吸取我爸的教训,不当上门女婿,我爸在你们家受气受大了。珠珠说,得了吧你。就你爸那德性,吃饭吧叽嘴,睡觉打呼噜,走路晃肩膀,坐着哆嗦腿,甭说我奶奶,连我都一百个看不上。正说着任大伟由东屋衣貌齐楚地踱出来说,珠珠,我好歹是你姑夫,有你这么背后编排老家儿的吗?珠珠笑着说,编排您是爱您,您看咱们家,里里外外没谁都成,没您可不成。任楠就说珠珠是两面派,当人一套背后一套。任大伟小声问珠珠,待会儿见了那洋人,管不管她叫妈。珠珠不屑地说,她管我叫妈还差不多,我凭什么管她叫妈?她又没生我。再说了,我管她叫妈把我亲妈往哪儿摆。任大伟看了看外院南屋,南屋的门紧紧关着,门上没挂锁,于莲舫显然在家。任楠见父亲朝南屋看,也朝南屋看,自言自语地说,珠珠妈挺可怜的。任大伟瞄了一眼北屋,训斥儿子道,别胡说!珠珠眼圈一红,进屋去了。任楠见状,对他父亲说,爸,您受气归受气,千万别离婚,要不我比珠珠还惨。任大伟拍拍任楠的肩说,放心吧儿子,我爱你妈爱得昏天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