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佛数十年的钱化佛(第3/3页)

化佛做了一件任何人都不敢冒着险干的事。抗战时,日寇进了上海租界,用敌伪名义,到处张贴告示,直到胜利为止,这个时期,告示为数不少。他日间看到了,到了晚上,瞒着家人,悄悄地去揭下,先用湿抹布加以濡润,揭时可以完整无损,逢到雨天,他认为是揭取告示的最好机会。积年累月,不辞风霜雨雪,而又须力避军警的耳目,终于获得了一整套敌伪告示,为抗战时期的重要文献。

此后,他应聘文史馆,生活较安定。不料一次外出购物,被汽车撞伤,折断了胫骨,不能行动,僵卧榻上。他是喜欢四处徜徉,闲不住的,这样感到非常苦闷,他欢迎朋友们去聊天,尤其对于我去,更有知音同道喜相逢之感,所以我隔了一个时期不去,他就要嘱儿子海光来找我,约我前去。一九六四年,有一天,我正在主持学校六十周年校庆,海光打一电话给我,说他的父亲病情严重,要我去作最后一面,我答应明天去看他,海光告诉了化佛,他还点点头。明天我一早到他家里,岂知化佛已在昨晚去世。最后一面,没有见到,引为遗憾。

当抗战胜利后,他约我写一个回忆录,他口述,我执笔,拟在《新夜报》《夜明珠》版面上发表,可是他文化水准不怎样高,口述散漫,没有中心,他又不解行文的步骤,往往很需要的地方,反太简略,材料不够,好得我也知道一些,有些由我补充,日子久了,几如金圣叹与王斫辨山竞说“不亦快哉”,几不辨哪些是圣叹语,哪些是辨山语了。同时,吴农花主编《今报》,也要这些玩意儿,约化佛和我做双档,登完后,印成单行本,取名《拈花微笑录》,《今报》所载的,取名《花雨缤纷录》作为续编。当时友人黄希阁为刊单行本,印数寥寥,早已绝迹。今由刘华庭持去,归上海书店复印出书,名《三十年来之上海》,香港《大成杂志》转载,加入插图,尤饶趣味。

经过浩劫,化佛许多遗物,幸由海光善为掩护,大半保存。化佛画佛数十幅,都有名人题识,均安然无恙。化佛后人在海外的,亦可以告慰了。

注释:

1民间传说,李青云在世共二百五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