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以乱制乱(第3/6页)

这天晚上,汪朝宗和雨涵正埋头吃饭,萧文淑在每人碗边放了一大包盐。

雨涵抬头说:“娘,你今天好多了。”

萧文淑说:“多亏你爹,到处抓药,这心口不太堵了。”

萧文淑指着盐包对两人说:“这是你的,这是你的!回房里给我洗!”

雨涵苦着脸:“娘,我也有啊?”

萧文淑白她一眼:“你没听说,盐院夫人一下子就买了两万斤盐回去洗澡呢!”

汪朝宗放下筷子,沉重地说:“是六七万斤!紫雪这不是添乱吗?”

雨涵皱皱鼻子:“听什么信什么,还不如小鲍呢。人家小鲍在家里,说得鲍叔叔都不信了!”

萧文淑却深信不疑:“小孩子不知天高地厚,早晚有你们哭的时候。”

雨涵不屑地撇撇嘴。

汪朝宗转脸问:“雨涵,你刚说渐鸿怎么着?”

“小鲍写了一篇文章,痛斥所谓‘擦盐防病论’,山长看了都抹鼻子画圈子地夸。”

他偷偷给雨涵使了个眼色,雨涵会意一笑。饭后,汪朝宗赶紧着管夏去找了小鲍,如此这般吩咐了一番。

这天一大早,管夏进来向汪朝宗汇报:“按您的吩咐,八千张都撒出去了。今天天一亮,整个扬州城都会读到!不过,老爷,我没读出哪好来。”

汪朝宗微微一笑:“渐鸿这孩子已经读书明理了。虽然有点迂腐。不过有个道理他说对了——从传言兴起到今天,扬州城没有一个人因为不抹盐得瘟疫死了,压根就没有人得过瘟疫!”

汪朝宗站起身来,在书房里踱着步:“老百姓活得不容易。即使是我们扬州,富甲天下的地方,许多人要活下去,照样得搭上命来拼!世道维艰啊。让他们花大价钱买盐保命,他们不会犹豫。可一旦他们知道不买盐也未必有事,只要有一个人站出来,谣言就不改自破了!”

管夏脸上露出信服的神色:“那,老爷,下一步咱们怎么办,是不是……”

汪朝宗的手用力一挥:“从今天起,长裕、天和两家盐旗下属的盐号,预存的三成盐都给我放出来!不但放,而且要减价!广泰盐号一百文一斤,我们只卖六十文!他们不跌,我们不动,他们卖六十,我们就卖三十!始终掐住他的七寸!不要管赚多少,只要把盐给我卖出去!”

管夏神情振奋地说:“是!”

冶春茶社里坐满了人,几乎每张桌子上都有手里拿着纸的人。三三两两交头接耳议论的也都是这件事,却谁也不敢大声。整个茶社人声鼎沸“嗡嗡嘤嘤”,像一个巨大的蜂巢。有的人读着文章摇头晃脑,有的人连比带划地在跟同桌的茶客解释,也有的皱着眉头摇着手表示不信,还有的干脆闭着眼当不知道。

几个茶客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一张嘴就是高声大嗓:“老少爷们,天和盐号放盐了!”

“长裕盐号也放了!价也降了!一斤只要六十文!”

这两句话引起了茶馆里的一片骚乱。刚才还压着嗓子的人都没了顾忌了:“真的!”“真的!”“这帮盐商终于绷不住了!”“这说的是真的!”

小二慌了手脚:“您老,加一撮只要一文,一文!”

读文章的老者嘿嘿一笑:“一文都不加!小子,你这……”他指指小二手里的盐包,“过景了!”

坐在角落的何思圣扔下几枚铜钱,起身便走。何思圣匆匆回到署院衙门,阿克占正在听书办念账本。

“马广泰昨日销盐五十四万六千一百七十斤,计五万四千六百一十七两,上缴二成,共一万两另九百二十三文。鲍长裕销盐十六万三千九百斤,计一万六千三百九十两,上缴二成,共三千二百七十八两。汪天和一斤未销,上缴为零。昨日共收一万四千二百零一两,累计收缴捐输十三万五千八百一十四两。”

阿克占皱眉说:“紫雪赚的那六百七十两,怎么没算进去?”

书办为难地说:“老爷,那真要算进去啊?”

阿克占火了:“怎么的,我的话不好使了?”

书办赶紧拨拉了几下算盘:“加上夫人上缴的这六百七十两,共计十三万六千一百八十四两。”

阿克占这才抬头:“何先生,怎么样?”

“东翁果然是神机妙算,盐商之间已经开打了,刚才听说,天和号开始以六十文卖盐了。”

阿克占点点头:“汪朝宗果然是个人物,怪不得连皇上都对他刮目相看,这一回,是咱们挖了个坑,老汪最后一脚,把老马给踹下去了!”

“好戏开始了。咱们也该动手了,再拖下去,万一弄得官逼民反,大人就来不及了。”

阿克占笑着站起来,伸了个懒腰:“准备收官!”

清晨,守在马家广泰盐号门口的人仍然不少。与往日不同的是,盐号伙计们开门卖盐之后,已经习惯了的哄抢并没有发生。老百姓们手里拿着破盆大碗,不约而同地和柜台保持着一人左右的距离,也不说买,也不说不买。

站柜台的十来个伙计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感觉有些异样。

远处街上两个背着口袋的人飞跑而来,边跑边喊:“汪家天和盐号大减价!”“长裕也降了!一斤六十文,买十斤还搭一斤。”

两人各自把口袋邀功一样蹾在地上。广泰盐号门口观望的人们立即涌了上去。一个老头子把手从口袋里掏出来,黑瘦的手里捧着一捧雪白的盐,捧到鼻子下面嗅嗅:“嗯,好成色!比广泰不差!”

人们议论着,顿时就有一小半的人离开了。继续留在这里的人群,眼睛里也满是怀疑,逐渐散去,广泰盐号门前的人越来越少。

但挂在盐号门口的粉牌上,广泰盐号此日的盐价仍然是一斤一百文!

以往幽深秀丽的片石山房,小院子里已经堆满了盐包。有些盐包已经破裂了,地上白花花的一层盐。

权五爷叉腰站在院子里,光着头和脚,辫子盘在脖子上,有点气急败坏。

门外,家人和盐号伙计打扮的人仍不断把盐包抬起来。

权五爷喝道:“住手,住手!别他妈抬啦!”

下人们赶紧一起规规矩矩立定,垂着两手,低头不敢吱声。一个下人,还是个孩子,一脚没踩稳摔在盐堆里,他手忙脚乱地爬起来,从头到脚都是白的。

权五爷怒气冲冲地说:“你家老爷拿盐抵债,五爷答应,是给他面子。现在这盐价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往下掉。五爷的银子不是大风刮来的!滚,都滚!回去给你们老马说,让他赶紧来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