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落荒南逃(第3/4页)

乾隆动容了:“把眼泪收收,像什么样子。阿桂功高,朕不得不赏。不过你的话,朕也会考虑。”他沉吟着。

和砷站起身来,小心翼翼地揉着眼睛。

“就按你的意思,郊迎之礼降一档,叫十五阿哥代朕亲迎阿桂,朕在宫中拈香等候吧。”

“嗻,臣遵旨。”

和砷轻手轻脚地从殿里边退出来,林宝也从一根柱子后边转出来。两人一前一后,走出一段距离。

林宝赶上来,讨好地问:“和中堂,主子爷怎么说?”

和砷板着脸:“你说怎么说?”

“从今往后,小人这条命就是和中堂的!”

“没白疼你!”和砷脸上露出阴狠的笑容,“你的命你自己留着,只有一件事,等阿桂还朝,他跟皇上的每一字每一句,我都要知道!”

林宝打了个冷战,但他嘴里丝毫没停顿:“是!”

扬州街头,车水马龙,花团锦簇的街景中,一驾马车“得得”地慢跑。张凤撩开帘子,眯缝着眼朝外张望,看到一扇轩敞的大门,上面大书“汪宅”。马车缓缓停下。

张凤走到门前,或许因为日光刺眼,或许因为需要确认这是汪宅,所以停下脚步打量了一番。门前两个盘球的狮子,憨态可掬。

张凤嘴角一动,走上前,扣响门环。

一个家丁打开门,从门缝里打量。

张凤一笑,用尖细的声音说:“你家汪老板呢?前头带路!”

家丁听到那尖细的声音,浑身一激灵,有点拿不准,一时竟愣住了。

张凤自顾自地扬长而入,顺手将手中的包袱递给家丁拿着,家丁想拦又不敢拦。

家丁提着包袱,跟在旁边:“这位先生,敢问尊姓大名,小的先去禀报一声。”

张凤也不回头,熟门熟路地往里走,说:“新来的吧,不认识咱家?”

张凤的突然到访让汪朝宗暗吃了一惊,他压低声音:“张公公,您,您怎么来了?”

张凤笑容可掬:“咱家来看看你。你要的北海五龙亭和清漪园十七孔桥的图样,给你带来了!”他说着,顺手取出一个卷轴。

汪朝宗惊喜:“太好了!多谢张公公!可是……您……”

“咱家这趟来,是奉了皇上密旨,专程按察江宁织造局的……”

陈妈送上茶,轻轻放在张凤手边,躬身出去。

张凤向四周看看,料定无人,才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汪老板,有件事你总听说过吧?皇上的小女儿固伦和孝公主,许配给了和砷和大人的公子丰绅殷德。”

“啊,听过。”

“本来哪,公主才十三,还是孩子。皇上想压两年再说,可是太后老佛爷身子骨最近不大舒服。皇上天性纯孝,就想把这件婚事往前挪一挪,让老佛爷高兴高兴。天家喜事,一应的袍服绸缎哪里出?还不是江宁织造!皇上跟咱家说,张凤啊,你看这些年来咱们缺什么少什么都朝和砷要,这回轮到他和砷自己家办喜事了,不能再让他和砷忙乎——汪老板,咱们说句俗话,总不能再让老公公替儿媳妇操办嫁妆,那也不成话啊。这么着,皇上就把咱家派出来了,让咱家亲自到江宁织造局看一看,盯一盯,催一催。你知道,咱家是懒得出京的。可是圣旨所差,也没有办法。”

“原来是这样。”

“咱家到了江宁,找着织造局,可他们的东西还拿不出来。咱家准了他们十天的限,趁空来趟扬州。”

“朝宗马上通知各位大人、总商前来拜见公公。”

张凤连忙摇手:“跟他们没什么好见的。咱家奉的是密旨,不能先倒腾出来。上次万岁爷南巡,咱家有幸随主子住过康山草堂,清幽雅静,世外桃源一般。你就让咱家还住那儿,踏踏实实歇两天。怎么样,汪老板不至于驳咱家这个面子吧?”

张凤的突然造访,汪朝宗觉得很是蹊跷。作为皇上身边的总管太监,为何一声不吭地来到扬州?而且偏偏要住在康山草堂?汪朝宗隐约觉得,这背后藏着巨大的阴谋以及如影随形的危险。

入夜,汪朝宗心事重重地和萧文淑说了这事,他总觉得哪儿不对劲:“他来扬州做什么,我还摸不准,可总犯不着得罪他。我在琢磨——你说,要是咱家雨涵出嫁,该怎么操办?”

萧文淑心中警觉:“雨涵出嫁?你敢嫁吗?”

汪朝宗说:“不是,不是。我这是打比方。你说,要是咱们想把亲事办得热热闹闹的,自己又不好出面,那该怎么办?”

萧文淑没当回事,随口回答:“我娘家那么多亲戚,你外边那么多朋友,找谁来完不了一个场面?八字还没一撇呢,瞎操心!”

汪朝宗却眼睛亮了起来:“高啊!”

萧文淑迷惑地说:“别跟我高啊低的,藏个太监在家里,看你怎么收场!”

汪朝宗得意地:“等着瞧吧!”

次日傍晚时分,汪朝宗去看望张凤,两人寒暄一番后,张凤似乎随意地问:“朝宗啊,令郎今年是十七了吧?”

汪朝宗眉头轻轻一蹙,警惕起来:“回公公,犬子今年十六。”

“啊,哈哈。对,对。十六,十六。”张凤打个呵呵,这才正容说,“朝宗,你来得正好。你不来,咱家也想去找你呢。”

汪朝宗神情微微一动,暗想,该来的终于来了!他镇定神色,一语不发。

张凤起身关上门,动作很灵巧,不太像他那个年纪,回头凑到汪朝宗耳边说:“听说你手里有一本账,记着历年扬州盐商的捐输报效?”

汪朝宗小心对付:“账当然是有的。扬州盐商的公账,都在务本堂里。”

“啧啧啧,不够朋友了吧?”张凤的态度转作亲厚,揽着汪朝宗肩膀,“对着老哥哥,都不说实话。亏咱家还冒着干系透露消息给你——咱家为什么朝你要这本账?皇上的和孝格格大婚,喜事怎么也要四五百万两银子。朝廷刚打完仗,军饷都要靠你们凑,哪里还有钱?大婚这笔钱从哪儿出?朝宗老弟,咱家是在帮你!”

汪朝宗凛然:“怎么,又要捐输?”

“着啊!这事儿你清楚,咱家清楚,可是皇上不清楚!咱家倒是想替你们说话,可是空口无凭。所以,老弟,你手里的账册让咱家笔录一份,回头向皇上也有的好说。咱家就说,扬州盐商向年接驾的时候已经完了几百万两银子的捐输,今年又拼力保全了军饷,已经有功于社稷,而且力竭势穷。皇上见了你们的功劳,动了恻隐之心,公主大婚,你们就可以躲躲清静了。要不然,到头受累的还是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