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家庭经济学与华尔街经济学(第2/3页)

从理性经济学家的角度来看,在这种一锤子买卖的囚徒困境中,最理性的决策就是背叛你的同伙,因为无论你的同伙如何决策,背叛都将使你获得相对较好的回报。根据博弈论的逻辑规则,人们的理性选择必然是背叛同伴,因为谁都不想犯傻。

虽然博弈论非常有逻辑性,也非常精确,但研究这种困境的行为经济学家和其他心理学家指出了其中的一个小问题:在现实中,人们并不像理性经济学家所说的那样进行决策。即使在一锤子买卖的实验中,受试者双方完全是看不到、听不到也永远不会相遇的陌生人,但这些人也常常会自发地选择合作。

人类的非理性行为存在于各类谈判情境之中。在一种叫作“最后通牒博弈”(ultimatum game)的经济学游戏中,你会拿到一笔钱(比如100美元),而且需要与另一个同伴分配这笔钱。你的同伴无权干涉你给多少,但如果他对你给出的数字说“没门儿”,那么你们谁也拿不到一分钱。理性经济学家提出,最理性的选择是给对方极少的钱,比如给对方1美元而自己留99美元。为什么?因为如果他说可以,那么他就会得到1美元;如果他说不行,就什么都得不到。因此,只要他做出的是理性的选择,就会任你摆布。然而,从100美元中只能分得1美元的人,给出的往往是理性经济学家认为的不理性的答复:“不,谢谢,我宁愿一分不要!”事实上,这个实验中的受试者在分钱时都大方得出奇,还常常跟对方平分(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更夸张,他们剩的钱比“理性的”同伴还少)。

行为经济学家已在科学期刊上发表了数千页的文章讨论这类“异常”、“谬误”和“悖论”的现象。但是,这些行为真的说明人类的思维有缺陷吗?从进化心理学家的视角来看,我们还有更深层次的解释。

理性经济学家发明的博弈论规则,其适用的前提是谈判双方都是冷血的经济人,各自寻求最大化的物质回报。这些规则可以很好地解释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如何在市场上竞争、二手汽车如何在公开市场上买卖,以及华尔街交易员如何交易股票。但人类并不是冷血的经济人。公司、市场定价甚至经济学本身,从进化的角度来说都是新生事物,是我们的祖先从未遇到过的(人类祖先遇到的大多是他们的亲戚朋友)。即使在今天,世界上大部分人的大多数有意义的交往仍然限于朋友和家人。在面对家庭问题时,我们并不是在进行理性经济学家所谓的博弈,而是在玩一种截然不同的游戏。

家庭经济学:亲属博弈

在进行囚徒困境实验时,如果另一个囚犯是你的克隆体,又会发生什么呢?南希·西格尔研究的正是这个问题。西格尔是加州大学富尔顿分校的遗传学专家,专门研究双胞胎的偏好和行为的异同——例如,刚出生就被分开的双胞胎在30年后重聚时,他们是否有相似的人格特质。西格尔相信,通过研究双胞胎,可以更好地研究进化生物学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原理:内含适应性(inclusive fitness)。这个理念很简单:由于进化偏爱有助于有机体DNA传播的行为,所以人类自然希望拥有共同基因的有机体之间进行更多的合作。我们跟血亲之间拥有某些相同的基因,从遗传的角度来说,这意味着帮助亲人就等于帮助自己。

内含适应性理论为“血浓于水”提供了科学的解释。但这个原理不只是说人们对家庭成员的帮助要多于陌生人,其含义还要精确得多:人们倾向于为那些和自己有更多相同基因的家庭成员提供更多的帮助。例如,假设你要跑到一幢着火的大楼里去救人,内含适应性原理说明,如果你能救出以下这些人,那么冒着生命危险从基因角度来说就是值得的:两个兄弟姐妹(每人有50%的基因与你相同),4个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每人有25%的基因与你相同),或8个表兄弟姐妹(每人有12.5%的基因与你相同)。

在动物世界里,已有数百项研究结果支持内含适应性理论。例如,地松鼠看到捕食者逼近时,它们会为了救自己的兄弟姐妹而冒着生命危险发出大声的警告信号,但如果对方是远房表亲,它们就未必会这样做。白额蜂虎跟亲兄弟姐妹分享食物的可能性,会大于与同母异父和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分享食物的概率。人类家庭中的援助通常也是沿着基因分布进行的。人们遗嘱中留下的财富,92.3%会留给家人,只有7.7%留给非家人;而在留给血缘亲属的财产中,有84%给了与本人有50%共同基因的亲属,14%给了共同基因为25%的亲属,只有不到2%的财产给了共同基因在12.5%及以下的亲属。

如果你比较一下家长对待亲生子女和配偶带来的非亲生子女的方式,相同基因的力量就显得尤为突出。在经典童话中,灰姑娘那恶毒的后妈把她当作仆人对待,而对她自己那两个坏心眼儿的亲生女儿则珍爱有加。悲哀的是,现实世界跟童话世界很相似。家长为继子女支付大学学费的可能性要比亲生子女少5.5倍;继子女不但会失去很多获得褒奖的机会,还会承受更多惩罚。和继父继母一起生活的孩子受到体罚的可能性比和亲生父母生活的孩子多出40倍,而体罚大多来自继父母。关于谋杀的数据就更加令人震惊——虽然谋杀婴幼儿的情况较为罕见,但跟继父或继母一起生活的孩子遭到杀害的可能性要高出40到100倍!这是因为继子女生活在更贫困的家庭或是其他混淆变量所导致的吗?不是。亲生子女和继子女都跟自己一起生活的家长(所有混淆变量都相等),其继子女受虐待的机会比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亲生子女高出9倍。

研究双胞胎的南希·西格尔想知道内含适应性理论是否适用于更极端的案例,为此她对比了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这两类双胞胎相同基因的比例不同:异卵双胞胎有50%的基因相同,而同卵双胞胎的相同基因则为100%(同卵双胞胎实际上就是两个克隆体)。

在她的研究中,西格尔多次发现同卵双胞胎比异卵双胞胎的关系更亲密、更善于合作。同卵双胞胎与对方子女的关系也比异卵双胞胎亲密。当同卵双胞胎之中的一位去世后,活着的这一位会比异卵双胞胎失去手足时感受到更深刻、更持久的悲伤。

在一项研究中,西格尔和同事让双胞胎进行囚徒困境的游戏。为了跟该游戏的经济学规则保持一致,研究人员告诉受试的双胞胎,游戏的目标是尽量多为自己赢钱,不要考虑另一个人的利益。然而,即便是被激励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理性经济学家的风格),双胞胎受试者也很难背叛对方;相反,他们大多会自发地选择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