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5/7页)

表现之二,廖志国提议的几个人事调整,在市委常委会上全部顺利通过。

原城北新区书记、主任乔维民,挂职西北某区副厅职州长助理,时间两年。按照通行规矩,此种安排纯属过渡,期满回来后将毫无悬念地任职阳城市委、市府班子成员,且省却了在家提拔可能遭遇的种种麻烦与不测。

本来,市府秘书长江大伟也想要这个位置,可此人一向说大话用小钱,嘴上功夫好,手头把得紧。况且,廖志国虽然对其马屁术来者不拒,却也颇为反感此人阿谀奉承、狡兔三窟的做法,便假言眼下无人替代,许诺日后一步到位,帮他直接在阳城解决副厅。

原体育局长姜如明担任城北新区书记,文化局长孙健任城北新区主任。这个安排,表面看似平级移动,且二人皆由正处单位一把手变成了准一把手,但是阳城市委市府已经做出决定并上报省里,准备将城北新区升格为副地厅级,享受与经济技术开发区同等待遇。到时,姜、孙二位均自然官升一档,位列副市职高干。

原驻京办主任徐晓凡,任市府副秘书长兼文化局长,协助市长廖志国统领工程指挥部,主持“鲲鹏馆”工程建设。明眼人一看而知,徐晓凡的这个职务是个肥缺,等于三四年内直接掌控着三十亿,而且工程完工后必会挪个更好官位。

规划局长于海东,廖志国上任初期曾经数次建议更换。如今,洪大光主动征求廖志国意见,提出规划局属于热点岗位,于海东任职时间较长,不妨以此为由动一动。不料,廖志国竟态度陡转,说这个人干得不错,反而做起洪大光的说服工作。于是,洪大光心里惊讶的同时,只好表示赞同。

此外,还有阳城中专团委书记杨艳,调任体育局局长助理、办公室主任,等等,这类无需通过常委会讨论的人事变动,廖志国直接指令组织、人事部门办了,洪大光干脆装聋作哑,任其处置。

当然,洪大光作为市委书记,又是在阳城官场厮混多年的老资格,对于上述人等与廖志国的种种特殊关系,大都摸了个七不离八。但是,官场秘诀告诉他,很多事知道了不好,不知道也不行,关键所在是有些事明明知道了,却并不点破、道明,这才是一种领导艺术。此况,正如廖志国明明知道他之受伤原因与细节,却不点明、道破一个样。太极大法,乃中国官场至高法术也。

58

苏婧婧人在阳江,心系阳城,依然以自己独特而有效的方法,对阳城官场实行着隔江遥控。而且,她的这种遥控几乎达到收放自如、炉火纯青的地步。

应该说,出身官宦之家的苏婧婧,虽然未必一定具有做官的天分,却天生就是一块管官的料子。试想,就凭她一个柔弱女子,整天蜗居于阳江家中,仅仅依靠丈夫廖志国回家后的闲谈,以及平时从黄一平等人处的打探了解,竟然很快就将整个阳城官场摸得清清楚楚。而且,苏婧婧对阳城官场的这种熟悉,并不仅限于对人头的了解,而是深入到各色人等的德行、品性、能力,及其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若是仅凭此种洞察力考量,苏婧婧乃是组织部长的绝佳人选,任其掌控一地官员进退去留,定然胜过时下众多昏庸之辈。

黄一平还是坚持每周送廖志国回家。即使现在司机老仇的老婆病情稳定了,基本不需要黄一平再经常充当司机,他也依然会随车往返阳江。或者,到了周末、假日,廖志国因公不能回去,黄一平就会主动跑一趟阳江,专程给苏婧婧送些东西。凡事有了规律,即成习惯。

经过一年多的磨合与体验,黄一平深切感受到,在市长廖志国和市长夫人苏婧婧之间,从实际使用价值考量,两者的分量几乎相当,甚至后者甚于前者。平常闲聊中,苏婧婧曾多次告诉黄一平,他当初从党校回到市府,以及后者撤销处分、提拔副主任,无不得益于她的主张。

“记得小时候,在我家里的饭桌上,父母谈论政事从不回避我。因此,从小听到太多关于官场人事方面的议论。我父亲做了一辈子的官,最大的成功就是善于使用人、摆布人。在这方面,你姐夫远远不及,好多人事就需要我帮助出谋划策当顾问。”苏婧婧对黄一平直言不讳。

当然,在阳城政界,也有很多聪明的官员,怀着与黄一平同样的信念与感受,拼命往阳江跑,通过各种途径接近苏婧婧,在推销自己的同时,排挤、中伤、打压竞争对手。因此,苏婧婧能够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掌握到大量阳城官场的第一手信息,而且经过交叉、对比、筛选、综合、分析等等,最终得出与众不同的判断与结论,常常连贵为市长的廖志国都甚为吃惊。

平常,在廖志国家的餐桌上,或是在饭后喝茶闲聊之际,黄一平经常会听到苏婧婧的精彩妙论——

“孙健组织、管理能力不错,实干精神也强,就是不太善于协调人际关系。你想想,他作为一个资深秘书,竟然连前、后任市委书记的关系都摆不平,怎么来协调那些文化、艺术单位的才子佳人?说到底,他不是一个文化局长的料子,应当放在经济管理部门,做些更加务实的事情。”

“徐晓凡虽然年纪轻、资历浅,但是有闯劲、肯吃苦,协调能力强,脑子也很灵活。这样的年轻干部,只要给他独当一面的机会,适当压些担子在他肩上,很快就能磨砺出来。实际上,他去做孙健现在的工作,倒是相当合适哩。”

“乔维民外刚内柔、形粗实细,是个智勇双全的人物。而且,人家长期在基层工作,一步步凭实干上来,又做过海北那么大县的县长,现在放到城北新区,有点委屈了。一个领导班子里,不能全是吹吹拍拍、唯唯诺诺的应声虫,有个把像他这样的大炮型人物,反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

对于苏婧婧的这些言论,廖志国有时也会持不同意见,或是当面加以辩驳,或是背后发些牢骚,也有时夫妻争论不下,会让黄一平出面评判是非。以黄一平的聪明劲儿,遇到这样尴尬的局面,自然会采取和稀泥策略,或者表面不偏不倚,可骨子里还是得倾向于苏婧婧。因为从最终结果看,不论廖志国的态度如何,落实到行动上仍然是夫人观点占据上风。对照一下上述人等的使用情况,无不契合了苏婧婧的评判。

苏婧婧对阳城动向的掌控,细微、准确到令人惊讶的程度,甚至连于丽丽、杨艳们的情况都没有遗漏。

一次闲聊,苏婧婧突然问:“那个于丽丽,还吃醋吗?”

黄一平听了,当即如五雷轰顶,一时莫名惊诧,无言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