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大家跳起来(第3/5页)

一个人如果长期在一个相对不变的环境中循环往复地生活,没有新信息激发他去思考,去比较,很容易思想僵化,更难有预测未来的能力。相反,一个人若生活在无限广阔的天地里,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接触一些新信息,“摩擦生热”的法则就会发生作用。他可以思路大开,把自己在不同环境中观察到的东西加以比较,找出规律,并以此预测未来,发现社会的“大趋势”,因为社会总是处于平衡的运动中,某些地方的今天往往是另一些地方的明天。

一个人长期依偎在父母身边,每说一句话都要看看周围人的眼色。特别是父母对自己的反应,这就导致他遇事谨小慎微,工作循规蹈矩,相反,如果置身子大千世界,他就敢想敢说,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敢于冒险,敢于创新。

一个人走向四方。会遇到许多新问题要加以解决。要适应新环境。这就激发了他的未知欲,学习、学习、再学习就会成为一种夭职;与知识丰富的人一起工作,可以培养他的竞争力、进取心、好胜心。就会孜孜不倦地追求,以获得胜过别人的能力;新的知识的输入,不仅增大他的知识存储量,而且使他原有的知识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知识膨胀;广泛的社会交往使他思路开阔,乐于接受新东西;工作、职业和地点的变化,加强了他对环境的适应性,有利于对变化无常的社会作出反应;远离父母,使他失去靠山,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有利于培训决策能力和果断性;选择职业自由度的加入有利于用其所长,发挥自己的优势。

在现代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不仅是他的知识存量,更重要的是他的创新能量。如果一个人不把他所掌握的知识当作创新的源泉,他对社会将是一个废才。

在未来的时代,我们不可能在父母的保护下生存,血缘关系的脐带不可能给我们输送生活的养料,家庭的地位不可能再决定我们自己的地位,救生圈不可能再是关系网。不应再把自己禁锢在家庭的脉脉温情之中,不应再为自己的出身感到骄做或自悲。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把爱的重心由家庭转向社会。

冲破一切狭隘观念的束缚,到祖国录需要的地方去干番事业吧!

祝你成功!

这篇文章就是白老师赠给同学们的礼物。谢欣然看后,觉得这些内容对同学大有帮助了,于是连夜用毛笔抄在大纸上。第二天一早贴到墙报上。一会儿.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过去张望,墙报前站满了人。欣然看着黑压压的后脑勺,觉得为白老师尽到了责任。

评选“特优生”

课间,陈明仍坐在座位上,他又变回先前的沉默冷做。同学们偶尔提起那天跳舞的事,他也只是一笑置之,像什么也没发生过。同学们不由得赞叹陈明的心理素质,如此心无旁骛,实在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这会儿.陈明双眼直勾勾地望着黑板,像是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养神似的。

“陈明,做什么?练气功呀?”余发打趣道。

陈明笑笑。他知道自己不是练气功,更不是养神,而是学习。板书还没擦,对着数学题,他在训练自己的心算。陈明总是利用一分一秒的时间,而且利用得天衣无缝。

同学们拼命地背,拼命地写,因为期末考试又快到了。同学们的努力是为了期末考,顶多延伸到为了高考,陈明则第一步就是为了高考。在这个商品社会里,在这个许多人对“四大元老”(百元人民币)顶礼膜拜,物欲横流的时代,一个渔家少年却认为“唯有读书高”.井在大多学生认为的苦海中荡游得恰然自得,确实新鲜。对此许多人感到不可思议,陈明也从不企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他甚至觉得别人不理解正是自己的与众不同。若大家都理解的话;他反觉得自己俗气了。

“陈明、萧遥,老师叫你们去办公室。”

在办公室,江老师对他俩说:“本学年的一名特优生将在你们两位同学中产生。

“画外音”是:“你们俩竞争一番吧。

陈明和萧遥对视,眼。特优生评选关卡重重,想脱颖而出,并非那么容易。经过反复筛选。就剩下两人了。而且还同在一个班上。两个男孩都是优秀的。

两个人谁也没说话,心照不宣。

出了办公室,陈明没有提特优生的事,反说了一件听起来似乎与特优生没什么联系的事。陈明问:“你是不是也打算考清华?“他好像听同学们如此议论过。

“大概吧。

陈明点点头,觉得有些哀怨。可不,高考又多了一个竞争对手,再一想又开朗起来,毕竟是男孩子,不像女孩子那么小气。是啊,萧遥,也学理,也考清华,这多少对陈明是压力、是竞争。有压力、有竞争,才能奋进呀。陈明向来无敌。如今有了萧遥,陈明要与他一争高低,这多过瘾。

“我也考清华。

“一起努力哦!萧遥说。在出国的事上,陈明和萧遥达成共识。现在又有一件让他俩共同为之奋斗的事。

“对,一起努力。两颗心开始有了默契,开始贴近。

谁不渴望出类拔苹?谁不渴望超群绝伦?

欣然认为萧遥实力比陈明强。陈明基础好,萧遥后劲足,而且全面,后来者居上。萧遥将会成为这一学年的特优生,享受学校提供的种种优待:免交学杂费,发给奖学金,优先使用学校教学设备等等。

一次偶然的机会,欣然到办公室,却听见江老师说,萧遥放弃了特优主的评选,那么陈明就理所当然成为本学年的特优生了。

欣然一下愣住了,她十分吃惊而且遗憾。萧遥为什么这么做?一定是害怕失败,上学期知识竞赛的失败,使他再也没有与别人竞争的勇气了。真没用!萧遥,你不该是这个样子!他曾经让她何等的佩服与着迷。现在的他怎么会这样了?

不知出于一种什么动机,欣然决定与萧遥谈谈,她需要与他谈谈。可是一连几天,欣然都没有合适的机会。这天,萧遥推着跑车从车棚出来。

欣然就站在门口,一见到萧遥,开门见山他说:“萧遥。你放弃了评选?

欣然说得很响亮,她有些奇怪自己过去怎么会羞于和他说话。

“你怎么知道?”

“看来是真的罗!因为上学期知识竞赛的失败。所以你……”欣然有些气急败坏。“我知道你不稀罕那些钱。”

萧遥却来个“王顾左右而言他”:“下学期知识竞赛,我还参加。

“那你?”欣然有些底气不足。

“你以后会知道的。”萧遥没有多解释,他跨上跑车,“bye一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