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大家跳起来(第2/5页)

树这样绿。

生活原可以。

这样的美丽。

一定要考上大学

柳清已经两个星期没回家了。柳清不喜欢回家。其实地家离学校不算远,可柳清宁愿住校,说是“节省时间。全力学习”。柳清心里清楚,在学校里可不省时间,食堂吃饭要排队,换下的一大堆衣服要用手搓洗……不过她还是情愿,因为可以少听妈妈爸爸的唠叨。

今天又是一个星期天,住校的同学大多数都回家了。宿舍楼此时空荡起来,一反平时人丁兴旺、沸沸腾腾的景象。

柳清睡在上铺,靠在竖起的枕头上,手上拿着一本英语书。风扇在旁边呼呼作响。

“知了一一一知了一一一知了……”

窗外.梧桐树上的知了一遍遍地唱着自满的歌儿。树下的学生却埋头苦读,即使最优秀、最勤奋的学生在这迎考的关键时刻也不敢说一声“知了”。

柳清很不容易。家里文化程度数她最高,未来的大学生!进了九中,就等于一只脚跨入大学的门槛,因此九中可不是好考的。她没法和陈明相比。陈明家人虽然也没什么文化,但他在家里是大皇老于。父母姐姐都怕他,他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柳清不但没有知识氛围,而且没有学习环境。初三,为考上这所重点中学,在家里那么闹哄哄的环境里念书,容易吗!妈妈成天和爸爸谈论的是股票,是钱,根本不顾她。不但不顾她,还反对柳清考高中,说她是“吃饱了撑的”。柳清学习一天回来,还得做饭,迎接妈妈这位刚从某一个股票交易所归来的“功臣”。也许因为柳清没有姐姐们漂亮,所以她比姐姐们用功。从一个普通学校,一下考进市重点……柳清一想起这些就心酸,也许因为这是自己拼了命考上的重点学校。要柳清退学,柳清格外心疼,对于出国,柳清也有自己的认讽。她没有萧遥的信心,没有苏拉的胆魄,没有姐姐的姿色,柳清对出国第一个念头就是“怕”下了飞机,怎么圭?我说的英语人家能听得懂吗?怎么生存?遇到坏人怎么办……像柳眉那么漂亮的人都混不好,何况自己这样不漂亮的人。自从柳眉第二次回国,柳清对出国总是惴惴的,可是一见人家出去,心里又痒痒的。萧遥不出国的事柳清知道了,她有些感动。萧遥在班上曾谈过他的一些感想,他最后说的一句盾绪柳清印象根深刻,萧遥说:如果你们中间有人正要或准备投身“洋插队”的潮流时,一定要量力而行,看看自己是否拥有那份财力、精力、智力、魄力!柳清觉得这话像是对她说的。她不得不掂掂自己的分量。她觉得至少要高中毕业后再考虑。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连续不停,柳清没好气地问:“谁呀?”

“柳清。是妈妈。

妈妈怎么上这来了?出了什么事吗?柳清腾地从上铺滑下,一边应着,一边飞快地收拾了一下房间,再去开门。

妈妈像柱子似地立在门口,手里拎着一个大胶袋,满脸恼火:“搞什么名堂?磨蹭这么久。说罢,迈着正步进来。妈妈上下打量着房间。这是一问明亮而杂乱的宿舍。桌上残留下昨晚的瓜子壳,还有一碗碗仔面的残渣,桌角一大堆参考书。

“有本事就一辈子别回家!

“要期末考了。

“你都不读了,还考什么!

柳清撇了撇嘴,坐在下床的角上,不说话。

妈妈打开带来的大胶袋,缓和一下气氛:“这是干净的衣服。……柳清心里有一点过意不去了。

“这是给你的。妈妈递上一包水果。

柳清越发过意不去,她犹豫了一下,拿起一颗荔枝,开始剥皮,觉得喉咙有点堵。被冷落惯了的柳清猛然间受此“恩典”,竟感到不自在起来。

“古人说手摸得到脚,脚摸不到手,一点也没错!”

柳清觉得眼前模糊起来,她把荔技放入口中,觉得不像以前那么甜,而是酸涩的味道。妈妈正在收拾柳清的脏衣服。把它们卷在一起,装进包里。柳清觉得被妈妈宠得难受了。妈妈这人就是这样,哪个女儿在身旁就骂哪个,哪个女儿不在身边就想哪个。

“妈。我自己会洗的。

妈妈不理她,把衣服装好:“柳清,你到底考虑好了没有?

柳清没说话,一动也不动。

“你怎么像个木头人!我可告诉你,你别后悔啊,你瞧你两个姐姐多本事。你呢?考大学,考得上吗?再说,大学有什么呀,出国才威水(威风)呢!傻女,际怎么这么惜懂,唉,世我不知道造了什么孽,这世摊上你这么个扫帚星!”

妈妈又骂上了,柳清没生气,不过起先的负罪感已骂跑了。被妈妈这么一骂,柳清倒觉得平衡了,舒服了,谁也不欠谁了。

“你再想想吧.我走了。

还想什么?妈妈向来偏心,觉得姐姐什么都好,她什么都不好,柳清偏要做出点什么结她们看看。妈妈太偏心了.他说牛柳叶时梦见玫瑰花,生柳眉时梦见风凰花,生她时梦见狗尾巴草,这叫啥梦?柳清不服气。

“你好好看英语吧,我走了。

柳清陪妈妈下楼。走廊上遍布着一堆一堆的垃圾,厕所里散发出刺鼻的臭气。那个负责冲刷厕所的女工。嫌工钱太少。扔下达一摊子,开小卖部去了。

“你们这儿真脏,要不是和张大约好去看家什,我也不会顺路来看你。

原来如此!今天来校探视对妈妈而言不过是“顺路”。

“股票又涨了,270多点。妈妈十分甜蜜他说。

柳清望着妈妈离去,很心寒。股票的涨跌竟直接影响妈妈对她的态度。“我一定要凭自己的本事考上大学给你们看!柳清愤愤地想。

离家的人最有出息

祝你成功

在英国,有人曾统计过,最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绝大多数是生长在外地的人。以“创新”著称于世的美国人,很难找到一生固守一地的,所以人们讲美利坚民族是一个“无根”的民族。在改革后的我国农村,先富起来的农民中有不少是复员退伍的军人和跑外的人,他们广见博识,对党的政策反应敏感,领会得快。可见,创新的人才。只能出现在流动的社会。现代人只能在流动中形成,这不仅是逻辑的推论,更是历史的事实。

一个人要有所创新,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素质,即识,胆、才、识,指的是眼力,对事物的洞察力。敏感性;胆,指的是魄力,敢于探险的精神;才,指的是智力、文化水平、技艺、方法。三者互为依存。缺一下可。这三方面素质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所具有的信息量,而信息量的多少,与其工作环境。居住条件、流动性有根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