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这节课自由发言(第3/4页)

政治老师也看到下面“形势”不对。她说:“不要以为政治课不要紧。你们想想内地学生是怎么学习的,你们不少人也是从内地来的,内地的学习气氛还记得吧?你们呢——水平差一大截哩!”

政治老师动不动就说这番话,就讲她在内地教过的学生如何如何本事,大多数同学听了老师的话,收敛许多。可陈明就反感这些,他不屑:内地好你怎么不在内地呆着,跑到深圳来。还不是为了钱,为了深圳优厚待遇,虚伪!政治老师言语之中总让人感到瞧不起深圳学生,尤其是当地孩子,这些又加深了他对政治老师的对立情绪。

没过一会儿.教室大乱起来。

“余发,你来讲讲,七害中的第一害是什么?”

这是老师的绝招,也是许多老师用来对付混乱场面的“杀手锏”。正在专心致志进行股市行情对比的余发,听到自己名字。立刻把bp机塞进桌展屉,装作很镇静的样子站起来,可眼睛却不停东张西望向难兄难弟们求援。其他同学知道老师在“杀鸡”,也不敢再“抓耳挠腮”了。

“这个问题——”余发作出一副很懂的样子,把这几个字拉得很长,可脚却使劲儿踢了踢萧遥的椅子。

“答案书上有。”余发故意捣乱,引得同学哄堂大笑。

这时救兵已经找到答案了:“80页,第3段。”

得到提示,余发找到,立刻放声朗读:“……卖淫嫖娼。”

“坐下吧!”老师知道余发的答案不是他答出的,不过也挑不出什么,就白了一眼,暗示余发注意。对于陈明,老师清楚他在干什么。只是不想说罢了。对于这类学生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他考试总是第一。

“卖淫嫖娼是指……”老师刚想解释,就听到有人窃笑,便带有回避性质地问,“都懂吧?”

这是不须回答的问句,却冷不防有人冒出响亮的一声:“懂!”是余发,他刚给老师提问过,为表示自己正在认真听讲,像表决心似地大叫起来。

老师走过来,半开玩笑半讽刺地说:“唉噢,这连老师都不懂,你倒懂了。”

这下子,教室里像开了锅似的,先前还扭扭捏捏地笑。现在忘乎所以了。有同学趁机起哄。一向不知道脸红是怎么回事的余发也被哄得满脸通红。

课讲完了,老师布置了作业,叫同学们做。大家也收起闲书,信纸开始做题,唯独陈明不做,仍在做代数。

老师走近,敲敲他的桌于,以此提示,嘴上没说什么。一般来说,老师对这类学生总是很留面子。

陈明没动,他想的那道代数题快有眉目了。

“你为什么不做作业?”

被老师一问,陈明那道代数题思路乱了,一气,硬梆梆地说:“我不会。”

老师有些惊讶,平时说话办事极谨慎的陈明怎么会这样。连忙缓和地说:“那你上课就应该认真听。”

“听不懂。”

面对这么一个没有礼貌、狂妄的学生,老师十分生气,她冷笑道:“你不要太嚣张了,像你这样的学生我见多了,你也只能算是羊群中的骆驼,有什么了不起的,跟内地学生比。不过是井底之蛙,你知道今年高考北京考生是怎么说的,‘考题太容易了,简直没有让我们施展才华的机会’,你们有谁敢说这样的话?我在内地教过多少比你学习好,比你厉害的人。可从没有一个像你这么狂妄的……”

一代便是一重天

江老师面对着两位任课老师对一位学生的不同评价,不知如何回答。先是数学任课老师在江老师面前大大表扬了陈明一通:“现在这种踏实求学的学生太少了!后是政治任课老师气呼呼地诉说:“也太不像话了,才多大点的人,就学得如此目中无人,将来如何处世!

似乎又有必要找陈明谈谈。现在是放学时间,陈明一定在教室。江老师走到教室门口,果然看见陈明在里面。江老师犹豫了一下。掉头要走。

“江老师。”陈明叫住他。

老师回过头:“哦,陈明。不回家?”

“你找我?”

老师有些奇怪:“这么说,你在等我了?”

“算是吧。政治老师找过你了吧?”

“那你也猜得到数学老师也找过我吧。”

陈明狡猾地笑笑。

“那你为什么又走呢?”

“怕又谈不来。”江老师故意用“谈不来”这个词,广东话就是“谈不拢”的意思。

“不理解。”陈明却很肯定地总结道。

江老师心里有丝暖意,没想到“理解”这个词会出自陈明之口,他总觉得这位尖子生身上缺少什么。常听老师同学们谈论陈明太成熟了,而江老师则认为这一切正说明陈明不成熟。诚然。江老师承认这只是感觉,他并不懂陈明。

“也许我世故,但我不虚伪,我不想去利用谁,更不想被人利用。”

在他眼里,也许人与人的关系就是一种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学生利用老师学知识,老师利用学生拿工资。

“难道除了这些,就没有其它美好的感情?”江老师问。

“也许有。不过我没感觉到。”陈明又想起政治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那些话,他产生一种厌恶。这种厌恶在体内积压着,平日被老师包括政治老师的表扬称赞掩住了,一旦失去了这种表扬称赞,沉淀的厌恶便会冲动起来。他不喜欢甚至恶心别人对他的言过其实的表扬和赞誉,但他又不甘心也无法接受别人的指责。他内心充满矛盾,这就导致他会出现不顺从的时候;一种不满和反抗的情绪需要发泄,尽管是极短暂的,却让他得到一种心理上的平衡。

好像有谁说过:“是别人的眼睛毁了我。多少美好的感情、理想,为别人的眼睛所扼杀;而多少虚荣。多少伪善,又在别人的目光下冉冉升起。”这话不无道理。

“陈明,你怎么把问题看得这么透?”江老师笑道。

“我的眼睛怪呐。”陈明玩世不恭地说,“人家看到的是红彤彤的太阳,我看到的是太阳的黑子。”

陈明耸耸肩代替未尽的话,真有点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意味。之后。像以往一样高高昂着头走了。

江老师一直全神贯注地听着,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是丰富而复杂,要想理解他们,必须深入到这个内心世界中去。

江老师希望陈明谈下去,打开自己的心扉,谈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可是还没等江老师接近,这位尖子生就将刚刚启开的一点缝隙,又紧紧地闭上了。

这代学生的的确确与他们那一辈不同了。崭新的时代塑造一代崭新的中学生。一代便是一重天。江老师此刻满心是不知其味的东西,但他清楚,如果想通过一二次的接触便了解学生的全部。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中学生本身就是不定性的,可能上午他们说白天,下午就固执地认为是黑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