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这节课自由发言(第2/4页)

“这话是毫无意义也是不负责任的!”

女生谈杂三毛、罗兰、席慕蓉、琼瑶,一大串的女作家,极个别是大陆的。

男生他们谈王朔和他的“痞子文学”、谈尼采和《超人》、谈金庸、粱羽生和武侠小说。

每个同学的发言,都渗透着他们对问题的认识,16岁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年龄,无论身体和性格都趋于定型。“阅读倾向,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江老师望着这群朝气蓬勃的学生,就像第一次认识他们一样。

“金庸热”、“国真热”冲击着校园;梁实秋和林语堂的散文攒在手中;《简爱》和《红楼梦》被来回传阅;蔡志忠的漫画集子备受青睐……上一代人琢磨不透这代人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但中学生自己不以为然,自得其乐,依旧我行我素,依旧书声琅琅,依旧生气勃勃。

这时,早已超过放学时间。大家兴致未减,仍兴趣盎然地议论着,从诗歌到小说;从中国文学到外国作品;从古典文艺到意识流。话题不断变换、跳跃。

是的,一堂课不仅要给学生以知识,而且还要让他们知道读书的方法。如果教师本人有激情、有灵感,那么他就能做到这一点。于是,江老师满怀信心地等待着明天的来临。

不是人脑是电脑

讲数学的孙老师已经盯上刘夏了。刘夏的父母接连几天上法院,刘夏满脑子想的都是这件事。这时,坐在旁边的谢欣然偷偷递了张小纸条给她。

“小心。老师已经注意你半天了。她正讲‘两角和与差的余弦’,p102。”

刘夏一惊,慌忙正襟危坐,立刻翻到那一页,刚刚找到公式。老师就叫她的名字。

刘夏站了起来,老师果然提这个问题。

好险!好在已经看到了!刘夏朗声说了一遍。老师点点头。她坐了下去,和欣然交换了神秘而会心的一眼。

孙老师戴着一副深色大眼镜。同学们都确认她缺少一根笑神经,那是张安静、严肃、冷淡的脸。准也看不出孙老师的年纪。她像不曾年轻,也将永远不老。

孙老师没看出班上的不安分,她在黑板上出题:“这是一道附加题,有点难度,我叫同学到黑板上做。”

孙老师却只望着陈明。她对陈明历来是充满信心的,刚要点陈明的名字,谢欣然忽然举起手。

孙老师冲她点点头。

谢欣然“x、y、z、+、-、×、÷、”密密麻麻地写了几乎一黑板。孙老师微微点点头。

余发一见老师点头,忙附和道:“谢欣然,醒目!竟然做得跟我一样!”但凡哪个受到表扬或是做对了什么,余发便大言不惭:“跟我一样,我也是,我也是!”

“对,对,做对了!”孙老师连连点头,脸上终于有了一丝微笑。她一边审题一边说:“基本知识很扎实,这说明你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得很牢,思维很严密,条理很清楚。我想不少同学也是这样做的吧!”

孙老师环视一下全班。发现陈明靠着椅背,眼睛一会看黑板上的演算。一会儿看看老师,目光是绝对的自信,还带者几分挑战。孙老师问:“陈明,你是这么做的吗?”

“不是。”

“不是?”孙老师奇怪地看着陈明,同学们也看着陈明。

“你来做一下。”孙老师说,同时拿了支粉笔递过去。

陈明走上前去,接过粉笔,毫不犹豫地唰唰唰地演算起来,十几行就做完。没等同学明白过来,他已下了讲台。这时,孙老师叫往他:“这已不是高一学生的水平,这里用到了好多高三知识。你学过?”

陈明的嘴角微微向上翘翘:“没事就随便翻翻高三的课本。”

孙老师知道他绝对不是随便翻翻这么简单。陈明太让她高兴。

“好!好!很好!这种解法简单明了!”

同学们也都“啧啧”称道,余发还竖起大拇指,一个劲儿他说:“电脑!不是人脑是电脑!”

同学们都笑了。王笑天打趣道:“余发,这回人家没做得跟你一样吧?”

“差一点,差一点,”余发一点也不脸红。

陈明除了对余发这种奉承不屑一顾的神情外。很难再从脸上找到他此时内心的感受,他仍旧是一脸的平静,绝对是一贯优秀的学生才能做到的。

孙老师看了余发一眼.又望望陈明,说:“你要是有陈明的一半。我就烧香磕头了。”

余发挠挠后脑勺:“那多不好意思,我不忍心。让老师给我磕头我受不起,还是免了吧!”

“你们应该多向陈明学学。不容易,真不容易!”老师一边讲,一边频频点头。

陈明,这位在数学课上出尽风头,被孙老师大大表扬一番的英才生,却在第二节的政治课上挨批评。

羊群中的骆驼

陈明从来不好好上政治课,他最瞧不起的便是政治课了。爱屋及乌,大概恨屋也会及乌吧,陈明连同教政治的那个“马列老太太”一同瞧不起了。

其实“马老太”教政治可谓当之无愧,她那身打扮就是标准“教政治的”。一头短发三七开,再用大夹子把多的那边往耳后一别,完全是七十年代妇联十部的发型;裙子是从来不穿的,再热的天也是一条直筒西裤,以至让人怀疑她的双腿是不是汗毛过长或者有疤痕什么的。她的穿着。在深圳除了在校园偶尔还能捕捉一二外.在市面上已属罕见。

对“马老太”的课大家都很重视,但上课注意听讲的却为数不多。政治课的好成绩大多靠临时抱佛脚得来的。

“今天,我们讲第九课。”老师往黑板上大大地书写下标题。就把书翻到78页,接着就开始理论来理论去了。

陈明“坦坦然”地打开一本不知从哪儿搞来的代数参考书开始做题。

余发正在将bp机上的股票行情整理在一个本子上:“01”24.“02”16……余发比较着算计着,准备下了课去买股票。现在跟初期大不一样了,人完全可以不去证券交易所,因为已经施行电话自动委托买卖,一个电话过去就搞定,方便得很。瞧他那股迷劲,乍一看,还真像是在认真作笔记呢。

为了炒股票,余发门去配了个bp机,有时忘了关机。上课时bp机突然响起来,很多人不满。刘夏嘲笑道:“你别以为挂bp机好威,人家说有bp机的不是司机就是野鸡,你是什么ji啊?”

柳清的笔记本下面有几张信纸,她握着柳眉买的金笔写道:“亲爱的二姐,你好!过一会儿又换支圆珠笔抄黑板上的东西。每写几行信,就把笔记本往下拉一点,盖住那张纸,以遮人耳目,还不时抬头望望老师,以便决定下一步是该写信还是作笔记。这样到下课,笔记有了,信也可以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