Ⅴ 享受生活中每一份感动(第3/6页)

北京那栋楼,范围很大。裁缝的小空间里挂着已做好的衣服,北方的样子,颜色也比较亮丽。

在这样的空间里转了很久,很多人招呼我。伸手触摸那些柔软的布料,冰凉,从手中滑落。手心一片空无。

记忆总是在转存美好的同时,让我们看到年华的流逝。当时,觉得并不是贴心的,现在都成为温馨的。因为,隔着时间。时间就是一面镜子,回过去看,一切都如雾如幻,都是极美。带着一点感伤,因为不会再来。

出了这栋楼,离开那些布匹的气味,那些轻言细语的人声,那幽暗光线的木楼梯。离开了遥远的记忆,那带着灰尘的味道的记忆,扑面而来能把人淹没的记忆。

突然站在阳光下,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炎热的光线让人无所遁迹。这个世界充满了不可预知,无法知道下一步会是什么,会遇见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内心充满期待与恐慌。如同棋子被安放在棋局上,下棋的人,却不是自己。

感激生活让我在这里,看着,听着,诉说着。我只是个旁观者,做着最细微的记录。

对面走来一对老人,搀扶着,互相转过脸,交换着言语。能让我注意的是老太太穿着长袖的衣服,后来发现老爷子几乎是架着她走路的。

感觉这两位老人遇上什么问题了,老爷子的脸上都是焦急。很想去问一下,但又觉得过于冒昧。可还未走近,老太太一下子蹲到了地上,老爷子怎么都扶不起来了。我赶紧跑过去,这到底是怎么了。

老太太蹲在地上哭泣,沉闷的,压制的,双肩颤抖。老爷子弯着腰,轻轻拍打她的背。他们之间说话我听不懂,只是站在边上,心里着急。

好几次,老爷子要扶老太太起来,但是老太太怎么都站不起来。

忍不住问了,老爷子打量了下我。告诉我,原来老太太是饿得胃疼了,实在是走不动了。

很奇怪,路边就有药店和蛋糕房。老爷子脸都红了,很不好意思地对我说,身上没钱了。老夫妻俩来北京办事的,事情没办成,钱全用没了。老太太听着,哭得越发伤心。

自己是由祖父祖母带大,对老人有着自然的亲近。很是心疼这两位老人,没有具体问是什么事没办成。这座大城市里,办得成的事情多,办不成的事情也多。问了,我也无能为力,徒劳惹老太太更伤心。当下只需解决老太太的身体问题。

我把身上的钱拿出来,轻轻地塞到老爷子的口袋里。指给老爷子看药店和蛋糕店,我说一定要先吃点蛋糕再买药。不然,更疼。他明白过来,我是塞给他什么了。

千万推辞,一定不能要。我扶老太太起来,不要客气了,奶奶快撑不住了。老爷子站在那边不说话,老太太强撑着站起来,看我一眼,回头趴在老爷子的肩头痛哭。

这样的场面,我实在是经受不住。再待下去,只能陪着两位老人流泪了。

一直向前行,走到拐角的时候,回头看。老爷子把头靠在老爷子的肩膀上,老爷子用一只手托住她的腰,慢慢地走向蛋糕店。阳光落在他们身上,明亮晃眼。

这一切,好像来自想象。有人可以,在年老时,这样的依靠着,相信他会照顾好一切。即使走到穷途末路,还可以像个孩子一样对他哭泣,他会陪伴,不离不弃。

当眼泪从脸上滑落,才确定这是真实。人间的真实。我相信,他们从年轻到年老,有过恩爱,也一定有过吵闹。只是,一路走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

人与人,不管是什么样的关系,都是脆弱的。是用来爱惜的,不是用来消耗的。没有什么是攻不可破的。

年幼时对母亲的向往,一直到年少时的疏离,年轻时的远行。内心是惶恐的,有眼泪回旋的声音。只是,我装作没有听见。低着头,一路急行。

当自己也成为行色匆匆的其中之一时,只会偶尔地感叹那如犬牙交错的高楼时,以为已淹没在这车流人流滚滚之中时,发现内心柔软的一角,一直存在。只是幽闭在一个房间内,只有一把钥匙,名叫温暖。

双手塑造爱意浓浓的一生

◎李丹崖

我曾在重庆磁器口古镇的大街上看到过一个摆地摊的老妇人,她所经营的商品都是一些手编工艺品,像藤条编的小鞋子、茶几、沙发、盾牌等等,精美得很。老人看上去将近90岁了,抽着一根雪茄,还染了红指甲,很是时尚。

看到我买了她很多东西,她就和我攀谈起来。她用一口颇具自己特色的方言自我介绍,我姓姜,美女姜,我叫姜芸。这是刚出生的时候,母亲给我取的名字,意思是要我只和美的东西相伴,不美的东西都要靠边站,另外,还希望我坚强执著一些,像雨地上的开着黄花的小草。

老人的确很逗,我扑哧一笑,继续听老人讲述自己的故事。

秉承着母亲对她的忠告,姜芸18岁那年嫁给了一个帅气魁梧的国民党营长,哪知道,刚刚结婚一个月,丈夫就被日本人的炮弹炸死了,姜芸抱着丈夫的照片哭了整整三天三夜,她的婆婆是个开明的女人,看到前来给儿子报丧的副官一表人才,就把姜芸许配给了这个副官。

副官对姜芸的丈夫忠心耿耿,尽管答应娶了姜芸,但是,一直没有碰过她,副官说,那是对营长的大不敬!副官带着姜芸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对她照顾得无微不至,这样的日子没多久,这位副官又在台儿庄战役上牺牲了。

两个男人,同一种命运。这就坚定了姜芸单身一辈子的信念,与此同时,她也对日本鬼子充满了仇恨,她发誓,这些仇她一定要报。

报仇的方式有多种,姜芸选择的是无偿给所有的抗日队伍做鞋子,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只要抗日,她就无偿供应。为此,她还发动了不少和她有相同遭遇的烈属女人。姜芸做的鞋子很结实,且很好看,每个上面都绣了两颗星,姜芸说,一颗代表着自己的营长丈夫,一颗是自己的副官丈夫,她要让每一个穿自己做的鞋的士兵记着,给自己的丈夫报仇,给中国人雪恨。

姜芸做鞋通常是夜以继日地进行,夜里困了的时候,她就想起了丈夫生前在战场上托人运回来两箱雪茄,她学着丈夫的样子点着了一根,狠劲儿地抽,抽第一口的时候,姜芸差点被浓重的烟草味呛得喘不过气来,后来,经过了几个晚上的磨合,姜芸逐渐掌握了抽雪茄的“门道”。就像她在鞋面上绣两颗红星一样,姜芸每次都要抽两根雪茄,同样是为了纪念自己的两位丈夫。

解放以后,姜芸在磁器口小镇上做起了生意,还是手工艺品,挣了不少钱,但是,她从不把这些钱装进自己兜里,留下买雪茄的钱,其余的全部都接济了穷人。前几年,她把自己的小店爿了出去,她这样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接济自己一位高位截瘫的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