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末世归来(第5/8页)

现在很多学《圣经》的学生把上述故事当做具有讽喻意味,标志着以色列子民被巴比伦俘虏一段时间后的重生。然而,原教旨基督徒认为这个故事属实,而且他们相信上帝可以通过超自然能力,将满河谷的尸骨起死回生—让他们复活了。他们认为,河谷里的尸骨复活,代表了上帝永恒的全能和掌控生死大权的无上优越性。无论现实情况如何,超自然复活(在耶和华活上帝的命令下)已经深深植根于犹太教和基督教传统中。

基督教

复活的概念,并不局限于早期的希伯来领袖和先知。据称,耶稣基督在人间传道期间,也表演了此类神迹,当然,他也据说在被钉十字架后从坟墓归来人间。这为持续了2000多年之久的基督教打下了基础。

基督复活的人中有一位是犹太教堂高级官员睚鲁的女儿。这个故事在对观福音书—马太、马可与路加福音—有所记录,故事大致雷同。

耶稣布道时,睚鲁走向他,在他面前跪下,恳求耶稣到他家,把“双手放在”他那病重垂危的女儿身上。人们认为耶稣能为她疗伤,他希望这样做能让他女儿恢复健康。当耶稣还在去他家的路上时他家一位仆人来告知他女儿已经去世。耶稣带着几个信徒还有女孩悲恸的父母,来到女孩躺着的房间里。耶稣在床边俯下身子,拉起女孩的手,用阿拉姆语说了句“TalithaQumi”,意思是“小女孩,起来吧”。女孩醒过来,站立起来了,完全复活。但是,一些《圣经》学者对此有争议,他们认为这根本就不是起死回生。他们指出,虽然马可和路加(马可5:21—24;35—42和路加40—42;49—56)似乎同意这点,但《马太福音》(马太9:18—26)立场稍微不同,省略了女孩死亡的残酷事实。《福音书》认为女孩仅仅是病倒了,而且耶稣到她家时她已经康复。根据这些争论,这让人对所指的“神迹”和宣称的“复活”产生了怀疑。

拉撒路

耶稣施展的另一复活神迹也备受争议:伯大尼的拉撒路(或利亚撒)的复活,尽管不清楚拉撒路为何方人氏。据《圣经》记载,他居住在叫伯大尼的小镇,是抹大拉的马利亚(她是耶稣主要伙伴之一)及其姐姐马大的弟弟。但是,有些传统(主要中世纪传统,但起源更早)声称,他是圣母马利亚的兄弟,因此也就是耶稣在人间的舅舅。而其他传说描述中,他是与姐姐们住在一起的塞浦路斯人,而他所有的姐姐都成为耶稣的追随者和朋友。耶稣和拉撒路之间的关系似乎非常深,因为当耶稣听到他的死讯时,他大声号啕。当耶稣到了伯大尼时,拉撒路已经安葬入土,于是他告诉马大,他确认拉撒路会再次活过来。耶稣命人把坟墓入口的石头扒开,放声悲号起来,“拉撒路,出来吧!”这时,尸体出现在坟墓口,依然穿着寿衣。耶稣让人们把他身上的裹尸布除下,大家发现拉撒路的确是活着的,他随着耶稣的命令起死回生了。人们普遍认为这是耶稣神性的标志,这也被引用为耶稣最伟大的神迹之一。这个故事在《约翰福音》(2:1—45)有记载,之后拉撒路变成怎样,无从所知。不寻常的是,他随后的生活,《圣经》里不着一点笔墨—但关于此却流传着好几个传说。一些故事认为,拉撒路备受邻居们的辱骂,因为他欺骗了死亡,被迫逃亡到塞浦路斯(因此,塞浦路斯与后面的故事相关联),在那里他变成拉纳卡/基提的主教,由门徒保罗和巴尔纳伯专门委派到岗。基提的主教享受特殊地位:他们有自治权,意味着他们不要向更高层汇报,担任执行统治者。13世纪《黄金传奇》(GoldenLegend)中叙述的另一个故事中,耶稣钉死于十字架,拉撒路和抹大拉的马利亚跟着一些朋友直接从圣地逃亡到欧洲。在欧洲,拉撒路成为马赛的第一位主教。法国其他地方似乎也承认他,例如,他也被认为是勃艮地的维泽莱主教,而位于旺多姆的三位一体修道院(AbbeyofTrinity)一段时间内,据说持有经匣(犹太名字叫特弗林),里面听说包含基督在拉撒路坟墓旁留下的眼泪。在相邻的欧丹小城,他被吹捧为圣人拉泽,而且镇上的教堂供奉他。根据传说,圣人拉泽也是非常年长,比周围大部分人活得更长。或许,这主要归结于他曾经死而复生这个事实。所有这些传说都认为,拉撒路复活后,成为杰出的教徒,继续过着正常人的生活。

耶稣基督

颇有争议的是,西方信仰中,最伟大的复活神迹,当数耶稣基督的复活,这所谓的复活事件为基督教奠定了基础。基督信仰的核心是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而死去,埋葬在坟墓里。但是,耶稣十字架上钉死后第三天,据说,他的一群信徒目睹他又活过来了。信徒们认为,耶稣复活,是他的神性和与上帝融为一体的最终证明。的确,据称,耶稣用他的意志和明确的目标“征服”了死亡。许多原教旨信徒断言,他的复活,是肉体复活,他是“活生生”地归来,而不是以鬼魂的形式复活。换而言之,他以真实的形态回到人间。耶稣有好几次出现在他的信徒前,有种解释(约翰20:24—20:29)中,一名叫托马斯的信徒(也叫迪莫斯)让耶稣证明他从阴间以肉体形式回到人间的实证。因而耶稣邀请他把手放在自己手上的伤孔里,这是受难时指甲留下的,或让他把手伸到伤口里,这是被受难时站在十字架旁的罗马士兵挥动的长矛所伤。《圣经》没有提到托马斯是否这样做,但单凭耶稣的邀请,似乎已经足以说服大家相信他的肉体复活。奇怪的是,其他信徒似乎对耶稣的肉体凡身毫无疑问。

当然,复活故事的真实本质有很多神学争议。原教旨基督徒强烈认为这是肉体复活,并指出,耶稣死后有一次出现时,他真的坐下来和两名亲眼目睹者进餐。今天,有些基督徒认为,耶稣复活不是肉体上的,而是基督教徒灵感和信仰的标志性化身。本书不会卷入神学争议中,但耶稣复活的故事本身确实是现代人对个体起死回生信仰中,最强烈的例证。这个故事流传了超过2000年,成为公认教会的核心信条。在信徒们看来,耶稣确实征服了死亡,是世上唯一一位通过神之意志和存在的纯粹而从冥国归来人世的人。

但这种信仰有点模棱两可,因为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在犹太教和基督教传统里,死人复活和恢复生命似乎已经是根深蒂固的信念。的确,在正统的犹太法典中,死者通过拉比而复活,这依然是哲学家和神学家摩西·迈蒙尼德(1135—1204)倡导的13条箴言的最后一条,摩西曾经在安纳托利亚、摩洛哥和埃及一些地方传道授业。他说:“我完全相信,世上有死尸复活—死者的复兴—当复活是上帝(愿他蒙福)的愿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