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5/19页)

杨岸那一巴掌还不怎么样,杨大年的这一脚却令媒婆受不了,那倒不是因为他的脚重,而是杨大年的身份不同。

他不仅是杨氏的族长,而且还是当地的首富,份量自然不相同,所以那媒婆哀声请求道:“大官人,这不是老婆子的意思,是男方再三再四要老婆子来的。”

杨大年怒道:“不长眼的东西,人家请你来,你也得秤量一下对方的身份,够不够得上,我这位姑姑为我们杨家争得多少光采,你们有几颗狗头,居然想她去当管家婆。”

可怜的媒婆只有连连磕头的份了,杨大年道:“我们杨氏族中公议,准备了十万银子的陪嫁,你们去估量一下,有资格收得下这份嫁妆的人家,再来商量,否则说别来讨打了。”

媒婆一听有十万两银子的陪嫁,眼睛都发直,那是一笔不得了的钜资,如果能说成了这一头亲,那谢媒的酬礼,至少也在千两上下,有人做了一辈子的媒,累积起来,恐怕也赚不到这个数目呢。

受了钜金的诱惑,她甚至于忘了脸上挨过的巴掌,也忘了屁股上的那一脚,爬起来飞也似的走了。

这边杨岸也相当吃惊,看着杨大年道:“大年,你别开玩笑,这话可不能随便说的,到时侯要拿出来的。”

杨大年道:“那当然,只要说定了人家,就把嫁妆抬到祠堂里陈列出来,一两都不少。

“你说这是族里的公决?”

“是的,叔叔放心,由族中分摊,不要你摊一两。”

杨岸苦笑道:“对我这个妹子,我还会小气不成,只要我有的,我都拿出来了;可是我却惭愧得很……”

他看看旁边的丁婉卿道:“婉卿倒很大方,她愿意为兰妹办嫁妆,拿她的私蓄替我做面子,但也不过是四五之数,我想这也够好了。”

杨大年笑笑道:“是的,两个月前,县太爷嫁女儿,才不过花了两万银子,已经让县里的人说个没完了,不过兰姑不同,她为我们族里争得了不少体面,应该由族中为她风光一下,怎么能要婉婶花费呢。”

杨岸道:“大年,我知道本族的那些老啬鬼。他们不往里捞几文已经算好的了,那里肯往外拿?这十万两恐怕要你一个人拿出来了。”

杨大年道:“钱是由我出,他们具个名,既做面子又好看,他们还有不答应的。”

杨岸叹了口气:“大年,我知道你拿得出,但是这究竟不是笔小数目,你媳妇那儿……

杨大年道:“叔叔放心,这就是您侄儿媳妇的意思,她多承您各位的帮忙,保全了身家,没被妙贞观的人给坑进去,心里对您万分的感激,一直想报答您一番,可也知道您身上是尽不上心的,所以趁着兰姑的事情上尽点心,我来的时候,是她把摺子交给我的,在相洲的两家银号,四家生意,总数是十四万五千两多,叫我别小气,放开手来花。”

杨岸道:“侄儿媳妇倒也能干,生意居然做到我们家乡来了。”

杨大年一笑道:“这些地方,她倒是颇有算计,她说百丈大树根上起,不管我们在别处的生意做得再大,老根总是在湖州,总要留点底子,作个退路,这儿的生计是她私下经营的,我根本不知道,这次她感愧并作,一起交了出来。”

杨岸道:“她倒算是个有心人,那更不能动她的。”

杨大年道:“叔叔,就让她尽点心吧,她说得好,如果不是大家拉她一把,由着她沉溺下去,别说是家财了,恐怕还会把她娘家也拖得家破人亡。”

杨岸道:“就算她自己不慎,她已是出嫁的妇人,怎么也牵连不到她的娘家去。”

杨大年低声道:“叔叔,对您不必瞒了。她除了自己跟妙真走得勤外,她娘家的嫂嫂,她自己的姊妹,都被妙真勾上了,幸亏事情是犯在咱们手里,否则真是不堪设想。”

杨岸道:“原来如此呀,这个妙真确实是该死了。”

杨大年道:“其实真正该感谢的是意哥,若不是她认识李头儿,把事情先压了下来,要落在别人手中,也是够我们受的,那些公人们都是黑透了心的,捏住了这个把柄,不时来开口,三千五千的,永无宁日。”

杨岸道:“他们敢,除非不要脑袋了。”

杨大年苦笑道:“叔叔,您可以不怕他们,小侄可没这么轻松,您杀了人放手一走了之,小侄却是有家有业的,再说您侄儿媳妇的娘家,更背累不起,所以这件事,她是着实感激。”

“那也该谢谢意哥才对,怎么谢到我头上了?”

杨大年道:“意哥究竟是个女孩子,小侄以为人情仍在您身上比较好。”

杨岸不解地道:“这是怎么说?”

杨大年道:“虽然事情摆平了下来,可是我那大舅老爷的为人我很清楚,这多少是个把柄,捏在人家手中总是不太舒服,落在您身上,他不敢怎么样,因为您是江湖上响叮当的大豪杰,他们巴结还唯恐不及,不敢再动歪脑筋,在意哥身上,就很难说了。”

杨岸将眼一瞪道:“那又能如何?”

杨大年道:“叔叔,侄儿因为您是自己人才说老实话,您别生气呀,话说回来,如果有人掌握住我一家的生死存亡,侄儿我也同样地不得安心的。”

杨岸平静了下来,杨大年继续道:“假如对方只是一个像意哥那样的弱女子,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叫她永远开不了口。”

“他们敢杀人吗?”

杨大年道:“他们不会自己动手,但是买个凶手前去却是很容易的事。”

“那除非把我们都宰了,否则有他受的。”

杨大年道:“他们如果要买凶灭口,一定做得很秘密,牵连的人那么多,您又知道是谁呢,再说就算您事后调查出主使人了,再为意哥报了仇,意哥那条命已经送掉了,那是再也弥补不回的了。”

杨岸呆了呆道:“想不到人心会这么险恶。”

杨大年道:“当然,小侄只是想到有此可能,所以事先跟李头儿商量好,把事情落到您的头上,说您为了卫护小侄,才商请李头儿多方掩饰的。”

李大成一直在旁边不说话,听到这里,才忍不住道:“杨大掌柜的顾虑还真对,妙贞观是黄巾馀孽,而朝廷早有明令,黄巾馀孽是以叛逆论处的,谁沾上了就是满门抄斩,这关系太大了,无怪乎那些人个个心惊肉跳的,看来还是大先生担起这担子的好,他们可不敢碰您!”

杨大年道:“莫非已经有人对谭姑娘起疑了?”

李大成道:“那倒没有,目前根本没人知道有谭姑娘牵涉其中,只有太守赵大人知悉内情,我本来还在奇怪,赵大人为什么叫我送一笔钱财来给谭姑娘,叫她不要再回长沙,现在听了杨大掌柜的推测,才明白了其中原因,事情若是少有泄露,那真是危险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