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翻覆寻常事 千秋谁制衡(第2/8页)

韦玉筝嘴唇一撅:“哼,那日在汴梁码头她没叫你么?装甚么呀你。”

唐宁那日只见了韦玉筝,并未看见柳家船队,听韦玉筝这么讲,却想起来了,笑道:“你弄错人了,那一位不是阿元姑娘,是她的表妹崔五娘。”

韦玉筝一下子从唐宁怀里直将起来,嚷道:“好啊,还有一个崔五娘。”心想起那女子既是崔五娘,那旁边一人该是阿元了吧,虽没细看,好象确也是清秀不俗,不过自己与她相比总是不相上下吧。故作气恼,对唐宁板着脸道:“老实告诉我,还有甚么人。”

唐宁笑道:“大家原先常在韩公文那里玩,又没有甚么,不要胡说。”

韦玉筝哼一声:“我才不信呢,让我数数看,袁聪、郑小姐、阿……元、崔五娘、颖妹妹……”

唐宁笑道:“别乱编排了,袁姑娘是你师姊,杜姑娘是你师妹,崔五娘还是个小孩子,郑小姐就更没瓜葛。”

韦玉筝笑道:“那谁有瓜葛?阿元吧。”

唐宁笑道:“醋丫头,有牙吃坏苦没修。”他虽是平素认真,如今二人独处,心情也放纵开来。“没修”与“没羞”同音,语带双关。韦玉筝拿手指勾他腮帮,笑道:“敲落伊牙赔泪流。”

韦玉筝依在他怀中,同乘一骑,虽在大唐,风气开放,也属罕见,那田间的农夫不觉抬头多看几眼。唐宁不好意思,笑道:“小心人看见。”

韦玉筝眼里只看得见渭河上的船队,笑道:“我就是要让她看见。”话虽这么讲,身子却直了起来,“还有凤儿……”陡然住口。

多日来,二人刻意不提凤儿,未料此刻兴奋之下冲口而出。

一时二人沉默不语,许久韦玉筝道:“宁哥哥,我觉得好对不起凤儿。”

唐宁定了定心,道:“筝妹,其实我的心你也应该能知晓的,你我自小有缘,性情相投。凤儿出身孤苦,我不忍心,但我和她其实没甚么话可以说。”

凤儿没读过书,唐宁又一向以读书人自诩,这本来便是一座天大的山翻不过,只是这些江湖中人从不曾想过。

韦玉筝这才彻底明白,心花绽放,道:“宁哥哥,我明白了,我好开心,好开心。我不求什么了,凤儿也没关系。”这话的含义便是两人一起嫁给唐宁也没关系。

唐宁摇摇头,道:“我们这就到华山,我会给凤儿当面说明。”当即拨转马头。

到得华山,老疯头与凤儿都不知去向,却见韦玄中与袁聪有了一对可爱的双胞小儿女,已经有三岁了,那小女孩还安稳听话,那小男孩却十分好动,一刻不得安宁。

韦玉筝过足了一把做师姑的瘾,笑对袁聪道:“师姊却是少生了一个,不然便可唤做安子玉了。”

袁聪嘻嘻笑道:“你们一个安之,一个玉筝,再生个儿子,这‘安’‘子’‘玉’才一些不缺了。”韦玉筝大窘,满面通红。

唐宁却在一旁与韦玄中谈起近来江湖中事。韦玄中又走远数十步,低声对唐宁道:“长安剑宫近两年炙手可热,好不兴旺。介山派原本与之结盟,不知因何想要退出,结果介山派掌门与两位宿老便被安得罪名下狱。最惨的却数关中铁剑门,原本便只一个传人,在城中任金吾将军,突然遭神策军抓捕,两下里动手,竟连家中妻小也被杀尽,那人临死前高呼‘长安剑宫’,邻里听得明白,街头巷议不绝。”

唐宁心知那铁剑门传人便是秦宁的师父了,或许便因秦宁之事而被祸。唐宁心道:“长安剑宫中峰哥与骆二,一面是少时照顾自己的大哥,一面是仇家,将来如何面对?”

江南风情如画,日月穿梭,不觉已到大和元年。这日郑奇来得苏州,与唐宁韦玉筝共游虎丘,身旁还有一位身材匀称容貌秀丽的少女。那便是郑奇数月前在西川遇见的蜀中丁家剑的传人丁云,郑奇一见,惊为天人,苦追不舍。

郑奇之父郑权虽已赋闲在家,但毕竟曾列高官,见郑奇带回一个江湖女子,十分不悦,何况丁家郡望在济阳,本已非大姓,这蜀中丁姓自然是寒门了。郑权本来便因郑奇辞官生气,如今更是烦心,郑奇却坚不肯让步,非丁云不娶,郑权也只得由着他。

唐宁与丁云相见,不觉失笑,原来当年在西川薛涛曾有意为二人伐柯。郑奇大呼侥幸道:“幸亏当时唐大哥,不然……”丁云恶狠狠瞪他一眼,低头拨弄剑穗。

成都遇丁云之事,唐宁从未放在心上,也不曾告诉韦玉筝。韦玉筝侧目唐宁,轻哼一声,嫣然一笑道:“丁家妹子天仙美貌,正配你郑奇大侠。”

郑奇大笑道:“大嫂分明是别有深意。我若是女子,也会欢喜文武双全稳重诚厚的唐大哥,不欢喜游手好闲的滑头郑奇。云妹若是欢喜别人我自然生气,欢喜我唐大哥我便不生气。”丁云又羞又恼,轻嗔薄骂。

韦玉筝也笑道:“我若是男子,也只会欢喜美若天仙的丁家妹子,不欢喜又笨又丑的阿韦。”唐宁无可奈何。

丁云笑道:“大嫂是仙女,我怎好比啥?”唐宁与韦玉筝心道不消说又是郑奇多嘴。

郑奇又向丁云嬉笑道:“原来你早认识唐大哥,却一直不动声色。”丁云道:“你只顾唐大哥长,唐大哥短,几时问过我?”

此时四人正坐在剑池边,谈起当年吴王夫差逼死伍子胥的故事。唐宁便问起郑奇因何辞官。郑奇笑道:“我一心想做游侠,这唐大哥是知晓的,后来到宫中做侍卫,十分不自由。宪宗皇帝死得蹊跷,后来的穆宗与长安剑宫关系甚密,阎峰常入夜被召进宫。我也算剑宫记名弟子,受些优待,逐级提拔为南衙禁军中的一名将军。”

韦玉筝笑道:“你好好的将军不做,偏要做甚么游侠。”

郑奇道:“唐大哥要不辞军,也遇不到大嫂。我若不辞军,怎能遇见你弟妹?”

丁云嗔道:“在大哥大嫂面前,你便不能正经一些。”郑奇嬉笑道:“何谓正经?”

韦玉筝笑出声来,想起老叫花子,便道:“丐帮嬴帮主最知正经。”郑奇奇道:“嬴帮主?”韦玉筝点点头,作得一本正经道:“嬴帮主讲了,四书五经,《道德经》《南华经》,都是正经,佛经都是不正经。”

丁云笑道:“堂堂一帮帮主,岂会如此。”郑奇道:“改日你见到,便会晓得。这江湖前辈,大侠名宿也不全象唐大哥一般老成的。”唐宁失笑道:“我何来老成?”韦玉筝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郑奇道:“谁道比‘上’不足?其实这天下人人皆非时时一本正经,‘上’也一般,这皇帝听起来威严,也是不正经的。”他将“上”歪解为皇帝,对唐宁道:“某一日穆宗忽然兴起要做神仙,便传兴唐观的方士献长生不老药。兴唐观的方士们又哪里炼得出什么长生药,便翻箱倒柜,找出了柳泌当年炼的丹药。穆宗也不知服用之法,将七八颗丹药一并服下,不过几个时辰便归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