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少小相逢客 何人知玉声(第4/8页)

华阳道人听唐宁固执不化,沉下脸来冷笑道:“你既然热衷功名,又和长安剑宫有交情,怪不得看不上太乙门了。”要带韦玉筝离去。

韦玉筝道:“师父,徒儿离家已久,想回去看看母亲。”华阳道人哼了一声,也不做答,扬长而去。

唐宁道:“都是唐某不好,惹前辈生气。”

韦玉筝嫣然笑道:“唐师兄放心,师父是脸硬心软的,过一天就不生气了。”

两人做伴沿官道回长安,一路经过马嵬坡、咸阳等地,韦玉筝读书颇杂,二人文学武功琴棋之道随意漫谈。唐宁原本还有几分紧张,后来相谈投机,才敢仔细看她,见韦玉筝肤色白净,容貌不是艳丽,却是清纯可人,想起将她呼作仙女,唐宁自觉好笑。

到了长安西面的金光门,唐宁却不入城,沿城墙向南而去,韦玉筝也不多讲,随他而行,二人倒似心有默契一般。

一路到了子午谷口,唐宁向路东的村子走去,韦玉筝倒微微发愣,随唐宁走近一座小院。那院落不大,青苔上阶,杂草丛生,显见久长无人居住。唐宁打开房门,屋内书架上堆放不少书籍,地上桌上也蒙了一层灰尘。

韦玉筝道:“这里是唐师兄的家么?”细看唐宁,语气有几分异样。

唐宁心道:“这不是明知故问么?”笑道:“是啊,有许久不曾回来了。”收拾了一些书籍包好,便退出房来,锁门出院。

出了村子,到得一片树林,韦玉筝忽停住脚步,呆呆的思索甚么,唐宁见她出神,也不去打扰。过了一会,韦玉筝拔腿向南山走去。唐宁跟随她来到山脚,见韦玉筝左看右看,随一条小路走到一处山坳里,拨开草木,却是一个小小山洞。

唐宁当她一步步走向山坳时,已是眼光发亮,仔细打量韦玉筝,听得她口中轻轻道:“十二年了,十二年了。”

唐宁跨前一步,喜道:“你是小妹妹?”

韦玉筝扭转头来,盯着唐宁,也是欣喜万分,颤声道:“你就是小哥哥了?”

唐宁笑着点头,二人一路同行,不知韦玉筝竟是幼时相遇过的那个小女孩,心情激动不已。

韦玉筝欢喜道:“你果然是小哥哥,适才到你家中时,我便想你或许便是小哥哥,看上去与小时候还有几分相似,只不敢相认。”拉住唐宁手道:“小哥哥,这些年小妹一直想着你呢。”

唐宁也笑道:“我也长想着小妹妹,怪不得在翠华山见到你觉得似曾相识,不过你那时才这么大,一时认不出来了。”他将手放到离地三尺高处,以示韦玉筝那时只有这么高。两人原本客客气气,因幼时一段奇遇,立时觉得十分亲近。

韦玉筝掩口笑道:“那时我才五岁么,小哥哥也只有这么高,脸上还全是土。”她也将手比划一下。

唐宁叹道:“十二年了,能再见到小妹妹,真是巧合。”

韦玉筝开心道:“是啊,不单如此,三年前小哥哥居然找到我家里。”

唐宁问道:“小妹妹,贵府又迁往何处了?”韦玉筝一笑道:“还在那里呀。”她每一笑便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唐宁甚觉她可爱可亲,和她在一起,很是无拘无束,笑道:“你骗我,我后来去过,都搬空了。”

韦玉筝道:“有一段日子,山中来得几名炼丹的方士,四处乱寻炼丹用的山洞。我家担心行藏暴露,招来仇家,便避开一阵,后来见他们确实只是炼丹人,也没找到我们家,又搬回去了。”不知不觉谈到了仇家,韦玉筝道:“我那时太小,记不得甚么,连那仇家的样貌我都不知。他们杀了我的乳娘,还打伤了我母亲,我一定要找到他们报仇。小哥哥,你一定要帮我啊。”她本笑颜如花,一提此事,立时脸色黯然。

唐宁见惯了她的笑容,此时见她伤心竟有几分心疼,他虽对报私仇之类的事看得极淡,但想起小时经历,也是义愤,道:“这些人残害妇孺,丧尽天良,翦除他们义不容辞。”

韦玉筝叹道:“可惜我们一点线索也没有。”

唐宁道:“不要灰心,我们将所能忆起的事好好想一想,或可找得些许线索。那黑衣人的口音好怪,现在想来似乎是河北口音。”

韦玉筝收起笑容,幽幽的道:“那时我还小,有些事已记得不大清楚。只记得那天被大伯伯和小哥哥你救了,后来被大伯伯带到山里。过得不知几日,大伯伯又将我带到翠华山,妈妈已在那里了。等我长大了些,问妈妈时,她说大伯伯是我父亲生前的好友,至于姓甚么是甚么身份她也不知。”

唐宁见她伤心,心中不忍,咬咬牙道:“那大伯伯便是那日在麦积山外救我的道人。”

韦玉筝急道:“哎呀,小哥哥你怎么不留住他。小哥哥,现在又到哪里找他?怎么办。”

唐宁道:“他便是终南道人,也是你的师伯呀。”这个秘密在他心中深埋十多年,因要信守诺言,从不曾对人提起,今日实在不忍见韦玉筝难过,便说了出来,当然韦玉筝是当事人,唐宁也不曾违反诺言。

韦玉筝啊的一声道:“这些年我一直想找到当年的恩人和仇人,现在终于找到恩人了。”竟流下眼泪来,道:“小哥哥,我不知怎生才能报答你们呢。”

唐宁将十几年的秘密讲出,心中却似放下一块大石头,顿感轻松,道:“我哪能算救你?救你的是终南前辈。小妹妹,你怎么又拜了华阳道长为师呢?”

韦玉筝道:“我家一直隐居在翠华山冰风洞后的石林树林之间,很是隐秘。十岁那年我一时贪玩掉进湖里,正巧被我师父路过救起,便拜了她为师。”

唐宁道:“小妹妹,太乙门的功夫是用剑,为何你用的是软鞭呢?”

韦玉筝道:“我师父也不用剑,只是把剑意用在拂尘上。她知道我的经历,怕我学剑后报仇连累太乙门,便不教我用剑,改用软鞭。”

唐宁道:“太乙门功夫中并无使软鞭的,华阳道长怎生教你?”

韦玉筝道:“功夫还不都是人创出来的,原来没有,不会创么?师父为创这套鞭法,专门到江湖上跑了一年,见识了几家用软鞭的,回来后结合太乙门内功,创了十八招,后来又增添了六招。”

唐宁被一语点醒,笑道:“对呀。我若不用太乙门的剑法,另创一套,便不会连累太乙门了。”跟着便泄气道:“自创功夫,需要有大智慧、大修为的人,我这不是痴人说梦么?”

韦玉筝一脸认真的摇头道:“不。小哥哥,你别灰心。我师父说过,江湖功夫看外表招式容易,看内功心法难,我这套鞭法一样用的是太乙门的内功。我想只要改一改剑招,别人也看不出你是哪门哪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