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少小相逢客 何人知玉声(第2/8页)

唐宁听她口气,这道姑居然是胖大道士的师妹,忙行礼道:“晚辈不识前辈,望前辈宽恕。”

那道姑听他只称前辈,依然脸色不豫,哼一声道:“怎么,叫声师叔也委屈了你么?”

唐宁道:“在下确曾受太乙道长教授剑法,只是不曾入门,望前辈见谅。”

那道姑更加不悦道:“我太乙门在江湖中声名赫赫,多少人想进还进不来,你甚么来头,好大的架子。”

唐宁忙道:“前辈莫要误会,太乙门是名门,晚辈自然敬重。不过晚辈是读书人,虽然有缘得太乙前辈和其他几位前辈垂青传授武功,却不想弃了书卷。”

那道姑皱眉道:“原来如此,怪不得你的武功这么杂,不使剑法,我还真一时看不出来。太乙师兄的徒弟都是太乙门道士中选出来的,怎会教你一个俗家人?还不拜师,真正奇怪。”

唐宁道:“实是几位前辈错爱。”

那道姑见他态度谦恭,脸色方缓道:“错不错爱,再说吧。唐师侄,你又怎么遇见了筝儿。”

唐宁道:“是这位姑娘么?昨日夜宿红花铺,听这位姑娘投宿,声音耳熟,今晨便顺路跟到凤州。晚辈与这位姑娘只见过一面,事隔三年,一时想不起,才一路跟随,请前辈和姑娘见谅。”

凤儿见唐宁姑娘长姑娘短,一路追着人家,脸色发青。

那道姑道:“好了,别姑娘长姑娘短的了,她也算是你师妹,你们师兄妹相称便是。”

唐宁道:“是。不知师妹贵姓?”

那道姑笑道:“啊?连姓都不知道。老道告诉你,她姓韦,名玉筝,老道便是华阳道人。”

那女子顿脚道:“师父,你怎么连名字都告诉,告诉唐师兄。”

那道姑华阳道人笑道:“师兄妹么,总会知道的,我们江湖中人没有那么多讲究,又不是做官家小姐。”

韦玉筝低头低声道:“是。”

华阳道人道:“你也将帽子取下吧,多熟悉熟悉,今后同门也好相互照应。”

韦玉筝依言将帷帽摘下。唐宁见她相隔三年,已经长大及笄,依然面白如玉,如蒙神光,心中又有一种异样,似乎很久之前曾经认识的。韦玉筝也见唐宁头上束了冠,衣着虽不华贵,却已非当年的白衣少年。

凤儿凉在一旁,看韦玉筝面容可人,那唐宁又看个不停,愤然而去。

华阳道人笑道:“好了,不打不相识,你们师兄妹也认识了。唐师侄,你因何事到凤州来?”

唐宁到四下无人处,道:“不瞒前辈,晚辈是受凉国公李愬所托,前往甘陇一带察看吐蕃军情。”

华阳道人皱眉道:“唐师侄怎么参预官府中事?”韦玉筝却是眼睛一亮,有几分跃跃欲试。

唐宁道:“晚辈曾任军职,李凉公乃是旧识,所以受他之托。”

华阳道人摇头道:“江湖中人还是少参预官府的事为妙,你没拜师入门倒是正好。”

唐宁道:“前辈放心,晚辈此去也不会牵连江湖。”

华阳道人冷笑道:“好大口气,万一有人与你动武,还看不出你是太乙门功夫?”

唐宁一时语塞,江湖中胜过自己的人何止成百上千,恐怕真会连累太乙门。

华阳道人正色道:“唐师侄,师叔还是劝你今后莫再管这等事情。你若想作官呢,便好好读书,考个举人进士什么的;若想做江湖人呢,便莫与官府瓜葛。”

唐宁沉吟不语,这次来甘陇他只想到是为国尽忠、为友尽义,并不曾想那么多。

华阳道人又道:“譬如你的师叔终南道人,武功胜过你多少,十几年前他与朝廷官员来往,差点便毁了太乙门,最后只有他自己退出太乙门,浪迹天涯,前车之鉴,望师侄你好好想想。”

韦玉筝道:“终南师伯。”眼色放光,终南道人是江湖中传言神仙一般的人物,虽是韦玉筝的师伯,她却不认识。

华阳道人又问道:“唐师侄准备走哪条路?”

唐宁道:“原定两条路相机而行,一条向西直到成县,另一条经阳平关到利州,沿白水江西去,走阴平古道。向西路近,但恐吐蕃重兵屯扎,盘查甚严,尚未定夺。”

华阳道人道:“我看你还是走远路合适。西去有吐蕃大雪山的和尚驻守,这些和尚功夫了得,你还是避开为是。”

唐宁道:“多谢前辈指点。”

华阳道人道:“我怎么听着这前辈两个字这么不顺耳,也罢,就不难为你了。再有,你还是少与武灵门这样的交朋友,尤其还是个姑娘。”与韦玉筝告辞去了。

这话却也莫名其妙,人在江湖,广结朋友,武灵门如何又结识不得?便是武灵门的少掌门田布,也率军参与平淮西,与唐宁相识。“姑娘”就更莫名其妙了,莫非武灵门的姑娘都是蛇蝎猛兽?

唐宁也自往利州而来,沿白水江到达碧口留宿,但见一条清江夹在两岸青山之间,一泻东去,岸边乱石成堆,却有一群人立在水中淘金。那些人衣裳各异,胡汉杂处,十分和睦,其中不仅有汉人、吐蕃人,也有羌人打扮的,相互谈笑,也是各种语言混杂。中原百姓多有视吐蕃为敌的,唐蕃近四十年也屡有战事,但亲到这交界之地,才知百姓之间本是和睦共处,亲如一家。

唐宁坐在岸边,看着江中急流,水流一去不返,那个个浪花却永不改变,或旋或翻,姿态各异,随江中地形生成。唐宁不觉又胡乱痴想一阵,想起孔子感叹时光流逝的“逝者如斯夫”,又想起兵法中的“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想来想去,一会又想到剑法,一会不知为何又想到了阿元,叹道:“无那清江水,一泻似人泪”。

一连几日,唐宁经阴平、武都,翻越米仓山到了成县,这一路汉蕃杂处,地方官吏仍奉唐朝廷命令,由此向西很远也无吐蕃驻军。倒是成县已为吐蕃兵占,也不过上百名士兵驻守,防卫也不严。

唐宁留心身后,知道一路不远处有人跟踪,猜得那是凤儿。此去凶险莫测,唐宁自不愿牵连她,便故意向东,将她甩开。

唐宁再向北去,经麦积山边,却见有吐蕃兵设卡盘查甚严。唐宁四下望去,两旁尽是山林荆棘,没有道路,唐宁自然无所谓,斜斜插上西面山峰,寻得条小路下山。

刚刚转上大路,两边长草中呼呼飞出几条人影,将唐宁围在核心。唐宁见是几名番僧,大约便是华阳道人讲的大雪山的和尚。

当先一名番僧叽里咕噜说得一阵,唐宁一字不懂,只小心戒备。那番僧转而用生硬的汉话道:“你是大唐汉人?”

唐宁点头称是。那番僧道:“大唐汉人,来吐蕃,就是奸细。”呼喝其他番僧上前捉拿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