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4章 后记(第6/7页)

名寒敌胆,三省称闻。

诸匪传公擅道术,能摄神兵,惧之犹甚。

度公猎户出生,西南俚称“跑山匠”者,又行四,莫敢直呼其名,但以“跑山共四”代之。有遇,多降。

公闻之,讶曰:“不意剿者亦可得号也!”

亦有忌公功著者,乃投匿信,暗刺曰:“军中有某,于旧党布恩,于新党亦如旧。以文字交诸军,以切口交诸匪。操弄神鬼,至有号称。其志非小。向之所降,非降吾党,乃降某降鬼神也。”

公亦不辨,谒刘帅曰:“三省已定,储固请辞。当入教职,以展平生之志。”

刘帅与语良久,知其所系,嗟叹而释之。

后军中拔干才,能文者多进,诸军始悟公之德,感佩尤深,然公已去矣。

即转业,入蜀州教厅,为掌事,时三十有五。

辗转初定,而思远公已十三矣。

简化字至,公读之终夜。达旦,对思远公叹曰:“用心良苦如此,即当从之。”

乃改授简化字。

思远公幼受公学,其后十年,运营文字,与共揣摩,其学不亚之父。

公甚爱之,常语之曰:“非唯吾子,亦同窗挚友也。”

然当势不容,公但嘱之,勿泄其事。于外言行,皆和应时局。

文革至,公遣之返乡,与思成公秘议,藏字派碑于灶下,去祠堂瓦,置之场坝,践为块砾。

槽檩但可动者,皆匿之,并剔墙数堵,暴砖于地,使可见内。

小将至,则言四旧已除,勿复烦劳。李氏宗祠赖此得保。

又十年,国运周回,始振,送诸生海外。

思远公亦在其列,公以所藏《范滂传》授之:“勿以为念。君子所当重者,其有甚于父母。”

思远公在哥大,得《古今图书集成》,决然不返。

时论汹汹,与卖国等罪,公谢曰:“教子无方,使乖舆议,今当避位,以让诸贤。”

因退,携妻返乡,宁息其事。

后二十年,文锢渐驰,始得通音讯。

公于乡不置产业,但居宗祠,以薪俸缮之,期数年,尽复旧观。

所集诸书,不计门类,中西贯汇,而识问日深。

年七十,始授皮公,以其性佻,止于儒。

皮公长成,又遇星准,诱之改志,授魏晋文学,使成名导。

德人阿瑟,容克军贵之后。幼有多动之症,皮公携之造宗祠。

公始从三十六计,后授孙吴,司马诸法,以坚其志,以止其行。

命其以症为敌,施兵法以克之。

其症益消,阿瑟益果毅。长成即以刚韧驰名,并光家业,为欧罗巴巨贾。

天方国阿里木,时为王储幼子,自闭,药石无施。

皮公遇之德意志,悯其纯孝,携返,祈公施教。

阿里木虽避人,不言,然才情犹锐,绝擅图形。

公乃以甲骨文入,期月即成,识字过千,可与笔交。

公以为天才,益爱重之,日与游山水,辨草木虫鱼诸属,凯广其智,渐使接人。

至愈,皆返,公奇二人之才,乃开网课,虽远绝重洋,亦日授之。

其父祖皆感泣,并铭五内,督学犹甚,命二人以师祖待公。

阿里木后为天方之主,哲学大家,名扬当世者,公之力焉。

时中国始强,民族之信犹需国问,然经年断灭,存无一二。

皮公乃置公课于网上,令好之者皆可得教。

公深入浅析,因循善施,所讲每起一絮,其后敷连广涉。

然纲举则目张,听者无意,皆会于心,喜谓曰:“二十载槁形诗书,今日方知国学之易也!”

相呼从学,声名再噪,而公已近期颐矣。

乃召思远公返,存稿亿字,尽呈史宬,昭续千年文教。

二子曰:“英雄得势,亦必循时。公之不遇,可谓甚乎!设生早晚二纪,皆不至此。然使颟樗而成英材,可谓因性施理,有教无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公亦可称展志矣。”

“是故君子守命,终无怨谤,亦不虚度者,为有所寄耳。”

“公之淡泊,为其忧必不在己身,故其思必不在己遇也。存续之功,世皆高其子之愗勤,而未有明其父之远瞻者,惜乎!”

《李氏宗史·乡党·王婆婆传》

王婆婆者,实刘姓,名玉兰,嫁李家沟,依俗称夫姓。

兰幼,失怙,依其姊。

姊家亦贫,兰幼即操持,杂粮野蔬,仅半温饱。

年十四,嫁。

次年得子,其夫即病。兰侍之三年,资储荡然,尽易汤药,终不治。

兰为孀妇,方十八,然不忍捐家。乃善事翁妪,独哺幼子,身自耕养。

个中哀劳辛戚,未忍尽言。

越二十年,家道终贫,迹步蹒跚。然赖兰之勤,亦终得过。

翁妪见背,兰善葬之,与子延妇,寄兴家之思。

越二载,得孙良厚。

然子亦病,药石罄尽,终无效。

家余四堵,绝类圹室。媳难堪其贫,弃良厚,见奔。

兰时四十,唯余弱孙,心如槁木,烬尽成灰,乃调鼠药,思自绝。

药成,而良厚号饥。

兰终涕下,泣曰:“终一命也,何辜而托吾家!”

乃调粥,哺良厚,泪入羹汤,而其心渐转。

入夜,抱良厚后山,于翁妪夫子墓前,涕零号呼,状若疯痴。

至中夜,拜诸君墓:“妇无宿德,命薄如斯,至诸君捐弃。罪不待言,当自绝以谢,然弱子无辜,必使长成,其后方敢肆志。”

“诸君有灵,助妇佑孙,必使平安,无灾无病,此妇之一愿也。”

“人其活脸,树必活皮,如命不活,脸皮何用乎?”

“今当改辙,溷沦自弃,实无可辩。诸君如或见责,但应妇身,勿使良厚受殃也。”

再拜,下山,改移装束,历诸乡,以媒为业。

兰虽操业,然非营营求利者。必细问,察识,方行事。故所使媒妁,多如意。

或有夫妇抵牾者,兰但以自举,言孤苦以为开解,劝夫妇之道不易,当善珍惜。

人亦多悟,每谐。

由是其声渐驰,延聘之家,多信赖之。

然其时乡人亦多贫,媒资每鸡鸭而已。

兰不舍食,育之,以卵易米糠,渐滋繁。

性洁,虽家徒四壁,然蛛尘不染。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而后为良厚治馔。虽锅台灶壁,洁净无余。

日督良厚甚严,叨叨不歇,良厚每默然。

乡人未有以常媒待之者,然亦不敢露悯色。但接之以常,心实重其坚白。

兰亦坦然,虽不怿其业,事每忠勤。

喜助人,遇婚丧生节,兰多预之。

虽无学,性实慧,疑有宿敏。宴间俗乐歌庆,皆一遍而默然于心。

遇年节,则制连枪,金钱板,入夹川与各商铺歌蹈。

其艺精绝,人亦不厌,多以钱粮酬之,家资渐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