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文艺复兴(第2/3页)

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城,一名叫格雷西恩的僧侣为那些想了解教会法律的人编写了一本教科书。于是,许多年轻的神父和众多的民众纷纷从欧洲各地赶来,听格雷西恩阐释他的思想。为了保护自己不受该城市的地主、商店老板和女房东的欺诈,这些人组织了一个互助会(即大学),这就是博洛尼亚大学的起源。

后来,巴黎大学发生了一场争论,我们不太清楚其中的原因。只见一群愤愤不平的教师和学生,一起度过英吉利海峡并在泰晤士河畔一个名为牛津的热情好客的小镇建立起了仁慈友善的家园,这就是著名的牛津大学。同样的,在1222年,博洛尼亚大学发生了分裂。不满的教师带着他们的学生迁移到帕多瓦另起炉灶。从此,这座意大利小城也能拥有一所自己的大学了。很快,大学如雨后春笋般地遍布整个欧洲。从西班牙的巴利亚多里德到地处遥远的波兰克拉科夫,从法国的普瓦捷到德国的罗斯托克,这种情况在不断发生。

的确,这些早期的教授讲授的东西在今天看来有些荒谬可笑,因为我们的耳朵已经接受了数学和几何的定理。不过,我在这里想强调指出的一点是,中世纪,尤其是13世纪,并非一个完全静止的时代。那时的年轻人同样生机盎然,热情洋溢,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正是在这片不安和躁动中,文艺复兴诞生了。

不过,就在中世纪世界的舞台帷幕缓缓落下之前,一个孤独凄凉的身影走上了历史舞台。这个人就是赫赫有名的但丁。对于这个人,你需要了解比他的名字更多的东西。1265年,但丁出生于佛罗伦萨阿里吉尔利一个律师家庭,并在这里长大成人。在他成长的年代,乔托正致力将阿西西的基督教圣人圣方济各的生平事迹,画到圣十字教堂的四壁上。在但丁上学的路上,他时常会惊骇地看到一摊摊血迹,这是以教皇为首的奎尔夫派和以皇帝为首的吉伯林派之间的暴力冲突留下的。这些血迹就是恐怖的见证,成为少年但丁永远不可磨灭的痛苦回忆。

他长大以后成了拥护教皇的奎尔夫派,原因很简单,他的父亲是奎尔夫派成员。这就像一个美国孩子最后成了民主党人或共和党人,仅仅因为他的父亲刚好是民主党人或共和党人。但是数年之后,但丁看到,若再没有一个强权的领导者,意大利将在无休止的内乱中走向灭亡。于是,他离开了教皇派转而支持吉伯林派。

他翻越阿尔卑斯山寻找新的支持者。他希望能有一位强大的皇帝能够重新确立团结和秩序。可惜他的希望破灭了。1302年,吉伯林派在佛罗伦萨的权力斗争中败北,其追随者纷纷被流放。从那时开始,直到1321年他在拉维纳城的古代废墟中凄凉死去为止,但丁一直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靠着富人的施舍而存活下来。这些富人本来早就被历史所遗忘,仅仅因为他们对一位落魄中的伟大诗人的善心,他们的名字才流传了下来。

但丁

经过多年的流亡和磨难,但丁感到很有必要为自己和自己的行为进行辩护,阐述自己的观点。当时他是家乡的政治领袖,整天都在阿尔诺河漫步,怀念着初恋情人贝阿特里斯。虽然她早已嫁为人妻并不幸死去,可但丁仍希望能偶尔抬起头来,在恍惚的空气中,瞥见她美丽可爱的幻影。但丁雄心勃勃的政治事业彻底以失败而告终。他曾经忠心耿耿地效忠过自己出生的城市,但在一个腐败的法庭上,他被无端指控为盗取公共财富,处以终身流放的刑罚。如果他胆敢擅回佛罗伦萨,就会被活活烧死。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和证明自己的清白,但丁于是创造了一个幻想的世界,尽可能详尽地描述了以往被命运击败的情况,刻画了贪婪、欲望和仇恨的绝望场面,是这些把他深爱着的美丽的意大利变成暴君唯利是图的战场。

他向我们叙述了一个冒险的故事。公元1300年的复活节前的那个星期四,他在一片浓密黝黑的森林里迷了路,更可怕的是一只豹子、一只狮子和一只狼将他团团围住。正当他在绝望中等死的时候,丛林中出现了一个白色的身影,他就是古罗马诗人与哲学家维吉尔。原来,仁慈的圣母马利亚和初恋贝阿特里斯在天上看到了但丁的危险处境,特意派维吉尔来拯救他。随后,维吉尔带着但丁穿过了炼狱和地狱。曲折的道路将他们引向越来越深的地心,最后到达地狱最底层的深渊。那里,魔鬼撒旦在这里被冻成永恒的冰柱,四周都是最邪恶的罪人、叛徒、说谎者,以及那些用谎言和行骗来欺世盗名的不赦之徒。不过在这两位地狱漫游者到达这个最恐怖之地前,但丁还遇见了许多在佛罗伦萨历史中起过一定作用的人物。他们包括皇帝、教皇、勇猛的骑士和怨声载道的高利贷者。罪不可恕的人必定要永世受罚,罪孽较轻的人只有在获救后才能离开地狱。

这是一个奇特而神秘的故事。与此同时,它还是一本关于13世纪的人们所做、所感觉、所害怕和所祈求的一切。贯穿这一切的,是那个佛罗伦萨的孤独流放者,他的身后永远跟随着他绝望的影子。

是啊!当死亡之门即将向这位不幸的中世纪诗人关闭时,生命的大门又向一位孩子敞开了。他就是著名诗人弗朗西斯科·彼特拉克,一位小公证员的儿子。

彼特拉克的父亲与但丁一样,同属一个政治党派,也同样遭到流放,因此彼特拉克不是出生在佛罗伦萨。在他15岁的时候,彼特拉克被送到法国的蒙彼利埃学习法律,以便继承父业。不过这个大男孩儿一点儿也不想当律师,他厌恶法律,他想成为学者和诗人。正因为他对成为学者和诗人的梦想超过了世界上其他的一切,像所有意志坚强的人们一样,他最终做到了。他开始长途旅行,在弗兰德斯、在莱茵河沿岸的修道院、在巴黎、在列日,最后在罗马,他沿途抄写手稿。最后,他来到沃克鲁兹山区的一个寂静山谷中住了下来,并在那里勤奋地学习和写作。很快,他的诗歌和学术成果使他声名鹊起,巴黎大学和那不勒斯国王都向他发出邀请,让他去为学生和市民授课。在前去任教的途中,他必须经过罗马。那里的人们早就听说了他的大名,因为他把那些快要被遗忘了的罗马作家的著作整理并抢救了下来。罗马市民决定授予他至高的荣誉。那一天,在帝国首都古老的讲坛上,彼特拉克戴上了诗人的桂冠。

从那时起,彼特拉克的一生充满着无穷的赞誉和掌声。他描绘人们最乐意听到的事物。人们已厌倦了枯燥乏味的宗教争论,渴望五光十色的生活。可怜的但丁情愿不厌其烦地穿行于地狱,就让他去好了。彼特拉克却歌颂爱、自然和阳光。他绝口不提那些令人提不起精神的陈词滥调。他到哪里,哪里就有规模宏大的欢迎仪式,和一个胜利凯旋的英雄的待遇相差无几。如果他碰巧和自己的朋友、讲故事的高手薄伽丘一道,欢迎的场面会更加热烈。他们两人都是那个时代的典型人物,充满好奇心,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并常常一头扎进几乎为人遗忘的图书馆仔细搜寻,希望能找到一份维吉尔、奥维德、卢克修斯或者其他古代拉丁诗人散佚的手稿。两人都是本分善良的基督徒。他们当然是,每个人都是,但是如果因为某一天注定要死去,就整天唉声叹气,衣衫不整,实在是没有必要。生命是美好的,活着应该是快乐的。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应该追求幸福。你想要证据吗?好的。拿一把铲子,去挖地吧!你发现什么了?美丽的古代雕塑,优雅的古代花瓶,还有古代建筑的遗迹。这一切都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古罗马帝国留给我们的巨大财富,他们统治全世界长达1000年。他们强壮、富有、英俊(你只要看看奥古斯都大帝的半身像就会知道)。当然,他们不是基督徒,永远进不了天堂。他们最多是待在炼狱中打发时光,但丁不久前才在那里拜访过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