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重回现场(第5/17页)

仁宗从忽然发病到死亡,仅仅两天时间。其死亡之速,与清代雍正皇帝近似。据张廷玉记载,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日,“圣躬偶尔违和,犹听政如常”,但到二十二日晚间,忽然就“大渐”了,众臣“惊骇欲绝”,纷纷赶到圆明园寝宫请安,没过多久,到次日凌晨子时,雍正帝即“龙驭上宾”了。现有学者研究指出,雍正帝是长期服食丹药致身体中毒,才突然死亡的。对于仁宗的死,民间议论纷纷,流传着其死因之谜的诸多传说。仁宗朱高炽之死也是明朝十六帝死亡鉴定中最大的疑案。

明成化时人陆釴《病逸漫记》说:“仁宗皇帝驾崩甚速,疑为雷震,又疑宫人欲毒张后,误中上”,指出当时社会上有两种猜测:被雷震死,被宫人误杀。

明代中期以后流布较广的《明记略》一书则指出:“仁宗或云死于雷,或云为宫人所毒,或云为内官击杀。”可见后来传言又增一种:为宦官所弑杀。

仁宗是被雷劈死的吗?嘉靖时人张合说,雷只是个幌子,仁宗其实是被宦官击杀的。他在《宙载》一书中说:一个阴雨天,仁宗上罢朝,退回后宫,突然就报“崩”了——有传闻称,仁宗回宫后被宦官刺杀,刚好那天打雷,宦官就伪称仁宗是被雷震死的。至于宦官为什么要弑君,张合解释道:“仁宗即位后,恶宦官,每欲诛戮”,结果被宦官先下手为强杀死。

仁宗到底是怎么死的?陆釴曾好奇地向一位雷姓太监求证,这位太监给出的答案是“盖阴症”至于阴症是什么,陆釴没有详说。笔者也不敢乱解,但另有一个大胆揣测,为仁宗之死补上另一种可能:仁宗或与雍正帝一样,是服食丹药中毒而亡。

据史书记载,为人温文尔雅的仁宗,在生前的最后时光,一反常态,脾气异常暴躁,很容易被激怒,而一旦发作,几乎难以遏制自己的行为。比如大理寺少卿弋谦,响应皇上初登基时求言的号召,多次上疏言事,仁宗就怪他“逾分”“卖直沽名”,每当临朝之际,恶感“数形于词气”,话不好听,脸不好看,大概事也难办吧,搞得“朝臣皆悚仄,相与以言为戒”。

还有一次,他差点把明初的名臣、任过国子监祭酒(相当于明朝最高学府的校长)的李时勉当朝打死。李时勉是个好言敢谏之人,为此在永乐年间吃过不少苦头。洪熙元年五月的一天,李时勉又出来讲话了,当着百官的面,他直言皇帝守孝之期还未结束就派宦官远至福建选取侍女的丑事,遂深深激怒了仁宗,当朝爆发,命侍卫打断了他三根肋骨,并降了官。不料李时勉也是个暴脾气,性格亢傲得很,他三天内连上三份奏章,提了更多的意见。仁宗认为李时勉是故意挑衅,干脆将他抓起来,施以严刑。亏得诏狱掌刑的锦衣卫千户曾受过李时勉的恩,秘密请来医生,为他疗伤,才侥幸不死。不过仁宗真是气着了,直到“大渐”那一天,犹有余恨,切齿对大臣夏原吉说:“李时勉当廷辱我!”一念此事,还是忍不住勃然暴怒,当晚就死了。

脾气暴躁、动辄发怒是服食丹药者的共性之一。仁宗生前炼丹,且为丹药毙命,从他的死亡的地点也可看出端倪。仁宗没有死在“天子正寝”乾清宫,而是死在位于紫禁城中轴线北端的钦安殿。这座宫殿至今还保留了明代的建筑风格,它始建于永乐年间,供奉的是永乐皇帝的保护神真武大帝,是明宫进行道教活动的重要场所。虽然没有直接材料记述仁宗晚年都在钦安殿里干什么,但显然想必除了烧符炼丹,也别无其他事可做。仁宗身体底子本来就弱,兼之炼丹服食操之过切,内火旺盛,所以脾气也变得暴躁。对此,曾在翰林院供职的罗汝敬后来说:“先皇帝(仁宗)嗣统未及期月,奄弃群臣,揆厥所由,皆憸壬小夫献金石之方以致疾也”,可谓直接证据。

仁宗之父明成祖朱棣死在北征回师的路上,也属于“暴崩”。朱棣笃信道教,大约永乐十五年后就很少出朝理政了,而是在宫中建立玄坛、斋醮扶鸾。他晚年患病,却不好生吃药,只吃灵济宫道士给他进的金丹。吃了丹药之后是什么情况?神相袁珙之子袁忠彻说:朱棣服药后,“辄痰壅气逆,多暴怒,至失音,中外不敢谏”。他实在痛心,便大胆谏了一句说:“此痰火虚逆之症,实灵济宫符药所致。”不料朱棣听了发怒道:“仙药不服,服凡药耶?”永乐二十二年四月,朱棣率师出塞,出兵时身体还无恙,中途还多次宴饮群臣,不想突然发病,没几天就死了,他甚至没能撑到大军入塞。这种突发而骤亡的情形,与仁宗之死非常相似。

仁宗作为不讨朱棣喜欢的儿子,为了投其所好,也学他钻研道教,大搞修合烧炼那一套,是再自然不过之事。对于仁宗服毒,外臣多不知,或知而不敢言,但在内廷行走的近臣多有所了解。好比那位袁忠彻,还有一位名叫盛启东的御医,这两人都是入了《明史?方技传》的人物,但都不讨仁宗喜欢。为此盛启东非常忧虑,有一次袁忠彻偷偷对盛启东说:“你不要过于忧虑,我观仁宗之相,非永寿之人,他不会在宝位上坐太久的。”袁忠彻的话后来果然应验,仁宗只做了8个月天子就去世了。这难道是袁忠彻相术高明,判人生死如寄?笔者推测应该是他深知仁宗与他父亲一样,中毒已深,不是医药所能挽救,故此才敢如此放言。

其实朱棣祖孙三代都是服食丹药的爱好者,过去人们对宣宗本人的情况注意不多,我们通过一些史料片段也能发现一些端倪。宣宗与他父亲仁宗一样,也是“骤崩”的。他从宣德九年十二月底发病,到次年正月驾崩,时间非常的短,且殁年仅38岁。据太监阮安留目击,宣宗死时“肌肤燥裂犹燔鱼”,身上的皮肤就像烧烤架上的烤鱼一般。阮太监说,出现这种情况是“以烈剂故”。烈剂应该就是炼丹炉里的产品。只是不知道它的功效是壮阳还是修合长生不死之术的。

宣宗好色,是众人皆知的。在这方面,他与其祖父朱棣有同好。宣宗在他父亲仁宗三年的丧期还没出,就急不可待地派人去某藩属国选美。该国国王大为诧异:“(仁宗)初丧,(宣宗)使人求女,意实急急。”在国丧期间选女,显然与传统的“君德”是大相违戾的。

据明英宗天顺朝阁臣李贤提供的可信材料,宣宗很喜欢修炼这一套把戏。宣德年间时有个叫常中孚的,做了一个巡检的小官。传言说此人身怀奇术——能“煮白金”(煮非煮酒之煮,乃指煮炼,是一种化学工艺,煮白金就是烧炼白银的意思),谁家宝玉之器损坏了,他能修补如初。宣宗听说他的大名,便把他找来,要试他本事。后来宣宗一高兴,授他正五品的吏部郎中之职,并经常召他进宫,还专门为他在宫里造了一处场子,方便他行其密术。他们在里面干什么,外人自然是“闲人不许入内”,就是宣宗非常亲信的太监也不得一窥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