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宫廷正骨”的传人 吴定寰口述(第4/5页)

定:都得动手的吧,那多累呀?

吴:习惯了,就不知道累了。我还做过大手术呢,1965年,左边切了一个肺叶。那会儿是累呀,五几年在协会工作,我是一个人兼,夏老他岁数大了看不了,就我一个人,那病人一天五六十。

定:50年代中医是不是都得参加工作了,不能自己随便在外边开业了?

吴:不是。中医学会成立不是50年代么?1950年成立的,这些个名医到中医学会,成立各科的分会,委员会,以后组织些老干部给学会搞点效益,成立一个门诊部,那会儿都是义务的,白干,不要钱,每个礼拜去一次。我由1953年年底就整个脱产了,家里就不干了,整个在学会。那阵儿科里就我一个人,带着一个护士。有时夏老去,一个礼拜去一天还是两天,他还管好几个,积水潭医院那儿成立骨科,他得到那儿去,某某医院的骨科也是他给成立的。

我就继承他这摊,由1950年到现在,到去年才退下来,给个奖杯,给个奖状。

张:嗬,中医药工作贡献奖,真不简单哪。您等于干了50年!

吴:我这套东西,主要在实践上比较少见,他们全是西医,咱们北京西医来才两三百年吧。

定:夏老在北京开业的时候,是不是西医的骨科在北京已经有了?

吴:已经有了,那会儿是德国医院,就是东交民巷的那个。注101那会儿治疗髌骨骨折,整个断了,疼得厉害,德国医院没办法,打石膏也固定不住。咱们要去看他还不同意,家属请夏老去给看,夏老就以看朋友为名,与杨克勤,北医的杨主任,后来是北医三院的院长,还有一个北医的英国专家,是一个英国共产党(党员),后来到积水潭医院,“文化大革命”以后回国了,注102他们就在一块儿研究。西医治髌骨骨折的观念,认为必须得接平了,不接平了容易形成创伤关节炎。咱们中医治疗就箍上,打上夹板,这是中医治疗髌骨骨折的一个特点,上小夹板,如果软,都有弹性,松紧度都有关系,咱们系那个带,打那个扣,不会压皮肤,这个中医治疗效果比较好。动静结合,光动也不行,老不动也不行。打石膏三个月老不动,打一个时期可以停。他不了解这个。

今北京医院的前身——德国医院注103

那阵儿我去各个骨科查这个病例,找到7例。到北医都给照了下来,一看有3例是骨质愈合了,比较好。另4例有粉碎的,纤维愈合,不平。几年以后观察,一个也没发生创伤性关节炎。这几个人都是劳动人民,有拉排子车的,有装卸工人,一般这种骨折都是劳动人民比较多。

再有我们也提到手术,中医也不是什么病都能治,也有治不了的,像股骨颈骨折,一般就不好治,本身供血不行,长不上,所以各有所长啊。现在有好些个中医学院毕业的学生,认为手法没有用,也不愿意用,他都愿意动刀,做手术。你想学用刀你早就去学西医好了,人家西医是科班出身,你怎么学你也追不上人家啊。西医是切开复位,中医以手法为主,复位,有时西医复不了位,你想办法用技巧给他复位,不用切开,就少受痛苦。有好些老年骨关节病,中医手法加上用药,效果特好。

定:你们这个会不会有失传的危险呢?

吴:现在好些医院不愿意用(中医)手法,因为(西医)打开复位快。现在对中医有些不重视。大部分人愿意当西医。中医在北京发展最快是崔月犁注104当卫生部长的时候,各中医院都建设得好一点。

4.《正骨史话》及其他

吴:夏老晚上聊天说宫里的事,他讲,我就记,包括回忆在宫里那些个事儿,再一个是手法整理吧,还有药物,还有怎样搞中西结合,他那时就看出中医的发展必须搞中西结合。老头思想挺进步的,拿过去跟现在比吧,身份呀地位呀都有提高。给这书起个名叫《正骨史话》,他提倡秘方别带棺材里去,回忆过去有好多比较有名的大夫吧,验方,死了全带走了,不传后人。

吴老所著《正骨史话》的手稿

根据那个情况我就找资料,到医史上,找正骨史这方面的资料。明代十三科注105,以后到清代就只提了一句,说骨科就是上驷院,以后就全没啦。所以根据我们的情况看,咱们中医骨科发展最高的,其实还是清代发展起来的。因为明代没什么,十三科里面有个正骨按摩科,具体手法总论全是清代的,就是《医宗金鉴》注106,结合比较好的,包括手法、药物、器具,归纳成这个,清朝那会儿就有一个绰班处,在中医(正骨)历史上,清朝这个朝代发展得比较快。

定:这书后来写出来了么?

吴:别提啦,“反右”,后来“反右倾”,又搞了两年就“文革”,这些都算禁书啦。他写出来的我存着底稿,很小的一个小册子,差点都烧了。我给收起来了还算没烧。都没发表。

定:还没烧,那就太幸运了。

吴:可是那史话让耗子给咬了一半,一会儿我给找来你看看。三中全会注107以后又开始继续搞,我们科有一个大夫,也是夏老的徒弟,也是我徒弟,那时候发扬中医,不是集体拜师么,他们都跟着我。他爱人就在故宫里工作,通过这么一个关系,在他们馆里查找了一些历史资料,花名册,还有晋升的情况。

张:履历单还是履历册?

吴:就叫花名册。挑一个人,挑护军什么旗,学习年在哪年,出师的年限,晋升的年限,学习六年考试合格就当差了,再晋升就是班长,完了就是副蒙古医生长,无顶戴蒙古医生长,最后是有顶戴蒙古医生长,分这么几个级。夏老后来是做到副蒙古医生长,最高是蒙古医生长。

定:他那时候已经学过接骨了是么?

吴:他已经都是做蒙古医生了,给皇室的、各王爷府的(治病)。他写的小册子里头的还有一部分,就是各王爷府那会儿,跟现在这些个黑社会似的,那叫吃仓、讹库,跳案子,这是三种人,他给这些人看病。(这些人)那时候就是流氓,过去叫英雄好汉。说你到一些个仓,禄米仓啊,东门仓、南门仓那些个,领米,给各王府当官的领米,注108那会儿都是大车赶着,一人领多少,“吃仓”的就在门口等着,然后往车底下一躺,把腿搁底下:你轧过去!你不敢轧,这车米就给我了,敢轧过去呢,骨折了,这人不许言语,不能叫唤,不能喊疼,要是纹丝不动,就属于好汉,就地拿那席子搭上棚,请绰班给接骨,接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