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十二 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第2/4页)

汉军在彭城败退以后,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从汉军中逃跑出来,投降了楚军,齐国和赵国也背叛汉王跟楚国讲和。六月,魏王豹请假回去探望母亲的病,一到封国,立即封锁了黄河西岸临晋关的交通,反对汉王,跟楚国订约讲和。汉王派郦食其游说魏豹,没有成功。这年八月,用韩信作左丞相,攻打魏国。魏王在蒲坂驻扎重兵,封锁临晋关的通路。韩信就增设疑兵,陈列船只,好像想在临晋渡河,却埋伏军队从夏阳用木盆使军队渡河,袭击安邑。魏王魏豹惊惶失措,领兵迎击韩信,韩信就俘虏了魏豹,平定了魏国,改置河东郡。

汉王派遣张耳和韩信一起,带兵东进,向北攻打赵国和代国。这年闰九月,打败了代军,在阏与擒获了代相夏说。当韩信占领魏国、打败代国的时候,汉王就派人来调走他的精锐部队,开赴荥阳抗拒楚兵。

韩信和张耳带着几万部队,想要向东占领井陉关,攻打赵国。赵王歇和成安君陈馀,听说汉军将要袭击他,就把很多兵力聚集在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就劝成安君说:“听说汉将韩信渡过西河,俘虏了魏王,擒获了夏说,新近又血洗阏与;如今又用张耳辅佐,商议如何攻下赵国,这样乘胜离国远征,其锋芒不可抵挡。我曾听说‘从千里之外运送军粮,士兵就会面有饥色;临时取柴草然后做饭,军队就不可能经常吃饱’。如今井陉口的道路,非常狭隘,战车不能并列行进,战马不能排成行。行军几百里,这样军粮势必落在队伍的后面。希望您暂且给我精兵三万人,从小路去拦截他们的军需物资。您就深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阵地,不要跟他们交战。他们向前无法战斗,后退无法撤兵,我用奇兵断绝他们的后路,使他们在野外没有什么可以掠夺的,不到十天,韩信和张耳两位将领的头颅,就可以送到将军的军帐前了。希望您考虑我的计策。否则,我们必定被他们俩擒获了。”

成安君是一个迂腐的书生,常常声称正义的军队,不用阴谋诡计,他说:“我听说兵书上这样讲: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他们;加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和他们交战。如今韩信的兵力号称有几万,其实不过几千。他们竟然跋涉千里来袭击我们,也已经精疲力竭了!现在像这样的情况我还退避而不迎击他们,以后有大敌来临,怎能战胜他们?那么诸侯会认为我们胆怯,就轻易地来攻打我们。”成安君不听从广武君李左车的计策。广武君的计策没有被采用。

韩信派人暗地里侦察,知道广武君的计策没有被采用,侦探回来报告韩信,韩信就十分高兴,才敢带领军队勇往直前。在距离井陉口不到三十里的地方,停下来宿营。半夜里传令出发,挑选两千人,每人拿着一面红旗,抄小路上山隐蔽起来观察赵军,并约定说:“赵军看见我们逃跑,必定全营出动来追逐我们,你们就快速冲入赵军营中,拔去赵军的旗帜,插上汉军的旗帜。”又下令副将们分头传令小食,说:“今天攻破赵军以后会餐!”将领们都不相信,假心假意地回答说:“好吧。”韩信对军官说:“赵军已经先占领了有利的地形安营扎寨,而且他们没有看到我军主将的旗鼓,就不会出来攻打我们的先头部队,怕我们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回头。”韩信就派遣一万人先走,经过井陉口,背向着河水排开阵势。赵军远远看到了就大笑起来。天亮时,韩信树立主将的旗鼓,敲着鼓经过井陉口。赵军敞开营垒,迎击汉军,两军对战了很久。这时韩信、张耳假意丢弃了旗鼓,逃到河边的军阵之中。河边的部队,敞开营门,让他们进入阵地,又进行激战。赵军果然倾巢出动,争夺汉军的旗鼓,追逐韩信、张耳。

韩信和张耳已经进入水边的军阵,全军都拼死作战,不可打败。韩信先派出的两千轻骑兵,都等候赵军倾巢而出追逐利益的时候,就冲入赵军营垒,把赵军的旗帜全部拔去,竖起了两千面汉军的红旗。赵军已经不能取胜,也无法俘虏韩信、张耳等人,想收兵回营,但营垒上全是汉军的红旗,因而大为惊恐,以为汉军都已经擒获赵王的将领了,士兵就纷纷逃跑,赵将尽管斩杀逃兵,也不能禁止。这时候汉军前后夹攻,彻底战胜赵军,在癏水边斩杀成安君,擒获赵王赵歇。

韩信于是传令军中不要杀死广武君,有能活捉他的奖赏一千金。这时,有人捆绑着广武君送到韩信的军帐前,韩信就解开他身上的绳索,请他向东坐下,自己向西对坐着,像对待老师一样服事他。

将领们呈献首级和俘虏之后都向韩信称贺,顺便问韩信说:“按照兵法,应当右边和背后靠山陵,前方和左边靠水泽。这一次将军反而让我们背水列阵,并且说‘打败赵军再会餐’,我们都不理解。然而终于打了胜仗,这是什么战术呢?”韩信说:“这些都在兵法上,只是诸位没有留意罢了!兵法上不是说过吗?‘困于死地而后生,处于亡地而后存’。况且我韩信并没有得到训练有素的将士,这就是所说的‘驱赶市民去作战’!在这种形势之下,如果不把军队安排在死地,使人人都各自作战;如果让他们处在可以逃生的地方,大家都逃跑了,难道能够得到并使用他们吗?”将领们都佩服地说道:“好,将军的谋略,不是我们所能比得上的。”

这时韩信问广武君说:“我想要向北攻打燕国,向东攻打齐国,怎样才能成功?”广武君谦让地说:“我听说:‘败军的将领,不能跟他谈论勇敢;亡国的大夫,不能跟他谋划国家的存亡。’现在我是个败军亡国的俘虏,怎能配得上商量国家大事呢!”韩信说:“我听说,百里奚在虞国而虞国灭亡了,在秦国而秦国称霸,并不是他在虞国就愚笨了,而在秦就聪明起来,在于国君用不用他,采纳不采纳他的意见。假如成安君听从您的计策,像我韩信这样的人也早被擒获了。因为他不听从您,所以我韩信才能侍奉您。”韩信多次试问道:“我是推心置腹听从您的计谋,希望您不要推辞。”广武君说:“我听说,聪明的人多次考虑问题,难免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多次考虑问题,也会有一次正确。所以说,狂人的话,圣人也可以从中选择。但是恐怕我的计策,不一定值得采纳,不过我希望献上我的愚蠢而忠诚的见解。至于成安君有百战百胜的计谋,一朝失算,军队却在鄗地附近失败了,自己也死在癏水边。如今将军渡过西河,俘虏了魏王,在阏与擒获了夏说,一举攻占了井陉,不到一个上午就打败了二十万赵军,杀死了赵相成安君。声名传闻海内,威望震撼天下,农民没有谁不放下农具停止耕作,只图穿得好,吃得好,侧耳倾听,等待命令。如此,都是将军的长处。然而百姓劳苦,士兵疲惫,其实难以使用。如今将军想要发动疲倦的军队,驻扎到燕国坚固的城池下,想要作战,恐怕持久,力不能敌,真实地暴露了劣势;旷日持久,粮草竭尽,而弱小的燕国不肯降服,齐国必然拒守边境,使自己强大起来。燕国和齐国都坚持不肯降服,那么刘邦和项羽的抗衡就不见分晓。如此,是将军的短处。我愚笨,但私下认为您攻燕伐齐的打算是错误的。所以善于用兵的人,不拿自己的短处攻击别人的长处。”韩信说:“既然这样,那该怎么办呢?”广武君回答说:“现在替将军着想,不如按甲息兵,镇守赵国,安抚赵国的遗孤。使百里之内,每天都可以送牛肉和美酒,宴请军官,慰劳士兵。北向移军燕国,然后派说客送信到燕国,向燕国显示您的长处,燕国一定不敢不听从。燕国顺从以后,再派说客东去劝告齐国,齐国一定见风使舵地降服。即使是聪明的人,也不知道怎样替齐国打算了。这样,那么天下的大事就都好办了。用兵之道,本来就有先虚张声势,然后付诸实际行动的,指的正是这种情况。”韩信说:“好!”听从广武君的计策,派使者去出使燕国,燕国人一听,像草一样随风而倒。于是派人去报告汉王,并且请求立张耳做赵王,来镇守赵国。汉王答应了,就封张耳为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