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四 乐书第二(第2/7页)

一般地说,音是人心中萌发的;乐是和伦理相贯通的。所以只知道发声而不知道调和音的,是禽兽;知道音而不知道乐的,是普通的百姓。只有有道德修养的人能了解和谐的乐。所以审察发声用来了解音调,审察音调用来了解音乐,审察音乐用来了解政治,这样治民的方法就齐备了。所以不知道发声的不能跟他讲音调,不知道音调的不能跟他讲音乐。了解音乐就接近于明礼了。礼乐都具备,叫做有德性。有德性的人就是得了礼乐的精神。所以音乐的兴隆,不是极尽钟鼓的声音;宗庙祭祀的礼仪,不是极尽食物的滋味。演奏《清庙》曲的瑟,红色的丝弦,瑟底部穿孔,发出声音浑厚凝重,迟缓悠长,一个人领唱三个人随声赞叹,这是德音流传啊。盛大的祭祀礼仪,上面供着清水酒,俎器上陈放生鱼,大块肉汤不加调料,这是留芳久远有余味啊。所以古代帝王制订礼乐,并不是用来满足口腹耳目的欲望,是要用来教化百姓善于判断好坏,让他们返回做人的正道。

人初生时的情感原本是宁静的,这是自然的本性;受客观事物刺激而萌动,这是本性贪欲的表现。客观事物出现了,心中就有反应,然后喜好厌恶的情绪就会表现出来。爱好、厌恶在内心没有节制,心智被外界事物诱惑,不能回到自己宁静的心态,先天的理性就泯灭了。那外界事物感动人是没有穷尽的,而人的爱好、厌恶没有节制,那么就形成外界事物一来到,人就跟着受影响了。人跟着外界事物变化,便泯灭了先天的理性,满足人心的欲望了。这样就有了违背正道叛逆欺诈虚伪的思想,有了淫乱佚乐为非作歹的事。所以强大的胁迫弱小的,众多的欺负寡少的,聪明的欺骗愚昧的,勇敢的折磨怯懦的,有疾病的人得不到疗养,老年幼孩孤儿寡妇得不到应有的安置,这是天下大乱的道路啊。所以古代帝王制订礼乐,人们遵循它节制欲望。办丧事时服饰缞麻、哭泣的礼仪,是为了节制哀痛设置的;敲钟打鼓挥动盾牌、斧头的舞蹈,是为了调和安乐设置的;婚姻嫁娶男冠女笄,是为了区别男女而设置的;乡射礼、乡饮酒礼、宴会宾客礼,是为了正常交往待人接物而设置的。礼仪节制百姓的思想,音乐调和百姓的心声,政令推动礼乐的施行,刑罚防止礼乐混乱。礼仪、音乐、刑罚、政令四项通达而不背乱,那么王者的治道就具备啦。

音乐是为了协同好恶,礼仪是为了区别贵贱的。协同了好恶就会互相亲善,区别了贵贱等级就会互相尊敬。乐的作用超过礼就会随波逐流,礼的作用超过乐就会骨肉分离。调合人们的内心情感,修饰人们的外表行为,是礼乐共同的事情。礼义确立,那么贵贱等级便明确了;乐曲和谐,那么上下便协调欢畅了;喜好厌恶分明,那么好人坏人就区别开了;刑罚禁止强暴,封赏爵位推举贤能,那么政治就公正了。用仁慈的心爱护百姓,用理义来端正百姓,像这样做,那么百姓的治理就可以便利施行了。

音乐从人们内心之中产生,礼仪从规范外在行为兴起。音乐从内心中产生,所以安心静气;礼仪从外在行为兴起,所以形式严肃。盛大的音乐一定要平易,盛大的礼仪一定要简约。音乐达到效果就没有仇恨,礼仪达到效果就没有争斗。作揖谦让而能治理天下的,是因为达到了礼乐的效果。强暴的百姓不作乱,诸侯诚心服从,兵刃铠甲不用,五种刑罚不行,百姓没有祸患,天子没有恼怒,像这样就达到音乐的效果了。合乎父子的亲情,分明长幼的秩序,用这种亲情秩序敬重地教化四海之内的人,天子能亲身这样做,那么礼仪就可以广泛地施行了。

盛大的音乐和天地阴阳调和协同,盛大的礼仪和天地高低有节度相合。能调和,所以万物不失生长繁殖的时机;有节度,所以才举行对天地的祭祀。形式上有礼仪音乐的教导,精神上有圣贤气质的约束,像这样,那么四海之内的人就和合互敬共同亲爱啦。礼是区别事物等级,教导人们和合互敬道理的;乐是谐和不同曲调,教导人们互相亲爱道理的。礼乐达到治理的情志相同,因此过去圣明的帝王将礼乐一直沿用下来。所以举事一定与时势相符合,乐名应该和功业相偕同。所以演奏用的钟、鼓、管弦、石磬,舞蹈用的羽毛、硁管、盾牌、斧头,这些都是乐器;表演中弯腰、伸腿、俯身、仰面的舞姿,组合、分散、缓慢、迅速的步伐,是音乐的文饰表现。方簠、圆簋、俎案、汤豆,规定的仪态,写下的条文章法,是礼的器具和形式。升位下阶,时上时下,左右周旋,脱衣遮体的行为,是礼仪的文饰表现。所以只有了解礼乐内在情志的人才能制作礼乐,只有懂得礼乐外在表现的人才能讲述礼乐的意义。制作礼乐的人称作圣人,讲述礼乐旨义的人称作贤明。明圣,就是指能讲述能制作的意思。

音乐,是表现天地和顺情态的;礼仪,是表现天地秩序情态的。和顺,所以万物都发展变化;有秩序,所以许多事物在一起都有区别。音乐是根据天体的运行变化制作出来的,礼是根据地形高低上下制作出来的。礼仪超过限度就混乱,音乐超过创作原则就粗暴不和畅。明白天的变化地的形态以后,才能提倡制作礼仪音乐。按类别没有互相侵害的祸患,这是音乐的精神作用;人们高兴喜悦亲爱,这是音乐的形式作用。中和端正没有邪僻,这是礼的内在本质;端庄敬重恭谨顺从,这是礼的节制表现。至于像礼乐用钟磬演奏,发出和谐的声音,用做宗庙的祭祀、国家的庆典,以及对山川鬼神的事奉,那么,这样做,都是根据当时百姓的要求定立的。

帝王功业建成,制作音乐来歌颂;国家安定,制作礼仪来统治。帝王的功业宏大,他谱写的音乐就齐备,帝王的治绩遍布,他制作的礼仪就全面。只用盾牌、斧头为道具的乐舞,不是完备的乐典;只以煮熟的食品祭祀,也不是通达的礼仪。五帝生活在不同时代,不互相沿用乐曲;三王生活在不同社会,不互相沿袭礼仪。音乐发展到淫夸的程度就有忧患了,礼仪显示出粗略就会出现偏差了。达到敦厚的音乐而没有忧患,礼仪齐备而没有偏差的情形,大概只有伟大的圣人能做到吧!天高地矮,万物分散在天地中间各不相同,那么礼仪的节制就施行了。天地气息流动不停,符合正常的自然变化规律,这样用音乐协调万物便兴旺起来了。春天耕作,夏天长果,这是大自然的仁爱表现;秋天收获,冬天储藏,这是大自然信义的表现。仁爱接近音乐,信义接近礼仪。音乐要求敦厚和畅,因循圣人的精神顺从天;礼仪区别等级差异,根据先贤的气质而顺从地。因此,圣人创作音乐应和天时,制作礼仪配合地利。礼仪音乐清楚完备,天地万物各守职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