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第4/11页)

在东观刻石的颂辞是:

时在二十九年,皇帝春天巡游,观览视察远方。一直来到海边,于是登临之罘,欣赏初升朝阳。遥望广丽山川,随臣全都追念,立道极为英明。圣人法令初创,清理疆内异端,对外诛伐暴强。武威宏扬畅达,振动远近四方,擒灭六国之王。开拓一统天下,根除灾难祸害,永远停息战乱。皇帝英明圣德,经略治理天下,视听处事不怠。谋划树立大义,设置各种器械,都有显著标志。臣子尽职守分,各自明确权限,政事都无嫌疑。民众移风易俗,远近同一法度,终身绝无过错。常职已经确定,后代遵循先业,永远继承圣治。群臣赞美功德,称颂圣人伟绩,请求刻石之罘。

事后不久,就前往琅邪,经过上党回到京城。

三十年,没有特殊的事情。三十一年十二月,把腊月的名称改为“嘉平”。赏赐给民众每一百户六石米、二只羊。始皇帝身着便装在咸阳暗中巡视,和四名武士一起,夜里出来,在兰池宫遇到盗贼行刺,被置于危险的窘迫境地,武士击杀了盗贼,在关中地区进行了二十天的大搜捕。米价涨到一千六百钱一石。三十二年,始皇帝前往碣石,派遣燕人卢生寻求仙人羡门、高誓。在碣石城门刻立碑石。拆毁了内外城墙,挖通了堤防。刻石的碑文是:

皇帝发动军队,诛戮无道君王,为了平息叛逆。武功消除暴逆,文治平复无罪,民心全都顺服。按功颁行赏赐,德泽遍及牛马,皇恩肥育国土。皇帝奋起神威,以德兼并诸侯,开始一统太平。拆除关东城郭,挖通河川堤防,铲平四方险阻。地势既已荡定,百姓再无徭役,天下全都安抚。男子乐于田作,妇人修治女红,事事各有秩序。恩泽广覆各业,合力奋勉耕田,无不安居乐业。群臣颂称功烈,请求刻立此石,永垂后世楷模。

因而派遣韩终、侯公、石生去觅求仙人不死的奇药。始皇帝巡视北方边地,从上郡进入都城。派遣到海中寻求仙人的燕人卢生返回,为了鬼神的事,因而呈奏他所抄录的图谶书籍,书上说:“灭亡秦的是胡。”始皇帝于是派遣将军蒙恬出动三十万军队向北进击胡人,攻取了河南地区。

三十三年,征发那些曾经逃亡的罪犯、典押给别人家做奴隶的人、商贩,去攻取陆梁地区,设置了桂林、象郡、南海三个郡,派遣受贬谪的人去防守。在西北地区驱逐了匈奴。自榆中沿黄河向东,一直连接到阴山,设立了三十四个县,在黄河岸边筑城作为关塞。又派遣蒙恬渡过黄河攻取高阙、阳山、北假一带地方,修筑亭台屏障等来驱逐戎狄。迁徙被贬谪的人,充实到新设置的县。发布禁令不得祭祀。有彗星出现在西方。

三十四年,贬谪那些不秉直办理讼狱的人,去修筑长城及戍守南越地区。

始皇帝在咸阳宫设置酒宴,有七十位博士上前祝酒。仆射周青臣上前颂扬说:“从前秦国的土地不超过千里,仰赖陛下的神灵圣明,平定了海内,驱逐了蛮夷部族,使日月所能照到的地方,没有人不称臣顺服。把诸侯封国改成了郡县,使每个人都各自安居乐业,没有战争的祸患,这个伟大的功业流传万世,从上古以来没有人能赶得上陛下的神威和功德。”始皇帝非常高兴。博士齐地人淳于越进言说:“我听说殷朝、周朝统治天下一千多年,分封子弟和功臣,来作为自己的枝叶和辅佐。如今陛下拥有海内,而您的子弟却是匹夫平民,一旦突然出现了像田常、六卿一样的乱臣,没有藩辅,将用什么来相互救助呢?凡事不师法古制而能长久的,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如今周青臣又当面奉承而使陛下加重过失,他不是忠臣。”

始皇帝把这件事下发给群臣讨论。丞相李斯说:“五帝的政治措施不相重复,三代的国家制度不相因袭,各自根据当时的需要来进行治理,他们不是有意相反,而是时变势异的结果。如今陛下创建了伟大的功业,建立了流传万世的功勋,根本就不是愚儒所能理解的。而且淳于越所说的是三代时候的事,又有什么值得取法的?从前是因为诸侯并立而互争短长,所以才用优厚待遇招揽游学之士。如今天下已经平定,法令出于一统,百姓居家就应该努力从事农工生产,士人就应该学习法令刑禁。如今那些儒生不效法当今而要学习古代,用来诽议当世,搞乱百姓的思想。丞相李斯冒死进言:古时候天下分散混乱,没有人能够统一,所以使得诸侯并立兴起,有所论说都是称引古代而损害当今,用虚言加以粉饰来搅乱事实,人们只认为他们自己私下所学是正确的,而指责皇上所建立的制度。如今皇帝拥有一统的天下,辨别了是非黑白并规定了一切决策于至尊。而那些私家之学相互勾结,非议法令教化,这些人一听到政令发布,就各自用他们所学的主张加以评论,居朝中就在内心指责,出来后就在街巷议论,在君主面前他们夸耀自己所主张的学说来博取名声,用有不同于当今的观念来表示高明,率领着一群追逐者对政府造谣诽谤。这样的情况不加以禁止,就可以使在上的君主威势下降,在下的臣子结成朋党。我认为禁止这种趋势是合适的。我请求命令史官把除《秦记》以外的史书都焚毁。不是博士官的职务需要,天下若有人敢于隐藏《诗》《书》、百家典籍的,都应该将这些典籍交到守、尉等地方官府一同焚烧。若有人敢相聚论说《诗》《书》的就要被当众处死。用古事来非议当今的人要被诛灭全族。官吏中若有知道和看见而不检举的人和他们同罪。命令下达后三十天内仍不烧书的人,要被处以黥刑后发配到边疆去修筑长城。所不烧的书籍,是有关医药、卜筮和种植一类的书籍。如果想要学习法令,就应拜官吏为师。”皇帝下达制书说:“可以。”

三十五年,修筑大道,经过九原郡抵达云阳,挖山填谷,径直相通。这时候始皇帝认为咸阳人口太多,先王的宫廷又太小,我听说周文王定都在丰,武王定都在镐,丰、镐两城一带,才是帝王定都的地方。于是在渭水南面的上林苑中营建朝会的宫殿。首先建筑了前殿阿房宫,这座宫殿东西宽五百步,南北长五十丈,宫内可以坐下万人,下面可以竖立五丈高的大旗。周围环绕着回廊通道,从殿下一直通到南山。在南山的峰顶建造宫阙。又修造天桥,从阿房宫跨过渭水,连接到咸阳,来象征天空中的阁道星横跨银河抵达营室星。阿房宫还没有建成,建成以后将要另外选择一个美好的名字来称呼它。因为这座宫建筑在阿房,所以天下的人把它叫做阿房宫。受过宫刑和被判徒刑的七十多万人,被分别派去建造阿房宫,或是修筑骊山墓。在北山开采石料制作石椁,把蜀地、楚地的木材都伐取运来。关中地区的宫殿总计建有三百座,关外建有四百多座。这时候在东海边上的朐县界内树立石碑,用它作为秦国的东大门。因而迁徙民众三万户到骊邑,五万家到云阳,都免除他们十年的赋税和徭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