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第3/11页)

全国分成三十六郡,郡中设置郡守、郡尉、监御史等官职。把民众改称为“黔首”。赏赐天下的人宴饮共同庆贺统一。收集天下的兵器,聚集到咸阳,熔化以后铸成大钟,又铸造了十二个铜人,各重千石,放置在宫廷中。统一法律和度量衡。统一车辆的规格。统一书写的文字。秦朝的版图东边到达大海及朝鲜,西边到达临洮、羌中,南边到达北向户,北方据守黄河作为关塞,依傍着阴山直至辽东。把天下十二万户豪富迁徙到咸阳。各代先祖的陵庙以及章台宫和上林苑都设置在渭水南岸地区。秦每灭亡一个诸侯国,都描绘出这个侯国宫室的图形,在咸阳北阪地区仿建,南面濒临渭水,从雍门向东直到泾水、渭水的汇合处,殿屋之间有天桥和环行的长廊相互连接。把从诸侯国所得到的美人、钟鼓,都安置在这些宫殿中。

二十七年,始皇帝巡视陇西、北地郡,越过鸡头山,经过回中宫。在渭水的南面建造信宫,不久又改信宫名为极庙,象征天极。从极庙修筑道路直通郦山,建造甘泉宫前殿。又在驰道两旁筑造垣墙,从咸阳贯通到这里。这一年,普遍赏赐一级爵位,又增修供皇帝巡行各地的大道。

二十八年,始皇帝向东巡视郡县,登上邹地的峄山。树立了石碑,和鲁地的各位儒生商讨碑文,刻石歌颂秦朝的功德,并且讨论了封禅、望祭名山大川的事宜。于是就登上泰山,树立石碑,筑土坛立祠祭祀天神。下山时,狂风暴雨骤至,在树下避雨休息,因此封这颗大树为五大夫。在梁父山扫除整洁地面而举行祭祀。立石刻碑,碑文内容是:

皇帝登临大位,制订昌明法规,臣下克谨遵行。时在二十六年,首次统一天下,无不降服称臣。亲自巡视远方,登上这座泰山,遍览东土边极。随臣追思业迹,推求创业本源,恭敬歌诵功德。治国主张畅行,各种产业适宜,一切都有法规。大义美好昌明,足以垂教后世,顺承而不变更。皇帝圣明勤业,已经平定天下,治国仍不懈怠。每日早起晚睡,建设长久福利,专意推重教诲。训解经义通达,远近都加治理,全遵圣人意志。贵贱等级分明,男女依礼行事,人人慎遵职守。光明通照内外,到处安泰清净,功效流传后世。教化无穷无尽,遵奉先皇遗诏,永受重大警戒。

于是就沿着渤海向东行进,经过黄县、裍县,越过成山峰顶,登上之罘山,树立石碑歌颂秦的功德,然后离去。

向南登临琅邪山,举行大型娱乐活动,在这里逗留了三个月。于是迁徙三万户百姓居住在琅邪台下,免除了他们十二年的赋税徭役。建造琅邪台,树立石碑,刻写碑文颂扬秦朝的功德,表明他踌躇满志的心意。碑文写道:

时在二十八年,始皇开始称帝。法度端正公平,万物有了纲纪。彰明人事之道,父子亲爱和合。皇帝仁义圣智,宣明各种道理。亲至东方安抚,同时慰劳兵士。大业已经完成,于是亲临海滨。皇帝功勋卓越,操劳根本大事。重农抑制工商,百姓因此富足。普天之下团结,专心实现帝志。器械统一度量,统一书写文字。日月所照之处,舟车行驶之地,彻底执行王命,无不称心如意。顺应四时兴事,决策全由皇帝。匡正不良习俗,规划山川大地。忧恤民众疾苦,日夜从不懈怠。除疑制定法律,都知遵守法纪。地方官长尽职,治理规范平易。措施必定恰当,无不处理完善。皇帝非常圣明,亲临察视四方。无论尊卑贵贱,不越等级列行。奸邪无处容身,致力纯贞善良。大小事务尽力,无人敢于怠荒。无论远近偏僻,专求肃敬端庄。正直敦厚忠实,事业才能久长。皇帝浩大功德,存恤安定四方。诛乱除去祸害,兴利致福无疆。按照时节兴事,百业繁荣增殖。民众因此安宁,不需动用兵革。六亲相互连保,终无寇乱盗贼。欢欣遵奉教化,全都知晓法式。天地四方之内,都是皇帝疆土。西方跨过流沙,南方到达北户。东方拥有东海,北方超过大夏。人迹所到之处,无不归服称臣。功业盖过五帝,泽惠施及牛马。莫不受其恩德,人人安居乐业。

秦王兼并诸侯而拥有天下,建立名号称为皇帝。于是来抚慰东方地区,到达了琅邪。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状(原文为“隗林”,误)、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随从巡视,皇帝和他们在海上共同商议。说:古代的帝王们,拥有的国土不过方圆千里,诸侯们各自固守所受封土,或来朝或不来,相互侵暴作乱,残杀征伐不止。他们还刻金石,来记自己功业。古时候的五帝三王,知识教化不同,法令制度不明,借助鬼神威力,欺骗远方民众,实和名号不称,所以不能长久。自身还没亡殁,诸侯已经背叛,法令不能施行。如今皇帝统一海内,分为直辖郡县,天下和睦清平。显扬祖先宗庙,行大道施德政,尊号大称成功。群臣们共同称颂皇帝的功德,刻在金石上面,作为永久典范。

这件事完成以后,齐地人徐 等呈上奏书,说海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有仙人居住在那里。请求能够斋戒沐浴,率领童男童女前往寻觅仙人。因此派遣徐 率领几千名童男童女,进入海中去寻求仙人。

始皇帝从东方返回,经过彭城,亲自斋戒祈祷祭祀,想要把当年掉落在泗水中的周鼎打捞上来。派遣一千人潜入水中搜寻它,没有得到。于是向西南渡过淮水,前往衡山、南郡。坐船在湘江中行进,到达湘山祠。遭遇大风,几乎不能渡江。皇上问博士说:“湘君是什么神?”博士回答说:“据传说,尧的女儿,舜的妻子,葬在这里。”因此始皇帝大怒,派遣三千名服刑的罪犯把湘山的树木全部砍伐,使这座山现出红土成了光秃秃的。皇上从南郡经由武关回到都城。

二十九年,始皇帝到东方去出游。到达阳武县博狼沙地方,被刺客所惊扰。没有捕到这个刺客,于是命令全国进行十天的大搜捕。始皇帝登上之罘山,立碑刻石,碑文内容是:

时在二十九年,正当仲春季节,阳和气息刚起。皇帝东行游览,巡视登上之罘,亲临观赏大每。随臣称赞美景,想起伟业根源,追颂建功之本。大圣始创治道,建立确定法度,彰明大纲大纪。对外教化诸侯,布施文治恩德,晓明大义之理。六国回避教化,贪婪狠戾无已,暴虐杀伐不止。皇帝哀怜众生,出动军队讨伐,奋扬武威功德。仗义诛讨示信,神威慑服远方,无人敢不臣服。消灭强暴势力,振救无辜民众,平定远近四方。广施英明法度,主宰治理天下,成为永世典范。多么伟大啊!宇宙神州之中,顺从遵循圣意。群臣称颂功德,请求刻之于石,流传后世作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