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周本纪第四(第4/8页)

诸侯中间有不和睦的,辅相甫侯对穆王说,要制订刑法。穆王说:“嗯,来!有封国有采地的臣民,告诉你们好的刑罚。在如今你们安定百姓,选择什么呢,不就是道德高尚的贤人吗?严肃对待什么呢,不就是五刑吗?平居时考虑什么呢?不就是量刑轻重要适宜吗?原告被告都到齐了,狱官就要通过观察辞、色、气、耳、目五方面审理案件。五方面的审理检查核实取得了验证,就要按照墨、劓、膑、宫、大辟五种刑律进行判决。不能检查核实不当用五种刑律,就要根据罪行的轻重处以五等罚金。处以罚金不能使被处人心服,就要按照五类过失来判决。五类过失这样的弊病,即倚仗官势,图报恩怨,通过受宠女人接受说情,索贿受贿、徇私枉法等,都要察考核实,如果拿五过来出入人罪,就和犯人相当。判处五刑如果有怀疑之处可按五罚处治,判处五罚如果有怀疑之处可按五过处治,加以审慎考核就能得到其中的事理。检查核实准确取证一定要有众多的途径,审理案件的时候一定要有共同办案的人。没有核实取证不要按疑问定案,严敬天威不要轻易判决。判处黥刑有可疑的地方就从轻处治,处以百锾(黄铜,重六两)的罚金,一定要检查核实这个人所犯的罪才收取罚金。判处劓刑有可疑的地方就从轻处治,处以二百锾的罚金,一定要检查核实这个人所犯的罪行。判处膑刑有可疑的地方就从轻处治,处以五百锾的罚金,一定要检查核实这个人所犯的罪行。判处宫刑有可疑的地方就从轻处治,处以六百锾的罚金,一定要检查核实这个人所犯的罪行。判处死刑有可疑的地方就从轻处治,处以一千锾的罚金,一定要检查核实这个人所犯的罪行。处以墨(黥)刑这一类的犯罪条目是一千,处以劓刑这一类的犯罪条目是一千,处以膑刑这一类的犯罪条目是五百,处以宫刑这一类的犯罪条目是三百,判处死刑这一类的犯罪条目是二百:判处五种刑罚的条目总共是三千。”命名叫做《甫刑》。

穆王在位五十五年,逝世。儿子共王鋢扈即位。

共王在泾水上游玩,密国诸侯康公跟从他,有三个女子私自投奔到他这里,密康公的母亲说:“一定要把她们送给共王。三只兽就成群,三个人就成众,三个女子就成粲(美女众多)。国王打猎不获取过多的野兽,诸侯行进不使众人下车致敬,国王娶嫔妃不取同一家的三名女子。三人都是美丽的女子。大家把美丽的女子送给你,你有什么样的德行能够承受?国王还不能承受,更何况你这样的小人物呢!小人物拥有这些宝物,国家最终一定会灭亡。”康公不把三名美女献出。过了一年,共王灭掉了密国。

共王逝世,儿子懿王囏即位。懿王的时候,周家王室就开始衰败,诗人作诗进行讥刺。

懿王逝世,共王的弟弟辟方即位,这就是孝王。孝王逝世,四方诸侯重新扶立懿王的太子燮,这就是夷王。

夷王逝世,儿子厉王胡即位。厉王登上王位三十年,贪好财利,亲近荣夷公。大夫芮良夫向厉王进谏说:“王室难道将要卑弱吗?那个荣公只好独占财利却不了解会有大难。财利,是各种各样的物品所产生出来的,是天地间到处所自然充有的,而想一个人独占,这样做的祸害就无穷了。天地间各种各样的财物人人都将取得它的,怎么可以独占呢?独占的结果所招来的怨怒非常多,又不防备大的祸难。拿这种独占财利的思想教导您国王,国王您在位还能长久吗?当天下人的国王,是要能够引导人们获得财利并把它均匀地分布给全国上下所有的人才行。让神、人以及各种各样物品无不得到最适中的处置,还每日都胆战心惊,害怕怨恨会到来哩。所以《颂》诗说:‘具有文德的后稷,能够相配天老爷,使我众人立足生,莫不以您做准则。’《大雅》上说:‘普遍赐福成就周家。’这不是让人人得到财利而害怕大难吗?所以先王能够创建周家的天下一直到现在。如今国王您去学独占财利,难道是可以的吗?普通民众独占财利,还把他叫做强盗,国王您也照着去做,来归服您的人就会很少了。荣公假使被任用,周家一定会败亡。”厉王不听从芮良夫的劝谏,结果还是任命荣公做卿士,让他掌权。

厉王行为暴虐过分傲慢,国内的百姓到处议论厉王。卿士召公(即穆公虎)进谏说:“百姓承受不了您的暴虐政令啦。”厉王恼怒,找来卫国的一名巫士,让他去监视那些议论的人,只要发现了来报告,就都杀掉他们。这样议论的人是少了,但四方诸侯也就不来朝拜了。

三十四年,厉王更加严苛了,国内的百姓没有谁敢发表意见,道路上相见也只用目光示意。厉王高兴,告诉召公说:“我能禁止议论了,人们于是不敢说三道四了。”召公说:“这是堵塞了言路。防范百姓的言论,超过了防范水患。水流被堵塞如果崩溃,伤害的人一定会更多,百姓也是像这样。所以治理水害的人采取的措施是决通让它疏导,治理百姓的人应采取的办法是宣泄使言路畅通。所以天子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直到一般官员都献上诗篇讽刺政治,盲人乐官献上乐曲,史官献上史书,乐师进献箴戒的言词,没有眸子的盲人朗诵三公九卿和一般官员献上的诗篇,有眸子而失明的人诵读箴戒劝导的语言,百官进谏,低贱的民众向上间接传达他们的意见,近侍的臣子尽规劝的职责,内外亲属大臣补救王的过失监察王的行动是非,太师太史施加教诲,朝中的耆(六十岁)艾(五十岁)老臣帮助修治,这以后再由王自己斟酌决定,所以各项政事都能顺利施行而不悖乱。百姓能有口说话,就好比大地有山河,财利货用从这里产生出来;又好比大地有高原、低湿地、平原、灌溉地,衣材食物从这里生长出来。口能够畅通发表意见,趋善去败的主张从这里兴起来。施行善政并防备败坏,就是产生财利货用衣材食物的重要途径。百姓在心中思虑又从口中宣吐出来,是考虑成熟了以后才流露出来的。假若堵住他们的嘴,拥护您的人还能有几个?”

厉王不听进谏。于是国内谁也不敢发表评论,经过三年,就相互结合发动叛乱,袭击厉王。厉王出亡逃奔到彘地。

厉王的太子名叫静的匿藏在召公的家中,国中的百姓听说了,就围住他。召公说:“过去我曾经多次劝谏国王,国王不依从,以至于有了这次患难。现在杀了国王的太子,国王将会认为我把他当作仇敌而发泄怨恨愤怒吧?一个事奉君主的人,即使是处在危险之中也不仇视怨恨,受到责备也不发怒,更何况是事奉天子呢!”于是用他自己的儿子来顶替国王的太子,太子终于脱掉了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