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第4/4页)

这些被任命的二十二人都成就了他们的事功。皋陶做管刑狱的大理,持法公平,民众从各方面都顺服他的判决能准确切实。伯夷主管礼仪,上上下下都表现谦让。垂主掌百工,各种制作都达到了应有的功效。益主掌虞官,山林水泽都得到很好的开发。弃主掌农官,各种谷物都顺应天时长得非常茂盛。契主掌司徒,贵族百姓都亲近和睦。龙主掌接待宾客,远方的诸侯和外族都欣然来朝。十二个地方官的政令推行,那么九州范围内的民众没有谁敢逃避违背。只有禹的功劳算是最大,开通了九座大山,疏浚了九处湖泽,决导了九条河流,划定了九州方界,使九州的君长各自按照相应的职分来贡奉物产,不失掉他应有的规范。国土开拓纵横五千里,一直到达荒服的遥远地带。南边抚有交阯、北发,西边抚有戎、析枝、渠蝆、氐、羌,北边抚有山戎、发、息慎,东边抚有长、鸟夷:四海之内,都感戴帝舜的功勋。

在这样的背景下,禹就创作了歌颂帝尧的名叫《九招》的乐曲,招来了各方的奇珍异物,凤凰也飞来翔舞。普天之下清明的德政都是从虞帝时代开始的。

舜二十岁的时候因为孝顺闻名,三十岁的时候尧举拔他,五十岁的时候代行天子的政事,五十八岁的时候尧去世,六十一岁的时候接替尧登上帝位。登上帝位三十九年,到南方去巡回视察的时候,在苍梧的郊野去世。安葬在长江南部的九嶷山,这个地方就是零陵。舜登上帝位以后,用车载着天子的旌旗,回去朝拜父亲瞽叟,夔夔然和敬特别恭谨,仍然履行做儿子的孝道。封弟弟象做有鼻地方的诸侯。舜的儿子商均也不贤能,舜因此豫先告知上天要推荐禹代行政事。十七年以后就逝世了。三年的丧礼完毕,禹也就推让给舜的儿子,和当初舜让尧的儿子一样。诸侯们都归附他,这以后禹才登上了天子之位。尧的儿子丹朱,舜的儿子商均,都封有疆土,来供奉先祖的祭祀。他们仍然穿戴祖传的服饰,所用礼乐也和原先的一样。用宾客的礼仪朝见天子,天子不把他们作臣下看待,表示不敢专有天子的神威。

从黄帝至舜、禹,都出自同姓,但他们立国以后的称号却不相同,以便彰显各自的光明德行。所以黄帝的号是有熊,颛顼帝的号是高阳,喾帝的号是高辛,尧帝的号是陶唐,舜帝的号是有虞。禹帝的号是夏后,却又另有姓氏,姓姒。契是商的始祖,姓子。弃是周的始祖,姓姬。

太史公说:学者们有很多人称说五帝,但五帝的时代已经很久远了。然而《尚书》只记载尧以来的政事史料,而百家所叙说的黄帝,他们的文字都不是典雅的训释,缙绅先生们是很难照着说明白的。孔子所撰述的宰予问《五帝德》和《帝系姓》二篇,儒生们认为不是圣人的言论所以大多都不传习。我曾经西边到过空峒山,北边经过涿鹿,向东渐进到达大海,往南驾舟浮渡过长江、淮河,到那些被长老们都各自常常称说是黄帝、尧、舜遗迹的地方,知道风俗教化本来有所不同,总的来说还是以没有背离古文记载的说法,比较接近正确。我研读《春秋》《国语》,其中内容有阐发《五帝德》《帝系姓》的地方是很显著的,只是人们没有深加考察就是了,其实,它们的记述都不虚妄。《尚书》缺失有许多内容早已遗漏了,它所散轶的就常常在其他的记述中可以看到。不是喜好学习,深加思考,心知其中的用意,这类事本来就很难对那些识见浅薄孤陋寡闻的人去说清楚的。我一并依据搜集的各种文献次序论说,选择其中记述得特别典雅的,以此编著成《五帝本纪》作为全书的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