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召令(第3/3页)

但五名信使坚持要他回去,还拿出一封盖有教皇印章的信给他,信上命令他立刻赶回罗马,“以免失宠”。米开朗琪罗坚持不服从,但在他们的要求下,写了封信给教皇。信中他态度倨傲地告诉教皇,他不想再回罗马,说他这么拼死拼活却得到这种冷遇实在不值,说教皇既然不想再继续陵墓工程,他对教皇也就不再负有任何义务。署了名,签上日期之后,他就把信交给信使。信使无可奈何,只好掉转马头,等着回去挨主子一顿痛骂。

教皇收到这封信时,很可能正是他准备为新大教堂放置奠基石之时,讽刺的是,所用的基石正是来自卡拉拉的大理石。站在大坑旁边观礼之人云集,而布拉曼特,即米开朗琪罗认定导致他突然失宠的祸首,也在其中。米开朗琪罗认为教皇之所以无意兴建陵墓,不光是经费的问题,还有人在背后搞鬼,是布拉曼特在耍阴谋,想阻挠他实现雄心壮志,诋毁他的名声。他认为是布拉曼特告诉教皇在生前造墓不吉利,教皇才打消建墓的念头,还认为教皇之所以要他接另一个性质完全不同的项目,即为西斯廷礼拜堂(Sistine Chapel)的拱顶绘湿壁画,也是因为布拉曼特的献策,布拉曼特做这提议是存心要看笑话,因为他认定米开朗琪罗绝对无法完成这个项目。


[1] 孔迪维(Ascanio Conpi)《米开朗琪罗传》(The Life of Michelangelo)英译本第二版(University Park: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9),第6页,译者Alice Sedgwick Wohl,编者Hellmut Wohl。以下对本书的引用皆据此版本。

[2] 引自查尔斯·德·托尔内(Charles de Tolnay)五卷本《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43~1960)第一卷《米开朗琪罗年少时期》(The Youth of Michelangelo),第91页。

[3] 关于米开朗琪罗奉召赴罗马一事,可参阅赫斯特(Michael Hirst):《一五○五年的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 in 1505),《勃林顿杂志》(Burlington Magazine)133期(November 1991),第760~766页。

[4] 杜卡特(ducat)为重24克拉的金币,是当时意大利大部分地区的标准货币。当时工匠或贸易商一年的平均收入是100~120杜卡特,而在罗马或佛罗伦萨,画家若要租个宽敞的房子当工作室,一年租金要10~12杜卡特。佛罗伦萨的标准货币为弗罗林,币值与杜卡特相等,十六世纪末期为后者所取代。

[5] 关于朱利亚诺·达·桑迦洛与布拉曼特之间的对立,可参阅布鲁斯基(Amaldo Bruschi):《布拉曼特》(Branmante,London:Thames & Hudson,1977),第178页。

[6] 兰斯登(E.H.Ramsden)所编二卷本《米开朗琪罗书信集》(The Letters of Michelangelo,London:Peter Owen,1963),第一卷,第14~15页。

[7] 孔迪维:《米开朗琪罗传》,第35页。

[8] 孔迪维:《米开朗琪罗传》,第35页。

[9] 《米开朗琪罗书信集》,第一卷,第15页。

[10] 引自帕斯托尔(Ludwig Pastor)所著,安特罗布斯(Frederick Ignatius Antrobus)等人编订的四十卷本《中世纪末以来的教皇史》(The History of the Popes from the Close of the Middle Ages,London:Kegan Paul,Trench,Triibner & Co.,1891-1953),第六卷,第213~214页。

[11] 引自萧(Christine Shaw):《战士教皇尤利乌斯二世》(Julius II The Warrior Pope,Oxford:Blackwell,1993),第3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