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连环三案”将帝国逼进死胡同(第2/4页)

万历皇帝既然把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太子朱常洛就算再心怀不满,也只能无奈地做出表态:将案犯马上处决,不能再拖。同时他也配合着万历皇帝,父子二人在群臣面前演起了双簧,他说:“毋听流言为不忠之臣,使本宫为不孝之子。”

等着看好戏的大臣们只好暂时散去。本来是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结果成了皇帝的家务事,不让别人插手了。最后的处理结果是,闯宫的张差被凌迟处死,太监庞保、刘成在宫内用私刑处死。至此,一件意图谋害皇储的案件,就这样成了一个葫芦案。死的只是三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没有更多的牵连。每个人都揣着明白装糊涂,一场大风波就这样消弭于无形。对于张差梃击案,历来就有两种不同的猜测,除了郑贵妃意图加害太子外,还有太子使“苦肉计”陷害郑贵妃和福王的说法。

万历皇帝利用皇权将这次危机强行化解。可令他做梦也想不到的是,在他死后,这个案子会被再次翻出来,引发帝国政局的大动荡。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太子朱常洛终于在苦熬了三十九年后,登上了皇帝宝座。八月初一,朱常洛即皇帝位,宣布以明年为泰昌元年。(由于明光宗当年即逝世,后改万历四十八年八月以后为泰昌元年,下一年则为天启元年。)

朱常洛由谨小慎微的东宫太子好不容易熬成了一国之君,最高兴的莫过于他身边的那些亲信、侍从和拥戴者。朱常洛的拥戴者有很多都是东林党人,这些人在“国本之争”中力挺太子朱常洛,今天终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在朱常洛即位的短暂时间里,有大批的东林党人得到起用和提拔,从内阁中枢、部院寺司直到六科十三道,帝国的权力系统俨然成了东林书院的别院,到处都是东林党人士。

明光宗夹着尾巴憋屈了几十年,一朝贵为天子,及时行乐就成了他的王道。可命运无常,他的新生活刚刚拉开帷幕,就戛然而止。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帝国的两位皇帝先后“龙驭上宾”,去了另外一个世界。对于一个帝国而言,这无异于两次政治巨变。各方利益集团在这两场政治巨变中,都在积极主动地做出调整,以寻找新的权力路径。

作为朱常洛的铁杆粉丝,东林党人正准备借着新皇帝的权力庇护,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空间。朱常洛的突然死亡,让他们陷入了一种忙乱无措的状态。他们在慌乱之余,也在思考如何保住甚至发展已经到手的权力。

既然明光宗已经死了,他们只有重新寻找新的政治靠山。对于帝国的新主人而言,投靠者的存在就是为了谋取一份双赢的局面。在这政局不稳的时期,谁能够主动站出来,谁就可能占据有利位置。

在朱常洛死后没几天,东林党人干了两件事:一是督促尽快查明朱常洛的死因,这么做是为了坐实与这个案子有牵连的“非东林党”人士的罪名;二是掌控即将继承皇位的朱由校,将其监护人李选侍打发得远远的。这就是继“梃击案”后的另外两案:“红丸案”和“移宫案”。

明光宗走得过于突然,八月十日患病,十二日还强撑着病体组织召开了一次御门听政。

在明光宗病倒之时,太监召来了御医崔文升为皇帝诊断。崔太医诊断为肾虚火旺,需要泻火,便给朱常洛开了一服药性很烈的泻药。皇帝在服药之后,一夜之间腹泄了数十次,几近衰竭。

史料记载,明光宗在病倒之前,曾经接受了郑贵妃向自己进献的美女。按《明史》的说法,郑贵妃送来八名美女。《明史纪事本末》则减半,成了四名。但无论是八名还是四名,喜好美色的朱常洛都无比高兴。

作为“国本之争”的对手,郑贵妃担心朱常洛登基后会报复自己。除了进献美女向明光宗示好,她还联合朱常洛所宠幸的妃嫔李选侍,请求朱常洛立李选侍为皇后。作为交换条件,由李选侍出面请朱常洛封郑贵妃为皇太后。

郑贵妃这么做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美女被朱常洛搂在怀里,夜夜春梦了无痕。就连立自己为皇太后这样的事,明光宗也同意了。甚至在自己病重期间,明光宗还专门就此事诏谕礼部准备大封。这样一来,时人不免猜测,明光宗是因为纵欲伤身,才一病不起。

官员们见皇帝突然病重,都认为是崔文升庸医误人,或另有其他阴谋。

大臣中的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等人上了一道奏折,主张严惩太医崔文升。这个崔文升原先是郑贵妃宫中的亲信太监,后被提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兼御药房太监。

东林党人主张将崔文升拘押审讯,定要查个水落石出。他们要求明光宗能够收回进封皇太后的成命,让郑贵妃先离开乾清宫,搬回慈宁宫居住。此时,明光宗的身体略微好转,还与两位大臣见了面,并且交代了一些朝中的事情。

就在光宗病急乱投医之时,鸿胪寺丞李可灼自称有仙丹能够药到病除。明光宗有意尝试。

八月二十九日,明光宗召见内阁大臣,特地问道:“有鸿胪寺官进药何在?”

首辅方从哲回话:“鸿胪寺丞李可灼自称有仙丹妙药,臣等未敢轻信。”鸿胪寺丞只是六品的小官,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处级干部。如果不是因为病急,皇帝又怎会关注到位卑职微的李可灼。

光宗命身边太监速召李可灼进宫献药,可见皇帝治病心切。李可灼诊视完毕,光宗命其快快进药。诸臣再三嘱咐李可灼要慎重用药,可皇帝却不断催促赶快进药。到日午,李可灼进献了一粒红丸。泰昌皇帝先饮汤,气直喘。待药入,即不喘。于是称赞李可灼为“忠臣”。大臣们心怀不安,都聚集在宫门外等候。一位太监高兴地出来传话:皇上服了红丸后,“暖润舒畅,思进饮膳”。第二天,明光宗又服下一颗红丸。次日(九月初一)卯刻,皇帝驾崩。

即位刚满一个月的明光宗突然驾崩,一时之间,朝野上下舆论哗然。

东林党人坚持认为,明光宗死得过于蹊跷,有人蓄意谋杀。他们的理由是鸿胪寺丞李可灼既然不是医官,那么让他为皇帝进药就有弑君的嫌疑。服用“红丸”是导致皇帝崩逝的直接原因,那颗原本用来救命的红丸就是致人死命的毒药。李可灼进献红丸,也就成了逆臣投毒弑君。

在东林党人看来,光宗是死于一场政治阴谋,而这场阴谋的最大嫌疑人就是郑贵妃以及首辅方从哲。顺着这个思路一路追究,将会引发帝国权力高层的又一次大动荡。

李可灼进宫为皇帝献药,是首辅方从哲带进宫的。虽然是皇帝自己要求的,方从哲不过是奉命行事而已。但是对于政治斗争而言,一次子虚乌有的事件就可以让人死无葬身之地,更何况这还是无可置疑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