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天下大治,真懦弱还是假痴癫(第3/5页)

永徽之治,承父贞观遗风

由于唐太宗李世民末年的时候,一场辽东战役使繁荣兴盛的贞观之治出现了危机。等到唐高宗李治登基后,江浙一带就爆发了陈硕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了改善当时的紧迫状况,李治急下令:“不再继续打辽东之役了,兴修土木的工程也一律停止,所占百姓的田宅也还给他们,让百姓休养生息吧。”李治还把唐太宗时的三日一朝改为一日一朝,勤勉执政。李治很有知人之明,重用了唐太宗的旧臣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还把很多贤臣,比如辛茂将、卢承庆、许圉师、杜正伦、薛元超、韦思谦、戴至、张文瓘、魏元忠等人采纳提拔,这些人中有受到其他重臣打击的,有被唐太宗冷落的,还有之前犯下罪过的。但是李治不计前嫌,只要有才就为己所用,君臣齐心,依照唐太宗时的法令严格执行,颇有唐太宗时贞观之治的遗风。

李治统治期间,全国人口从贞观年间的三百六十万户,增加到永徽年间的三百八十万户。在他统治后期,由于洪水、干旱、虫灾等灾害接踵而来,唐朝开始了持续多年的欠收,谷物严重短缺,粮价之高,前所未有,李治不得不禁止酿酒,还大量减少铸造新币,对私铸的惩办也比以前更加严厉。与此同时,政府周期性地从中央谷仓中拿出谷物以低价卖出,甚至用谷物换回私铸钱。这种在物资供应充分时以高于当时市价的价格买回商品,物资短缺时再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卖出的方法,使物价浮动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内。

永徽二年(651年)的时候,李治让长孙无忌等人在《贞观律》的基础上进行修订。最终,新撰律十二卷,就是《永徽律》。在当时中央、地方在审判中对法律条文理解不一,每年科举考试中明法科考试也没有统一的权威标准的情况下,李治在永徽三年又下令召集通晓律学的人才和一些重要臣僚,对《永徽律》进行逐条逐句的解读。历时一年之久,撰写了《律疏》三十卷,和《永徽律》合编在一起。经过李治的批准,将疏议分附于律文之后颁行,分为十二篇,共三十卷,称为《永徽律疏》,又名《唐律疏议》。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封建法典。由于疏议对全篇律文作出了权威性的统一法律解释,给实际司法审判带来便利。因为永徽年间有了清楚明白的律法解释,执法状况变得十分公正,犯罪率较低。有一次,大理寺卿唐临向李治报告说:“陛下,现在监狱中在押的犯人只有五十多个,其中只有两人需要判处死刑。”李治听后十分欣慰。

除了修订法典,李治还重新建立了科举制度,中举和应试的人数开始迅速增多。李治还通过科举考试起用了很多贤能的官员。在被他重用的朝廷重臣中,有很多人是以这种方式走上仕途的。但是九品中正制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更多的人还是通过士族地主的地位当了官。

在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波斯萨珊王朝被阿拉伯入侵摧毁。波斯国王派使团向唐太宗求援,想要联合抵抗阿拉伯人,率领使团而来的波斯王子在长安定居。在后来的唐高宗李治的统治时期,波斯王子成立了波斯人的流亡政府。李治还允许他在长安建造一座袄教寺庙。李治还派出中国军队,想要帮助波斯王子重新获得王位。但是中国军队护送波斯王子最远只能到达龟兹。其后,波斯王子复位的企图失败,他再次回到了长安,一直到死。除了波斯王子,还有大批的波斯少数民族滞留在长安城中。唐高宗时期,中国第一次与阿拉伯人建立了联系,当时的阿拉伯国王派出了第一个阿拉伯使团前往长安,向李治贡献了各种珍宝,促进了文化交流,使造纸术传入了阿拉伯。

唐高宗李治总共在位三十四年,前六年的年号是永徽。“永徽之治”就是指唐高宗李治统治时期的一段盛世。由于他的决策正确,并且手下的战将十分勇猛,所以平漠北、西突厥、百济、高句丽等地,解除了唐朝一直以来的很多心病。在唐代版图中,以唐高宗李治在位时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一共维持了三十二年。

废后王氏,宫廷斗争的牺牲品

唐高宗原本的正宫娘娘是王皇后,出身于太原王氏,高祖父王思政是西魏的将领,官至尚书左仆射,她的父亲王仁祐是唐朝官员,担任罗山县令。王氏与唐朝皇室是旧亲,唐高祖李渊的妹妹同安公主是王氏的叔祖母,王氏的母亲魏国夫人柳氏的叔母是唐高祖的外孙女。所以王氏出身显赫,既是西魏重臣的后裔,其父母两族又都是唐朝皇室的姻亲,她的家族属于关陇贵族军事集团。

王氏从小就容貌出众,性格温顺善良,同安公主很喜欢这个小姑娘,就告诉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便将王氏许配给了太子晋王李治为王妃,并提拔了她的父亲王仁祐担任陈州刺史。唐太宗对这个儿媳妇非常满意,他对宰相长孙无忌和重臣褚逐良说:“佳儿佳妇,托付给卿。”唐太宗去世后,李治继位,成为了唐高宗,他正式册立王氏为皇后,她的父亲王仁祐被封为魏国公。当朝中书令柳挚是王皇后的亲舅舅,所以王皇后的实力和势力都非常强大。

按理说,王皇后应该非常受李治的宠爱,然而性格决定命运。尽管王皇后容貌俊美,但是严肃刻板,不苟言笑,也不会在丈夫面前小鸟依人般的撒娇,对宫女和太监更是没个笑脸,目空一切,高傲无比,是个地道的冰山美人。王皇后因为没有亲和力,总是不冷不热的,让人猜不透她心里想的是什么,所以唐高宗李治并不怎么喜欢她,夫妻之间相敬如宾,客气得不像是亲人。

李治作为皇帝,后宫自然是佳丽三千,个个都活泼可爱、容貌动人,萧淑妃就是其中一个。萧淑妃的性格泼辣热烈,敢爱会爱,出身和容貌也不比王皇后差,还给李治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李治更加宠爱萧淑妃了。王皇后看到萧淑妃受宠,心里十分不平衡,经常在李治面前说萧淑妃的坏话,甚至哭闹抱怨,李治十分厌烦,更加疏远她了。

王皇后没有就此放弃争宠,她开始想办法让李治重新回到自己身边。王皇后在得知李治经常去感业寺幽会尼姑武才人时,决定接回武才人。她觉得这样做李治会感念于她,武才人也会把她当作救苦救难的活菩萨。王皇后真正的目的是让武才人和萧淑妃争宠,等到萧淑妃失宠后再收拾武才人,等到把武才人杀掉或者撵出宫后,李治就会专宠自己了。王皇后心中的小算盘打得很好,但是她低估了武才人,接回武才人的决定,对于王皇后来说,等于自掘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