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带装饰的现代设计:“装饰艺术”运动(第8/16页)

爱德华·考佛1919年为英国《每日论坛报》绘制的宣传海报。

保罗·科林1927年为香榭丽舍剧院绘制的黑人舞蹈演出海报。

保罗·科林1925年为巴黎著名舞蹈家路易·富勒(Loie Fuller, 1862—1928)在香榭丽舍剧院的告别演出绘制的宣传海报。

罗伯特·法尔库西1930年绘制的蒙地卡罗汽车大赛宣传海报。

保罗·科林二战期间为鼓励民众购买法国自由债券绘制的宣传画。

查尔斯·盖斯玛为玛丽安·福德绘制的演出海报。

罗杰·布洛德斯绘制的科西嘉岛卡尔维海滩的旅游海报。

罗杰·布洛德斯为夏蒙尼-马蒂尼峡谷火车旅游绘制的宣传海报。

查尔斯·盖斯玛(Charles Gesmar, 1900—1928)是20世纪初巴黎最著名的舞台服装和演出海报设计师,1900年5月出生在南锡的一个犹太人家庭里,从小就学习绘画。他虽然在风华正茂的时候(未满28岁)就不幸因肺炎去世,但是他留下的大量设计作品成为法国“装饰艺术”运动的重要成果。尤其是他为当时巴黎最走红的演艺女星斯平涅里(Spinelli)和米斯廷奎特(Mistinguett)设计的海报和服装,影响很大。盖斯玛的客户名单包括了几乎当时所有巴黎知名的演艺女星。这位才思敏捷的设计师,似乎有永远用不完的新点子,在他的手中,色彩也变得炽热多情。

盖斯玛的名声超出了巴黎,超出了法国,柏林、维也纳等地的剧院都邀请他设计舞台服装、布景和海报,在他短短的一生中,盖斯玛设计了超过1200套舞台服装、200件插图和平面设计作品,以及60多幅海报。

让·卡卢(Jean Carlu, 1900—1989)原来是学建筑的,18岁的时候,因车祸失去右手,于是他开始练习左手绘画,并很快掌握了熟练的美术技能。

他与A.M.卡桑德拉一样,对于欧洲的,特别是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发展得非常迅速的现代艺术很感兴趣,亦注意到德国的“海报风格”设计特点,深感简单扼要在现代海报设计上的重要性和前卫性,并尝试把这些认识用于他的海报设计。他的设计不仅具有鲜明的“装饰艺术”运动特点,现代艺术运动和各种流行的视觉艺术运动风格也都在他的作品中得到综合运用,因此,他的作品广受欢迎。1931年,他为《名利场》杂志设计的封面,采用由简洁线条组成的象征性的男女头像,用色彩烘染出霓虹灯的效果,黑色的背景上有摩天大楼的灯光,表现了繁华的、醉生梦死的名利场的特色,很具代表性。他的简练、概括性和现代感均具有很大的感染力。

1940年,卡卢到美国为法国的情报服务部(the French In formation Service)举办“战争中的法国”(France at War)展览,这个展览在纽约的世界博览会(the New York World Fair, 1939—1940)举行,他的设计取得很大成功。但是,展览还没有结束,1940年6月14日,德寇占领了巴黎,卡卢于是决定留在美国工作。他在美国一共逗留了13年之久,其间创作了大量杰出的平面作品,特别是为盟军设计了大量海报,他把文字和图形交织在一起,融合成一个整体,交相辉映,非常有特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杰出的海报典型。

保罗·科林(Paul Colin, 1892—1989)原来是位业余美术爱好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征入伍,在前线打仗,在战壕中遇到一个也在当兵的印刷出版家,出版家发现他对于设计很有天赋,因此问他战后愿不愿意到巴黎的香榭丽舍剧院(the Theatredes Champs-Elyseesin Paris)担任舞台设计和平面设计师。科林一口答应,战后,就立即去剧院上班,开始了他的设计生涯。科林正式开始从事平面设计是在1925年。他主要给剧院设计演出海报,其风格受到当时流行的立体主义和“装饰艺术”运动风格的影响,用简单的形式,概括地表现戏剧人物,戏剧的名称和主要演员名称都简单地放置在长方形海报的最上和最下面,很容易引起路人注意。他的人物是重叠的,尽量把几个不同的人物或者描绘的题材利用透明重叠方法综合为一体,提高结构上的整体性。布局上则采用倾斜方法,造成不太平衡和不太对称的安排,增加动感。科林工作非常勤奋,设计的数量相当大,他一生大约设计了超过1400张大型海报,同时还设计了大约800个舞台布景,是一位高产的平面设计师。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科林设计了不少反法西斯的海报,一直到巴黎陷落。他在战后继续设计大量的商业海报和其他平面作品,直到1970年代才逐步因为年迈而停止设计。他是“图画现代主义”运动平面设计中最具有影响力的设计家之一。

罗杰·布洛德斯(Roger Broders, 1883—1953)是一位法国插图家、海报设计师。他最出名的作品是为法国旅游设计的海报,尤其是为法国南部黄金海岸地区的旅游景点设计的海报。

线条粗壮简练,山川海洋等背景有清晰的透视关系,色彩平涂,是布洛德斯的设计特点。他画上的人物总是身形高挑、服饰优雅、充满活力。海报上的字体粗壮有力,一目了然,并常常配有生动的口号。他的海报作品至今还可以见到。

罗伯特·法尔库西(Robert Falcucci, 1900—1989),出生在法国中部的沙托鲁,很小就开始学习绘画和设计。1923—1927年间,法尔库西曾经在雷诺汽车公司负责设计刊登在各种杂志上的汽车广告,并曾为时装大师保罗·布尔列特设计过广告和商店橱窗。他最为人称道的海报是为蒙地卡罗汽车大赛设计的宣传海报,画面上的汽车并不着意细节的精细准确,而是特别用一簇强劲的细线渲染出高速运行的速度感。再加上用色单纯、对比强烈,令人有身临其境、亲眼看到赛车从面前飞驰而去的感觉。

“装饰艺术”运动平面设计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人是爱德华·考佛(Edward McKnight Kauffer, 1890—1954),他以前卫艺术风格的平面设计著称,尤其在海报设计方面非常突出,有“海报之王”(King of Poster)的美称。

考佛是美国人,出生在蒙大拿州,但他的职业生涯主要是在英国度过的。考佛小时候,家境困窘,父亲在他童年的时候弃家而逃,因此他读到小学八年级(相当于初中二年级)就不得不辍学,尚未成年就外出工作,来支持家用。16岁的时候,他来到旧金山,在一家印刷和书籍装订工厂当学徒,推销书籍。他利用晚上与周末的时间在加利福尼亚设计学校(The California School of Design)学习美术。在旧金山时期,考佛结识了当时在犹他大学任教的约瑟夫·麦克奈特(Joseph McKnight)教授,教授对他的努力 和才华高度赞赏,并决定资助他去芝加哥学习艺术,并提供路费让他去巴黎和欧洲进修。因而考佛在自己的名字中加入了这位教授的姓氏“麦克奈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