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带装饰的现代设计:“装饰艺术”运动(第7/16页)

1927年为德国乌法电影公司出品的影片《大都会》(Metropolis )设计的宣传海报,既不像现代主义风格的无饰线字体那么简洁明了,又不像“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字体那么婀娜多姿,“装饰艺术”风格的字体设计,和整个运动的基本风格相当协调:粗壮的黑体,平行的装饰线;是一种带有装饰性的现代字体,在这方面,法国平面设计师A.M.卡桑德拉(原名为Adolphe Jean-Marie Mouron, 1901—1968, A. M. Cassandre是他的笔名)贡献很大,他为法国的德拜尼与派诺字体铸造工厂(the Deberny and Peignot type foundry)设计的彼夫字体(Bifur typeface),具有大胆采用当时流行的“装饰艺术”风格和前卫艺术风格的特点,成为当时最流行的风格典范。他设计的比较重要的字体还有1936年设计的Acier Noir字体,1937年设计的Peignot字体,以及1947年设计的Touraine字体。除了海报设计、字体设计之外,卡桑德拉后来还做过一些企业标志设计,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是他为法国时装大师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t, 1936—2008)设计的标志了。

卡桑德拉为法国轮船『大西洋号』设计的海报。

卡桑德拉为『北线快车』设计的海报。

瑞典海报设计师卡尔·G.贝格罗(Carl Gustav Berglow, 1899-1979)1932年为美国电影《激情水暖工》(The Passionate Plumber )绘制的电影海报。

法国设计师A.M.卡桑德拉1929年设计的彼夫字体。

美国字体设计师莫里斯·富勒·本顿设计的百老汇字体。

“百老汇”体(Broadway font)则是由美国字体设计师莫里斯·富勒·本顿(Morris Fuller Benton, 1872—1948) 为当时最著名的美国字体公司ATF(American Type Founders的简称)设计的,最初的设计全部为大写字母,两年之后,另一位美国字体设计师索尔·赫斯(Sol Hess, 1886—1953)将其扩展至小写字母,并开发出带装饰线的百老汇字体来。这一字体流传很广,报纸上、杂志上、建筑物的铭牌上都经常可以见到。

在法国,有大量艺术家和设计家从事商业海报和其他平面设计,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他们的广告、海报都具有独特的形式主义特点,色彩明快、构图别致,不是简单的产品照片或者效果图而已,这种风格被许多法国画家、插图画家、平面设计师采纳使用,创作的题材也比较集中于法国上层阶级的奢华生活,特别是夜总会、舞厅、歌女、赌场、衣着入时的俊男美女、都市的生活等等。很多平面设计采用了巴黎多姿多彩的夜生活作为背景,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地方色彩,更增强了广告效应。

法国在“装饰艺术”的平面设计方面,实力雄厚,独领风骚,形成了两个重要的中心,即波尔多和巴黎,并涌现出一批非常优秀的艺术家、设计师,对于“装饰艺术”平面设计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前面论及的A.M.卡桑德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A.M.卡桑德拉于1901年出生于乌克兰的克拉科夫市,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出生在乌克兰的俄国人。他14岁随父母移居巴黎,先后入读巴黎的国立美术学院(Ecole des Beaux-Arts)和朱里安学院(Academie Julian)。为了给自己筹足费用,他在巴黎的赫查德与康帕涅印刷公司(Hechard et Compagnie Printing Firm)找了份工作,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平面设计生涯。

1923—1926年期间,卡桑德拉设计出大量高水平的海报,他的设计受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画派的影响很深,同时也具有强烈的“装饰艺术”风格。他的设计图形非常简单,具有高度象征性。他对于文字非常有兴趣,总是尽量把文字和图形融为一体。他的海报设计是象征性的立体主义平面风格的杰出典范。1925年,他为巴黎的一份报纸《L'Intransigeant》设计海报,描绘了一个正在高声呐喊的女性,多条放射状排列的电线通到她的耳孔中,既有强烈的“装饰艺术”风格,又非常形象地强调了报纸的宣传特性。

1937年,迪士尼动画片《白雪公主》的海报,画面上的人物,采用了动画创作者、瑞典裔美国插图画家古斯塔夫·廷格仁(Gustaf Tenggren, 1896—1970)的动画人物原型。

卡桑德拉为法国邮轮『诺曼底号』设计的海报。

俄裔德国设计师波利斯·比林斯基(Boris Bilinsky, 1900—1948)1927年为德国乌法电影公司出品的影片《大都会》(Metropolis )设计的宣传海报。

卡桑德拉为法国报纸《L'Intransigeant》设计的宣传海报。

卡桑德拉在1931年为法国横渡大西洋的轮船“大西洋号”(L'Atlantique)设计的海报,夸张地把轮船描绘成一个巨大的纵向长方形,视觉效果非常强烈。巨轮前面有一只小小的拖船,利用这个强烈的大小对比,凸现了“大西洋号”的庞大和安定的特征。他的最杰出海报设计大部分是为铁路公司和轮船公司而做的,1927年为法国铁路“北线快车”(Nord Express)和1935年为远洋游船“诺曼底号”(Normandie)设计的海报等作品,都是“装饰艺术”的经典作品。他在1927年为法国铁路公司的巴黎—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路线设计的海报,完全利用铁路的透视和道岔的交错组成几何的图案,铁路无限延伸,消失点上是一颗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他的许多海报都被客户使用了20年以上,可见其魅力和受欢迎的程度。

1930年代以后,A.M.卡桑德拉迁移到美国工作,继续从事平面设计。他的客户包括《哈伯杂志》、美国集装箱公司(Container Corporation of America)等等。1939年他回到巴黎,投身于绘画创作和设计芭蕾舞、戏剧演出的舞台、服装,以后30多年,他的主要工作集中在戏剧舞台设计上。

除了卡桑德拉以外,还有一些在平面设计方面很有成绩的法国设计师,包括查尔斯·盖斯玛、罗伯特·法尔库西、罗杰·布洛德斯、让·卡卢(Jean Carlu, 1900—1989)、保罗·科林(Paul Colin, 1892—1989)等。

查尔斯·盖斯玛为米斯廷奎特绘制的演出海报。

查尔斯·盖斯玛为米斯廷奎特1927年在红磨坊的演出绘制的海报。

让·卡卢1931年为《名利场》杂志4月号设计的封面。

让·卡卢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设计的海报《美国的回答——生产》。

让·卡卢1930年代为法国《电气厨房》杂志绘制的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