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湘江,湘江(第4/10页)

 

一军团一师若不按照彭德怀命令坚守潇水,中央纵队在湘江一带便要被追敌迫近两天时间,湘江之战中红军的损失不知还要增加多少。

 

三军团四师若不按照林彪命令在南岸背水布防,界首渡口必在桂军突袭下很快丢失,红军大队就将在湘江被追敌切断。

 

虽然面对的并非自己属下部队,但他们的命令在未加思索之中便做出了。

 

未加思索,是对指挥关系、人事关系的未加思索。

 

它来源于对敌情和形势更准确和更深刻的思索。

 

从界首至屏山渡,蒋介石精心构筑的湘江防线被撕开一个宽60里的缺口。

 

11月27日,就在林彪占领界首的同一天,刘建绪进占全州。

 

红军突击先锋与湘军堵截主将,各自使自己的军事机器高速运转起来。

 

一军团过河部队连夜向纵深前进,与三军团部队一道,迅速控制了界首到觉山铺一线30公里渡河点。林彪爬上山头上看地形,决定以觉山铺一带4公里长的山冈线作为阻击主阵地,并立即部署二师部队进入阵地构筑工事。

 

刘建绪下午5时便在全州下达一系列命令:章亮基师出全县沿飞鸾桥、桥头之线占领阵地,待机出击;陶广师即集结五里牌待命;陈光中师主力即集结太平铺待命;李觉部迅即集结全城西北端待命;炮兵营归章亮基指挥,即在大石塘附近选定阵地,测定射击距离。

 

后续湘军源源到来。

 

恶战在即。

 

三、枪林弹雨中的一军团

 

最先动手的不是迎面扑将上来的刘建绪,却是抽身闪出通道的桂军白崇禧。

 

11月28日,蒋介石怒气冲冲地给白崇禧发了一封电报:

 

“共匪势蹇力竭,行将就歼,贵部违令开放通黔川要道,无异纵虎归山,数年努力,功败垂成。设竟因此而死灰复燃,永为党国祸害,甚至遗毒子孙,千秋万世,公论之谓何?中正之外,其谁信兄等与匪无私交耶?”

 

话说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其谁信兄等与匪无私交耶?”

 

读电报的白崇禧一身热汗,然后一身冷汗。

 

1927年白崇禧奉蒋命去东路军任前敌总指挥,恰逢夫人马佩璋按约定前来。夫人未到,白已出发。蒋立即致电云:

 

兄出发之次日,嫂夫人即前来。夫妇不能相见,此中正之过也。

 

曾几何时之难兄难弟,现在却当千刀万剐了。

 

接蒋电同日,桂军对红军发起攻击。

 

于是人们便认为这封电报是白崇禧攻击红军的缘由。

 

其实有无这封电报,桂军的攻击日期也早定好了的。

 

一个白崇禧带出一小批白崇禧。放开“铁三角”之初,在灌阳的桂军十五军根据对当面红军行军速度的观察计算,从11月23日夜红军入清水关算起,算上红军为避空中侦察昼伏夜行的习惯,估计要5夜才能通过完毕。

 

“不拦头,不斩腰,只击尾”的战略已定,但还存在击大尾还是击小尾的问题。

 

桂军同时制定了两个方案。

 

第一案:于红军通过第四日夜出击,十五军三个师全部展开,截击红军后尾;

 

第二案:于第五日夜出击,只在新圩展开一个师,截击红军最后一小部。

 

十五军军长夏威主张击大尾,采用第一案;第七军军长廖磊则主张击小尾,采用第二案,在电话上两人争论起来。

 

白崇禧作决断。他一句话“在新圩用一个师就行了”,便决定了第二案。

 

28日,桂军日历上红军通过的第五天,十五军王瓒斌师在新圩投入战斗。

 

白崇禧的对手,是红三军团彭德怀。

 

11月28日,桂军十五军王瓒斌师向新圩的三军团五师发动进攻,激战两个昼夜。五师损失重大,师参谋长胡浚、十四团团长黄冕昌先后牺牲。

 

29日,桂军复与背水为阵的三军团四师在界首南光华铺发生激战。30日,十团团长沈述清阵亡。彭德怀命杜中美接任团长。当日杜中美又牺牲。一日之内一个团牺牲两位团长,三军团部队此前还未经历过,战斗激烈程度可以想见。

 

三军团六师的十八团则被桂军围于湘江东岸,全团覆没。

 

三军团四师政委黄克诚后来回忆说:“自开始长征以来,中央红军沿途受到敌人的围追堵截,迭遭损失,其中以通过广西境内时的损失为最大,伤亡不下两万人。而界首一战,则是在广西境内作战中损失最重大的一次。”

 

虽然采取的是“击小尾”,桂军也给红军造成了很大伤害。

 

检讨这次战役如刘建绪之部队能努力合作,战果更大。当刘部甫入全州,我们为尽地主之谊,特备酒肉款待,望其饱食之后,协助共同作战。我们派飞机侦察刘部是否行动,驾驶员回来,很怨愤地说;“他们不在剿共,而在‘抗日’。”原来刘部架着枪在睡觉,驾驶员说的日不是指日本,而是指太阳。

 

说刘建绪没有完成协防而在睡大觉,在台湾可以死无对证。但大陆还有当年白崇禧的高参刘斐。刘斐的回忆证明,白崇禧有意说错了与刘建绪在全州相会的情景。当时他曾对刘斐反复叮嘱:“见到刘恢先(建绪)时,千万不能把我们这一套完全告诉他”;他怕刘建绪知道桂系放弃全、灌、兴核心阵地的意图后,会向蒋告密讨好。见面后白崇禧亲口对刘建绪说,广西方面遵照中央意旨,准备在全、灌、兴地区由南向北配合中央军歼灭红军,希望湖南方面由正面合围。

 

对这些,白崇禧在台湾缄口不言。

 

可以想见,在台湾的白崇禧也只有这样写。“贵部违令开放通黔川要道,无异纵虎归山。”当年老蒋那封声色俱厉的指责电报,白祟禧不会忘记。他必须想尽一切方法洗刷与解脱,证明自己从未如此。

 

当然如果晚年住在了大陆,回忆录肯定就是另外一种写法了。

 

白崇禧回忆录中并非没有实话。例如“共军所经过约60公里正面,找不到颗粒粮食”说法就是实话。

 

但为什么找不到颗粒粮食的“全、灌、兴铁三角”60公里正面也找不到桂军士兵,白崇禧却对谁也没有说。

 

至死如此。

 

公平地说,被白崇禧指为作战不力的刘建绪,在湘江之战中异常勇猛。

 

他的对手,是红一军团团长林彪。

 

11月29日,刘建绪连接何键两封电报:

 

十一月艳戍电令:刘总司令建绪:

 

奉委座俭亥电:责令务于湘漓以东,四关以西间地区,将匪军歼灭。我军奉命追剿,责无旁贷。无论如何,应使匪军主力,不致由全、兴间窜逃。甚望激励将士,努力从咸水席卷匪之右翼,压迫于湘水以南地区而聚歼之,为要。何键。艳戍总参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