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突出重围(第5/8页)

冯玉祥的隐居验证了国民党最讳言的党内离心离德的传言,这个传言在年初召开的国民党四届四中全会上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李济深、陈铭枢、蔡廷锴等一批国民党党员居然抛弃国民党名称,不提三民主义,不挂国民党党旗,甚至连中华民国的国号都改了。但他们并不是始终想与南京政府分庭抗礼的军阀,而是在一九二六年北伐前就已经入了党的老党员。忠实的党员都嫌弃本党了,可以想象这个党成了什么样。国民党元老胡汉民逗留香港没来,山东军阀韩复榘和泰山上的冯玉祥冷眼旁观,阎锡山在山西的闭关自守更加严紧,广西的李宗仁和白崇禧因密谋着扩充地盘只派来个代表,而广东军阀陈济棠眼下正在与江西共产党人的代表谈判,谈判的内容如果让蒋介石知道他定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一九三四年,甚至连中国的文人也开始疑惑中国是不是个正经八百的“国家”。这种面对千头万绪的社会现状绞尽脑汁的思考引发了一场激烈的口水战。挑战的是清华大学著名教授蒋廷黻,应战的是北京大学著名教授胡适。论战的内容是:中国未来的政治制度应该是专制独裁还是民主立宪?然而这个问题不是被辛亥的革命者早在帝制倒台的时候就用鲜血阐明过了吗?蒋廷黻撰写了《革命与专制》一文,认为现在的中国“革命没有出路,不革命也没有出路”,只能持续内乱因而不能称其为“国家”。为了让中国看起来像个“国家”,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包括牺牲可爱的民主实行全面的“新式独裁”。以声明“少谈些主义”闻名的风流倜傥的胡适教授不同意,他撰写了《建国与专制》一文进行反击,反击的理由很有趣并且很有说服力:目前的中国“没有专制的政党、人和阶级”,因此没有人有资格做独裁统治者。“建国”当然要建立现代国家,现代国家的标志是民主政治,而“像我们这个缺乏人才的国家,最好的政治训练是一种可以逐渐推广政权的民主宪政”。论战持续了很久,结果是既没弄明白现在的中国、也没弄明白将来的中国到底是应该独裁还是应该民主。

二十三年前,这个国家经过长期的痛苦酝酿和短暂的暴力行动推翻了封建帝制统治,然而革命使巨大的国家骤然裸露于政治混乱中。随后出现的那个以中国国民党为轴心的政权,从来没有在真正意义上统一过中国,疆土、政治、经济、军事、民生的裂缝在这片国土上纵横交错。国家前景暗淡不明,军阀争斗无休无止,政治统治空前脆弱,各种新锐思潮与各类陈旧陋习冲撞演绎出畸形世态,掌握绝大部分财富的少数集团导致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极端贫困——民国以来的中国,是一段无法叙述清晰的混乱时光,整个民族心灵麻木已久但睡梦浮浅极易惊醒。这种混乱在某种意义上讲对产生人类历史的惊人事件显得极其难得,因为当各种政治见解、政治主张和政治信仰不可避免地纷纷滋生之时,在思想的旗帜下聚集起一支张扬和捍卫思想的武装力量就不足为奇了。

在一九三四年开年后那段沉闷的日子里,没有被军阀和教授惊动的中国百姓却突然有一天被军警的闯入惊动了:军警不是来搜查有没有窝藏共产党人或者违禁宣传品的,而是来搜查各家各户有没有老鼠和虱子的。

为什么?

因为新生活来啦!

这是蒋委员长说的。

蒋介石,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时年四十七岁的他此刻正和夫人宋美龄住在江西省府南昌城里的一栋官邸内。他们于一九二七年结婚,一千五百名贵宾出席了在上海大华饭店举行的盛大婚礼。基督教青年会的牧师宣布他们成为合法夫妻,一支俄国乐队演奏了《新娘来了》,然后一位美国歌手演唱了《请答应我》。南昌城里那座外墙结实的官邸内有一个美丽的花园,蒋介石和宋美龄常常在这个花园里散步。一个力图打破一九三四年沉闷时光的好主意,也许就是在这样的散步中产生的,而正是这个好主意使蒋夫人首次在中国频频露面——“新生活运动”,这一名称多少带有女性温存、活泼和琐碎的色彩。

一九三四年无疑是蒋介石政治生涯的巅峰时期。有三个理由支撑着他的政治地位开始呈上升趋势。首先是日本对中国的武力侵略暂时停止了,这不是因为《塘沽协定》对日本人起了约束作用,而是日本人在占领了东北三省和热河之后需要巩固统治。其次是在与西北军和晋军于山东、安徽、河南、湖北展开的中原大战中,蒋介石最终迫使冯玉祥下野、阎锡山辞职,并随即收编了他们的部队。再者便是消灭共产党人的问题已经明朗:自从国共两党分裂之后,国民党军队对共产党武装的军事打击从未松懈过。目前,国民党军的前锋部队已经距离最大的苏区仅仅数十公里。在铁桶一般密不透风的包围中,蒋介石确信共产党的红色武装插翅难逃。

半年前来到南昌这个“剿共”前线城市后,各种战况消息并没有消除蒋夫人在一九三四年开年以后感到的极度枯燥,倒是南昌城的杂乱和破败引起了她的格外关注,而这种关注立即得到了蒋介石的强烈回应。在后来的回忆中,他们都谈到了对当时中国现状的共同感受:绝大多数人精神浑浑噩噩,社会生活毫无生气。民众不分是非,公私不辨;官员虚假伪善,贪婪腐败。人民斗志涣散,对国家漠不关心。有钱人纵欲放荡,花天酒地;穷人体弱污秽,萎靡潦倒——这幅悲观的图景,简直就是一个国家即将分崩离析的前兆。

一九三四年二月十日,蒋介石在南昌市中心广场上宣布:全国性的新生活运动开始了。之后蒋介石在《新生活运动之要义》的讲话中,着重列举了中国人举止不够文明的例子:随地吐痰、走路抽烟、头发很长、帽子歪戴、扣子不扣、穿拖鞋上街、厕所里的味道太臭、吃饭的样子太难看等等。蒋介石强调:不文明是国家不能进步的原因,而且还是社会混乱的根源。那么,如何不让中国社会发生混乱呢?只有中国人成为文明的国民。而如何成为一个文明的国民呢?只有人人参加新生活运动。蒋介石阐明新生活运动的要义是“礼义廉耻”——礼,规规矩矩的态度;义,正正当当的行为;廉,清清白白的辨别;耻,切切实实的觉悟。蒋介石说,如果能够把“礼义廉耻”四个字和“衣食住行”四个字融合在一起,新生活便开始了,强大的现代化国家的基础便奠定了。蒋介石宣布成立“新生活运动促进会”,会长由他本人亲自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