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老爷,你赢了(第6/48页)

当然了,大家一定也疑惑,不应该呀,雁门之围,萧瑀就算无功,也不应该有过啊,杨广说他动摇军心,这明摆着就是泼脏水啊,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吧,杨广给萧瑀的罪名叫做“莫须有”,真实原因可不是这个。真实原因是什么呢?瑀性刚鲠,数言事忤旨,帝渐疏之。大家明白了吧?对于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老子天下第一的杨广来说,萧瑀这种时不时就要顶撞两句的臣子,不是存心要让杨广难过吗?这种人怎么能留呢?这种人怎么能不打发的远远的呢?

萧瑀被打发了,但是,被打发的不止他一个,还有一个叫杨子崇的,论起辈分,杨广还要叫他叔叔,此人是杨坚的族弟。杨子崇在杨广到汾阳宫的时候,就知道突厥要作乱,于是屡次劝谏杨广,说皇上咱走吧,回京师吧,不要惹麻烦。结果事发之后,杨广怎么对他的呢?杨广说:“子崇怯懦,惊动众心,不可居爪牙之官。”然后,杨广将其外放为离石郡守。

杨广这种行为,叫做恼羞成怒,杨子崇是属于揭了他疮疤的,所以不能留着。历史上倒是有个人跟杨广很像,三国人物,大家都很熟,对咯,袁绍。

官渡之战的时候,袁绍有个谋士叫田丰,战前劝袁绍要跟曹操打持久战,不用轻易决战,结果袁绍不听,把他打入大牢。后来袁绍官渡之战失败,有人跟田丰说,你看你说对了吧,这回你要被重用咯。结果田丰说:“若军有利,吾必全,今军败,吾其死矣。”然后,如田丰所料,绍还,谓左右曰:“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遂杀之。历史啊,总是这样一次一次的轮回。

但是,杨广的雁门之围,倒是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人,西汉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他也跟杨广碰过类似的事儿,他被匈奴人围过,史称“白登之围”。

白登之围的大概过程是这样的:

刚开始汉军节节胜利,匈奴屡战屡败,于是刘邦就派使者去冒顿单于那刺探军情,一连十几批,回来都说没问题,可以打。为什么没问题呢?因为冒顿单于早有准备,将精兵强将隐藏,在外面放些老弱病残,所以,不管是第几批使者,看到的都是一样的场景,都认为匈奴被打残了,不复能战了,刘邦要出兵,一定会大获全胜了。刘邦也有些飘飘然,不知所以,当时就想进兵。

也有清醒的,有个叫娄敬的——上文我们介绍过他,就是那位说出东都“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的哥们;他就觉得有猫腻,当时对刘邦是这么说的:“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他认为匈奴一定有诈,正常情况炫耀军威的,现在都摆着老弱病残,这不是有伏兵么?所以,不同意刘邦进兵,但是,刘邦当时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听不进去,就把他下了大狱,然后进兵。

结果咧,如娄敬所料,刘邦倒霉了,匈奴有伏兵,刘邦被围困在白登,处境极为危殆,这就是著名的“白登之围”。

后来刘邦脱围,还是靠了陈平一点小伎俩。脱围之后,刘邦是什么反应呢?刘邦到了广武,立即赦免娄敬,然后对其道歉,并表示已经杀了此前说能够进兵的那十几个人:“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吾皆已斩前使十辈言可击者矣。”然后,封娄敬二千户,关内侯,号为建信侯。后来,娄敬还成为了刘邦的心腹大臣,汉朝初年跟匈奴的和亲政策,就是娄敬一手主导的。

怎么样?同样是一开始没有听取臣下的意见,同样是倒了大霉,同样遭遇围困,同样脱围而出,但是,面对先前劝谏的大臣,杨广和刘邦,处置的方式却是大相径庭。杨广恼羞成怒,将杨子崇贬出京城,而刘邦呢,则非常大度的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用行动抚慰了被错误对待的娄敬,并将那几个声言可击的使者给杀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杨广是亡国之君,而刘邦,则能是开国之君。

雁门之围,只是杨广倒霉的开始,突厥没有灭掉他,灭掉他的,是他自己。

驴老爷,你赢了!

瓦岗风云Ⅰ——翟知足

虽说最终要灭亡杨广的是他自己,但是,任何一个王朝的灭亡,总是自杀和他杀的结合品。

隋末已然是天下大乱了,《隋唐演义》说有十八路反王,其实,这还说少了,当时大大小小的反政府武装加一块,数量远不止十八而已,当然,在这十八路反军中,势力最大的,是瓦岗军。

《隋唐演义》里说,瓦岗军的老大是善使三板斧的混世魔王程咬金,当然,这不符合历史,实际上,历史上的程咬金不过是瓦岗军中的小字辈,论资排辈,还真轮不着他。瓦岗军真正的老大,是《隋唐演义》里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他的名字,叫做翟让。

翟让其人,他的早年经历我们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个官儿,是东郡的法曹。法曹是个什么样的官儿呢?《新唐书》说:法曹,司法参军事,掌鞫狱丽法,督盗贼,知赃贿没入。总的来说,这个官儿管得还挺宽,兼有现在法院、检察院和公安部门的职能。在地方上,翟让也大小算是个人物了。

可惜,翟让这个官儿也没当多久,在大业七年,也不知是犯了什么罪,总之是死罪,翟让这个专门让人下大狱的官儿自己下了大狱。按说呢,到这个地步,翟让也就等着吃上最后一顿断头饭,然后到菜市口游街一番,喊声“十八年后又是一头好汉”,就要伏尸街头了,但是,翟让运气不错,碰上了贵人。

这个贵人当时是一个狱卒,隋末唐初一个非常离奇的人物,是唐初的功臣,被封为虢国公,食邑三千户。这样的功劳,一般来讲,也足以在史书里立个传了,但是,妙的是,不论《新唐书》还是《旧唐书》,都没给他立传;原因?因为在唐书里大书特书的,都是李世民的亲信,天策集团的人物,而像李渊的那些武德旧臣,基本上是博不到曝光度的。此人很不幸,他不是天策府的人,他是李渊的人,所以,他就这样被历史遗忘了,但是,纵然如此,还是有很多蛛丝马迹表明,他是个重要人物,他的名字,叫做黄君汉。

这是黄君汉这个传奇人物的第一次登场,也是意义非凡的一次登场,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次登场,因为,他救了翟让。

黄君汉大概跟翟让是有些交情的,也挺了解他,知道此人是个人物——当然,这里头“人物”的意思,不是说翟让是个官,而是说,翟让有本事,什么本事呢?骁勇善战。于是,这天晚上,黄君汉就偷摸着去见翟让,说:“翟法司,天时人命,目前还不知晓,岂能在狱中等死呢?”翟让一听黄君汉这么说,这不是暗示要放他走吗?顿时来了精神,赶紧拍拍马屁:“翟让不过是圈牢中的猪仔,一切听黄大人的发落。”于是,黄君汉倒也不扭捏,就把翟让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