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阿富汗的诞生(第5/7页)

1748年,艾哈迈德渡过印度河,第一次攻占了拉合尔。3月11日,艾哈迈德率阿富汗军队与莫卧儿帝国军队在曼努普尔附近爆发大战。阿富汗军队仅1.2万人,莫卧儿军队多达6万,还有强大的火炮支援。战斗开始后,艾哈迈德以3000名骑兵猛冲莫卧儿军队的前锋,虽重创敌人,却也在莫卧儿重炮的轰击下伤亡惨重。激战中,莫卧儿帝国宰相卡鲁姆丁被阿富汗人的炮弹击毙,他的儿子、莫卧儿帝国西北总督米尔·曼努则顽强地守住了阵地。莫卧儿军队左翼的拉吉普特人被阿富汗军队的火炮打得溃不成军,四散逃命;阿富汗人紧紧追击,夺取了莫卧儿军队的辎重。这时,莫卧儿军队集中起1700多名火枪手,全力突袭阿富汗军队的炮兵阵地。印度人的一阵阵排枪,打死许多阿富汗士兵,终于拿下了阿富汗炮兵盘踞的山丘。莫卧儿军队随即发动总攻,关键时刻阿富汗人缴获的辎重却发生意想不到的变故。战利品中,一些满载火箭的大车发生爆炸,火星四溅,引燃了阿富汗炮兵的火药。1000多名阿富汗炮兵当场被烧死,阿富汗人全军惊溃。艾哈迈德在战场后方的堡垒中坚持用火枪战斗,一直坚守到夜幕降临后才撤退。莫卧儿军队根本未能预料到这次意外的胜利,直到五天后才开始追击。

1749年,艾哈迈德再次进攻旁遮普,大获全胜。莫卧儿帝国西北总督米尔·曼努求和,割让印度河西北的信德,承诺每年向阿富汗纳贡,印度河以西的土地尽在艾哈迈德掌握之下。由于后方生变,侄子鲁克曼在坎大哈叛乱,急于回师的艾哈迈德接受了这一条件。1750年,他又出兵向西攻打波斯,攻克赫拉特、内沙布尔和马什哈德。内布沙尔经过一年围困才攻陷。到冬季来临时,艾哈迈德一度被迫撤退,途中上千士兵被活活冻死,连火炮和辎重也被迫丢弃。据说他手下的一位将军,曾经破开一头又一头的骆驼肚子,裹着毯子爬进温暖的躯体,这才保住了性命。第二年再度进攻内布沙尔,艾哈迈德铸造了一门攻城巨炮,据说可以发射500磅重的炮弹。由于太过巨大,大炮发出第一炮后随即炸裂。但大炮的威力太过惊人,城里的波斯守军马上宣布投降。

回师过冬后,1751年,艾哈迈德再次攻入印度,征服旁遮普。米尔·曼努硬着头皮前来与艾哈迈德和谈。他一到,艾哈迈德就问:“如果你俘获了我,你打算怎么办呢?”米尔·曼努回答:“我将会砍下你的脑袋,把它送给皇帝。”艾哈迈德又问:“那我该如何处理你呢?”这位无所畏惧的总督回答说:“如果你是个商人,就把我卖了换取一笔赎金;如果你是个屠夫,那就宰了我;但是,如果你是一位君主,那么就会宽恕我。”艾哈迈德对这样的回答十分高兴,他拥抱了米尔·曼努,赠给米尔·曼努一件华丽的长袍、一件羽毛头饰和自己缠着的大缠头。最后,米尔·曼努被重新任命为总督。无奈之下,莫卧儿帝国皇帝只得将旁遮普和木斯坦割让给这位阿富汗的胜利者。

1752年,艾哈迈德迫使克什米尔臣服,令布哈拉汗国纳贡屈服。此时,他的宰相瓦利汗已经征服了兴都库什山以北的许多城市,包括巴尔赫、迈马纳等地,将阿富汗的领土推进到阿姆河沿岸,阿姆河以南地区尽归杜兰尼王朝所有。现今阿富汗的领土疆域,就此大致确定了下来。

1753年,米尔·曼努死去,其妻拒绝缴纳贡金,艾哈迈德随即又一次出兵印度,再次攻占拉合尔。这一次他没有撤兵,而是一直向莫卧儿帝国的中心区域前进,1756年,艾哈迈德终于攻陷德里。艾哈迈德下令对德里大肆洗劫,与当年纳迪尔的所作所为一模一样。据说仅在莫卧儿帝国新任宰相家里,阿富汗军队就抢到数不清的珠宝,包括200个真人一样大小的金烛台。为了凑够莫卧儿帝国皇帝阿拉姆吉尔二世被迫答应的巨额赔款,阿富汗军队对德里居民挨户搜查,威逼利诱,拷打处死,各种酷刑无所不用其极。许多德里人由于交不出钱而服毒自杀,许多身受酷刑而死,甚至已经交过税的人也要挖房掘地,德里城中没有一个人能逃脱这场灾难。阿富汗军队最终劫取了1.2亿卢比,有人估计战利品价值其实高达3亿卢比。班师时运送战利品的牲畜构成了一支庞大的队伍,大象、骆驼、驴子和牛达到2.8万头。征服与劫掠为艾哈迈德带来了惊人的财富,旁遮普人言道:“只有吃下的东西,才算自己所有;其他不论何物,都属于艾哈迈德·沙。”

艾哈迈德仍然保留了莫卧儿帝国皇帝阿拉姆吉尔二世,任命自己的儿子帖木儿为德里总督,并让帖木儿娶了阿拉姆吉尔二世的女儿,实际控制该地区。但是,艾哈迈德甫一回师,叛乱顿时蜂起。锡克人立刻在阿姆利则起兵,马拉塔人则夺取了旁遮普。很快,帖木儿也在一次暴动中被赶出德里。到1757年底,阿富汗势力已经被彻底赶出了印度。

面对这一失败,艾哈迈德号召整个伊斯兰世界对信奉印度教的马拉塔人和信奉锡克教的锡克人发动“圣战”。1759年,艾哈迈德第五次重返印度,同马拉塔人和锡克人作战。马拉塔人出了名的强悍善战,17世纪伟大的马拉塔人领袖希瓦吉曾领导马拉塔人与莫卧儿帝国顽强对抗了35年,一次次击败莫卧儿军队,把马拉塔人的96个部族整合成强大而独立的军事联盟。此次艾哈迈德深入北印度,连败北方的马拉塔人部族;马拉塔人联盟首领巴拉吉二世不敌,只得西撤防守。

1760年,马拉塔人诸邦联盟派出大军,包括400头大象和大批火炮,北上与艾哈迈德争夺北印度的控制权。1760年11月1日,两军在帕尼帕特形成对峙局面。这是历史上的第三次帕尼帕特战役了。马拉塔人的统帅是巴拉吉二世之侄萨拉希夫·拉奥·巴奥,手下有4.5万人马;艾哈迈德则有6万人,而且装备的大炮比马拉塔人的更精良。两军对峙两个半月,马拉塔人给养不继,巴奥遂于1761年1月14日命令全军发起攻击。

马拉塔人将缠头的两段散开飘着,脸上涂抹番红花油,象征不是胜利就是死亡。战斗一开始,马拉塔人即发出排炮和火箭,但炮弹多半从阿富汗军队阵列越顶而过。马拉塔人展开勇敢的白刃冲锋,瓦里汗指挥的阿富汗军队右翼被迫后退。眼见阿富汗人的中央已经暴露,巴奥亲率近卫骑兵杀入缺口,突破阿富汗骑兵阵列;阿富汗骑兵突遭袭击,马匹来不及迈步,纷纷绊倒。阿富汗人的情况十分危急,马拉塔人有获胜之势。阿富汗军队左翼快速推进,并发射火箭,总算击破了马拉塔人的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