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经济与总体战(第4/6页)

制作皮靴和马鞍所需要的皮革,国内却没有储备,无法提供,平时主要就靠进口。所以,在战争期间,随着皮革的需求量大增,政府也只好像衣服那样实行配给制。

有关服装问题我就说这么多。很明显,在总体战中,服装问题和粮食问题一样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不但与军队有关,而且与民众息息相关,换句话说,它不但关系到军人的生活,而且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尽管我们要承认,前线作战的将士理应获得比后方民众更好的优待。

服装问题也与民族问题紧密相关。没有衣服穿的苦楚不但影响军队,也影响民众,特别是那些衣服易于破损的手工劳动者。对总体战领导和总体政治来说,对服装问题进行颇有远见的安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和原料问题一样,服装问题与国家的财政组织和国民经济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所以,在和平时期,政府就应当储备大量服装,以便军队动员之用。当时,我们还在俄国设立了一些特别军用被服局,与私营企业合作,共同生产服装,以供平时和战时之用,当然,在战时,它们的工作异常繁忙。

将来,因为对粮食和服装的需求量问题,政府将被迫实行配给制。

经济的另一重要任务是,用各种战斗装备武装军队。当然,这也是一国总体政治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技术器材的作用我会在下文论述。但是,我可以不假思索地说,武器、弹药、器材、军舰和坦克等作战物资是军队必不可少的东西,并且某些设备的需求量非常巨大。

如同其他工业一样,军备工业的基础是煤和铁。世界大战爆发前,德国的煤和铁的存储量是足够的。当时,德国拥有洛林铁矿,而煤的问题也能得到解决,唯一要处理的是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下面我还将讨论这个问题。

1913年,德国的许滕-施梅尔茨企业冶炼铁矿4000万吨,其中有1150万吨是进口的;其中部分铁矿石含铁量较高,比德国本土的铁矿石好。

战时,德国只要能确保通向北部瑞典的海路畅通无阻,我们便能享受从瑞典源源不断输入的优质铁矿石。所以,我们无需担心战争期间是否拥有足够的铁矿以及从其他国家进口铁矿这些问题。

但是,铁矿的情况并不适用于一些军备工业所必需的其他原料。比如德国缺乏最重要的炼钢金属及其他重要金属,我们看下面的报道:

德国工业所需要的金属基本依靠进口,如果没有进口,那么德国高水平的钢铁工业的发展一定会遭到严重的影响。虽然德国对这些矿石的需求量不多,但是它们的作用巨大,它们对钢、铁的质量及用这些钢铁制造的产品的可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国国内只有铅和锌的产量能满足制造国内产品之需要,其他金属则大部分甚至全部都仰赖于国外。软金属铜这种几乎所有工业都需要的金属,国内在平时只能提供需求量的20%,更别提战时。

一些炼钢必不可少的金属,如钨、铝和锑,还有镍、铝、锡等,除了几种国内能提供小部分之外,其他全部要从国外进口。锰矿石这种钢铁工业炼钢所需要的最重要的原料,德国则全部要从国外进口。倘若从俄国、西班牙、巴西和印度的进口出现问题,那么将会出现原料严重短缺的后果。

这段引文说的是和平时期的正常经济和军事装备的生产问题。战时,因为炼钢金属及辅助金属的储备量严重不足,一定会给弹药生产和发动机的制造带来不能克服的难题。

众所周知,跟铜等软金属一样,钢和淬火钢是火炮和弹药的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原料。我们不可能忘记,在世界大战中,德国因为各种金属的严重短缺而不得不挨家挨户回收铜器,以缓解原料不足。但是,这只是杯水车薪,根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原料不足的问题,最后德国在犹太人帕尔武斯·海勒普汉[6]的帮助下,从丹麦运来了铜。后来,此人成为社会民主党的朋友和“名人”,破坏了德国经济。

除了私营军工企业(如克虏伯企业、莱茵金属制品和机器制造厂、索林根-苏尔武器制造厂、勒韦公司、毛瑟工厂)为了军队制造武器装备外,还有国营工厂,比如施潘道军工厂、机枪厂、炸药厂及其他工厂。

军工企业的工作非常繁忙,它们所生产的产品质量较好,但是数量不足,不敷使用。在这里,我要提一下,我为增加炮兵弹药储备的无效斗争将会载入史册,同样,我为军队装备各种技术器材和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所进行的斗争,也会青史留名。

虽然我对即将爆发的战争本质有所了解,但是对弹药的实际需求量的估计却大有出入。现在,依旧有人认为,好像当时军队相关部门对技术、器材装备的估计不足。但是,这是错误的想法。

遗憾的是,当时政府一心扑在财政问题上,造成许多必不可少的任务没有完成。当时,政府当局在一段时间内信奉财政至上的理论,提出了这样的原则:“没有储备金就没有支出。”

这种情况直到战争爆发前才有所改观,政府才采取特别措施,筹集必要资金,大力改善军事装备,但为时已晚。我们要吸取这种经验教训。

看看各国报纸,我们便能知道各国军事工业的盛况,以及各私营企业获得的高额利润,这便是上述战争经验极为有利的证据。

我们可以这样推断,未来战争中所有军队的军事装备数量将会是史无前例的,更不用说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军事装备性能会得到更好的改善。

在一系列有军备工业的国家中,德国算不上先进的国家,所以,德国要重新组建军备工业,不但要重建因《凡尔赛和约》而遭到破坏的军备工业,还要扩大规模。

不过,我们首先急需的是训练有素的工人,但这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办成的事情。

在动员情况下,非军工厂也可生产军工产品,虽然它们只能生产专用产品,比如引信等。

在总体战中,装备的补充、制造以及弹药和装备的维修是大工程,其范围的广泛程度是人们难以想象的。世界大战的头两年,我们就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结果士气低落,人民怨声载道,白白损耗了许多力量。

自1916年8月29日我到德军最高统帅部任职后,我才开始采取补救措施。在作战的大后方,我调集大量的人力来为军队工作,但是这种作用要在数个星期之后才会看到。

我认为,和许多战争一样,未来的战争需要更多的兵员,需要更多的军事装备。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一定要有足够的制造装备的原料和劳动力,要有足够的现金或外汇,这样才能够在必要的时候或者可能时候,在平时和战时从国外进口原料或直接进口军事装备。要知道,美国的资本家不但为我们的敌人提供过数十亿资金,而且还直接提供军事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