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煲仔饭

宋时夏让哥哥帮忙买了几颗药丸子, 买完就后悔了。她又用不上,买回来浪费钱了。

她把药丸收进空间放着,万一有用呢。

第一年结婚按理说过年得上门拜年见亲戚, 不过由于宋时夏要回老家所以得在年前提前把年礼给亲戚送了。

宋时夏准备的年礼都一样,一瓶500毫升药酒, 新鲜水果分别是苹果和梨各一斤, 还有一斤白糖和红糖。

出门前婆婆让她别紧张, 就当是去拿红包, 宋时夏紧张的情绪一扫而空。

季家亲戚不多,宋时夏和季惟清用半天时间送完礼, 回来带着亲戚强行塞的红包和腊肉。

回家放下东西, 宋时夏又叫上季惟清出门买回老家的年货。

年关将近,这时候还没有《恭喜发财》这首歌,不过路上的行人明显变多, 已经有了过年的氛围。

百货大楼人山人海, 人们熙熙攘攘挤在一起跟抢盐似的。

等进去才发现大家真的在抢购油盐糖,原本排着长长的队伍被大爷大妈们插队搞成了一窝蜂挤在柜台。日用品区和果菜品区想挤进去难上加难,抢到也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东西, 说不定还得承受售货员的白眼。

宋时夏听到前面有人说菜市场挤得进不去所以大家才来百货商场抢购, 谁想到排队半小时都还没轮到他们到柜台。

售货员们嘴皮子都说干了,哑着嗓子一遍又一遍重复价格和有货断货,接待着看不见尽头的顾客。

宋时夏拉着季教授的手臂离开, 俩人在商场毫无沟通,里面实在是太吵了, 得大声喊才能听到彼此说话。

供销社人满为患, 想到大姐在县城供销社上班,估计每年过年都要经历这样的情形。

最后找到一家生意不怎么好的百货商店, 宋时夏只看橱窗就知道它家生意为什么不好。

因为这家店卖的都是从外面运回来的东西。包括不限于家用电器和款式新潮的衣服,跟供销社的服装审美差距很大,在年轻人眼里可能约等于奢侈品店。

除了她这种衣锦还乡的冤大头会踏进店门,一般人顶多在门口看看,就知道里面卖的是抵得上他们一个月工资的东西。

供销社售的衣服是由服装厂量产出来的款式,料子结实颜色耐脏更适合平常老百姓。但是对于年轻人而言,神秘的外来品才有档次。

宋时夏倒是没有跟人攀比的想法,供销社的衣服适合父母平时在家做农活的时候穿,她买这家店的衣服完全是想让父母有一件体面的衣服逢年过节穿。

季惟清在入冬前就让母亲帮忙买了棉服寄到妻子老家,他没有告诉她,跟着她一起给家里挑年货。

“电饭锅怎么样?”季教授一眼就看到了最显眼的电器。

宋时夏看了眼价格:“不到一百,价格还行,得有票才能买吧?”

售货员立马说道:“小电器不需要票,而且电饭锅都没什么人愿意买,都是买电视机冰箱等大件才要票。”

宋时夏考虑三秒决定买了,

“帮我拿一个吧,谢谢。”

家里都有一台电视机了,也不差电饭锅的耗电量。

她给父亲挑了一件深色棉衣,里面棉花厚实,拿在手上就沉甸甸很有分量。本来想买大衣但是有点单薄,对中老年人不太友好,除非是绿色军大衣才有保暖性;给母亲买了红色棉服,给大姐买的红色大衣。

大衣和棉服的红色不是显黑的红,反而很衬人气色。大衣的厚度适合开春时节,大姐是年轻人,里面多穿件毛衣应该也能过年穿着去给人拜年。

挑完全家人的礼物,宋时夏身上无事一身轻松。

她在车上伸懒腰:“接下来就等你们放假了…不对,我再问问我哥的时间。”

她回到家给哥哥打了个电话,宋秋生那边声音嘈杂。

“哥,你在菜市场呢啊?”

“你脑子傻了吧唧,菜市场能有电话吗?是我店里人多,你有啥事。”

“我问你什么时候启程回家,要是忙就晚点说。”

宋秋生嘴里含糊不清:“你出发前一天给我打个电话,我尽量跟上。”

“好的,哥你忙吧。”

宋秋生找书店合作分成卖画册比他自己卖效率快多了,书店帮他把画册摆在柜台,比他自己吆喝买卖方便,就算过年回老家也不影响售卖。

他也没闲着,看准了菜市场的商机直接跟人合作去周边的村子收菜,要是村里有多余的鸡鸭也全收回来在店门口卖,他的小店比菜市场还要热闹。

至于他的小店卖什么东西不重要,周围老百姓只要知道他店里能抢到肉和菜就行。

宋秋生买的门面本来是想用来开店,电话都装上了,他自己住在二楼。但是想到要弄货架柜台还要请人投入不划算,这会儿拿来卖菜刚好。

直接在地上铺薄膜,所有蔬菜摆在上面自己挑,要是有品相不好的便宜卖。

家禽关在门口笼子里,买个竹筐笼子比货架便宜多了。

短短年前几天宋秋生赚得盆满钵满。

……

如果说回老家谁最开心,那一定是两个小家伙。

中秋节他们就想跟着回老家,可惜被爸爸妈妈送到了奶奶家里,这一次他们终于能去妈妈家里玩啦。

对于没有见过的外婆,两个小家伙格外好奇,他们的小虎头帽就是外婆送的礼物,这让小家伙对没见过的外婆很有好感。

宋时夏担心老家冷,给他俩穿了一层又一层衣服,本来不胖的小家伙成了圆滚滚,走路跟帝企鹅似的同手同脚。

她看着心都要萌化了,怎么会有这么可爱的人类幼崽!

冯婶给她送了自己做的风干腊肠。

“平时蹭你家吃喝怪不好意思,这次你得尝尝我的手艺。”

冯婶很大方地送了好几根腊肠,宋时夏连忙推辞。

“我拿五根就行,再多我家吃不完。”

“给你就拿着,不然下次别想让我来你家帮忙了。”

宋时夏无奈收下,她没记错冯婶一共才做了十几根腊肠,这就给她送了一半。在这个家家户户都不怎么吃得起肉的年代,冯婶对她是将心比心。

她每次邀请冯婶过来帮忙然后送吃的是觉得不好意思一直麻烦人家,毕竟人家也有自己的事要做。她不在意分享食物,可冯婶记在心里让她很开心。

尽管俩人有年龄差,但不得不说冯婶是个很好的朋友。性格大大咧咧却细心,爱八卦但不会背后说人坏话,从来不会散播子虚乌有的消息,嘴里能传出来的都是有实锤的真瓜。

宋时夏中午做了煲仔饭,用的是自己做的广味腊肠。

季源听到煲仔饭瑟瑟发抖。

妈妈经常喊他们幼崽,他用两只小手捂着眼睛,

“里面是不是有崽崽?”

季阳壮着胆子看了眼砂锅,他强装镇定安抚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