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第2/4页)

最近大都市的人都很向往有氧生活,但他们又不能真的逃离城市,比起坐不方便的列车或飞机一路跑到四国,在都市圈内的原生态村落不是更好吗?

一条被指派去看人装货,他只是个标志,免得有人偷奸耍滑。

闲聊时自然会知道那村落的名字,一条记得有人说,叫产褥村之类的。

他还感叹:“真是少见的名字。”

跟他聊天的是当地村民,跟他说:“是吧。”

他说,“老旧的村落名字都奇奇怪怪,产褥的话,好想代之某一类神明。”

一条道:“产褥……保佑正常生产的神明吗?”

对方惊讶道:“你竟然听说过。”

一条:“不知在哪看过这个词。”

对方道:“差不多就是那个意思,听说以前村落里只有女性,且孕中的很多,为了保佑顺产,所以开始供奉神明,演化到现在,干脆就成村落的名字了。”

一条:“是这样啊……”

在当时,他并没有多想,只是将产褥村当成普通的村落罢了,至于关于神明的话题,那是民俗学相关内容,日本的研究者本就沉溺于民俗学,作家也对神鬼事有异样的好感,总喜欢夹带民俗学内容,一条书看多了,也变成了小半个民俗学家。

这件事并没给他留下太深刻的印象,第二天早上,一条照旧起床晨跑,随即敲隔壁的门,喊津美纪跟惠洗漱,自己则做早饭。

他们住的公寓是一年一缴费,伏黑轮子走之前又缴纳了之后一年的费用,也就是说惠跟津美纪还能在这住两年。

一条征求他们俩的意见,问要不要搬进更好的公寓,他们俩都极力反对。

惠:“这样就可以了。”

津美纪:“这里很干净,也很温馨,邻居婆婆都对我们很好。”

一条也没有刻意要求两人搬离什么的,如果他们觉得没问题,就住下来吧,他是这么想的。

不仅如此,津美纪跟惠其实还提过,如果一条的房租到期,完全能来跟他们一起住,是一条自己拒绝了,说现在就行。

反正他们只隔一堵墙,有风吹草动都能听见。

早餐很简单,一条专门买了电烤箱,用来煎鱼,此外就是味增汤跟白米饭跟生鸡蛋,还有拌好的沙拉,都是不用花时间的餐点,煎鱼是昨晚就准备好的,只要用锡箔纸包好,放进烤箱一转就行,他毕竟不是全职保父,只能做省时间的料理。

早餐是在伏黑宅吃的,他们有张吃饭的小圆桌,平时收在壁橱内,等吃饭时再拿出来用,跟晚上铺的被褥替换塞进壁炉。

早餐桌上,一条宣布了两件事。

“我办好高中的身份了。”这是第一件。

“从今天开始,《金盆洗手》开始在《读卖新闻》上连载。”这是第二件。

惠跟津美纪齐齐放下碗鼓掌:“恭喜。”

“恭喜,织田哥。”

这也算是新家庭的良好开端吧。

……

《读卖新闻》是拥有悠久历史,读者遍布日本的大报社,即便经过经济泡沫时代,这艘巨轮也没有沉没。

又因政经版主编的敏锐程度,不少人将其内容当作参考,以推特未来的政治导向。

如此看来,只要是议员,便不得不订阅这份报纸。

当然,后跟的生活版与文学版,是没人在意的。

时间已走向2008年,古老的世家依旧保持着熨烫报刊的传统,这习惯始于欧洲,但当黑船事件后,境内的世家子与新兴资本家都以洋派作风为荣,甚至兴建了鹿鸣馆,现在大部分家族也是和风与洋风并行,海边的别墅必定是欧式建筑,搜藏着复数的弗朗基人偶,京都的老宅又要设计枯山水庭院,割裂得很。

位于青森的津岛家也是,大约一百年前,他们家出现了一名名垂青史的大文豪,在他的《人间失格》中便描绘当年津岛家在青森的地位,就连城市银行都是他们建设的,是数一数二的资本家,同时又是议员,血统还很高贵。

流传至今,这份高贵不仅没有被冲淡,反而延续下来。

津岛家又继承祖上名号的传统,偶尔有被给予希望的孩子会被赋予祖先的姓名,现在家中最小的孩子也是,因为他表现出过分的才智,而被取名叫津岛修治。

然而,即便是这样的孩子一年也见不到父兄几次,原因很简单,他跟已经踏入政坛的兄长年龄差距太大,而父亲则在内阁努力着,怎么可能回到位于青森的老家。

此外,虽说这孩子聪慧,家中的女仆男仆却不是很喜欢津岛修治君,相反,他们很畏惧这才六七岁的孩子。

问起来就含糊道:“修治少爷实在是太聪明了。”

“怎么说呢,看他的眼睛总有些害怕。”

“一眼就被看穿了似的。”

“他总是盯着我的身后,不知在看些什么。”

“修治少爷是能看到那些东西吗?”

“那些?”

“怨灵之类的。”

好在,津岛修治并非难以讨好的孩子,他很安静,也没有那么多的恶作剧跟无限的经历对着仆人发泄,想让他安安静静地呆着很简单,只要给他书就行了。

这又体现了他跟寻常孩童的不一样,以往,六岁多的孩子汉都不认识几个,一千多顶天了,看书还在看绘本,可他的话,却已经开始阅读名著,并且订阅报纸与文摘了。

听说远在东京的老爷知晓后非常高兴,说什么不愧是修治,又说近百年前的毁誉参半的文豪津岛修治也是这样,从小就喜欢阅读。

这种跟先祖的魔怔对比让下属更觉得可怕。

而津岛修治,也就是太宰治本人并不因下属的害怕与疏远而难过,相反,他已经习惯了这一切。

他已经不去学校了,据说是准备上天才班不断跳级,八点用完早餐后,他就去把今天到的报刊与书刊全部收了一遍,有《读卖新闻》《故事会谈》《杂七乱事》等等,说老实话,女仆总担心其中混杂着不应该孩子阅读的,可有没有人敢去乱翻修治的书,只能想想。

而当事人,趴在榻榻米上看书,对大部分文字都兴致缺缺。

“无聊无聊无聊。”

“又是看见开头就能猜中结尾的侦探小说,他们就不能有点创意吗?”

他单手托腮,看似懒散道:“除了当年的平井太郎(江户川乱步原名)外,难道就没有有意思的作者了吗?国外作也是,《福尔摩斯》跟《无人生还》很经典,后期大多都是拙劣的模仿,稍微给我看有点新意,有点灵魂的东西啊。”

否则他不是完全没法找到乐子了吗?

想到这,他就有些惶恐,如果连文字给予他的乐子都没有了,那还能做什么呢?

唯独不想与历史上的津岛修治相似,成为觉得生很无趣,追求殉情的男人。